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许能贵  沈德凯  周逸平  王月兰 《中医杂志》2001,42(6):342-343,354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必脑缺血模型,研究电针督脉经“大椎”、“人中”两穴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细胸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组SEP各成分波幅明显降低,峰潜估期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崩解;电针组SEP各成分波幅略有降低,但峰潜伏期无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未破坏,表明电针可阻止神经元继发坏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3.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简称SEP)是常见的感觉诱发电位之一,是当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导途径上任何一点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导出的电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异性躯体感觉传人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目前,SEP主要用脉冲电流诱发技术对刺激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等参量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管爱静  邢花妮  王海燕 《中医正骨》2011,23(7):59-59,6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是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而在脑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主要通过脊髓后索和内侧丘系上达皮层[1]。SEP可评价传入通路的全长,皮节刺激研究  相似文献   

6.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眭承志 《中医正骨》2007,19(3):63-6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从青年到老年均可罹患,在临床颈椎病的诊断中,CT、MRI对颈椎病的诊断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它终究还是一种形态学检查,对适应性和代偿性有很大个体差异的人体来说,有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病损的功能改变。某些病例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却无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而有些患者影像显示明显组织结构变化,而临床症状、体征却很少,为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迅速发展,弥补了影像学的不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陆续有诱发电位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作为其中的一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测定感觉通路全程的一种客观的方法,可以反映病损神经组织的功能状态,具有节段性特点,可准确进行脊髓感觉功能定量分析,一般分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脊髓体感诱发电位、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的诊治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较广泛,主要包括刺激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胫后神经等,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中风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毫针刺激头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有良好调节作用,临床已得到证实,那么电针刺激头穴是否也能使中风偏瘫病人SEP的异常率得到改善,我们对20例中风偏瘫病人进行针刺激前后观察SE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20例住院中风偏瘫...  相似文献   

8.
针刺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七十年代以来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时,常常以体感诱发电位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故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大多为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针刺对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诱发电位研究中常以波幅大小来代表皮层的兴奋性,诱发电位的波幅减小是否代表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而波幅加大是否代表兴奋仍值得探讨。故仍有必要深入开展针刺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表明,头穴针刺能够有效地降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的异常率(包括缩短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再现和提高皮层电位的波幅)。说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可做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和动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针刺对脑出血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按Kanfman方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对脑出血家兔不同时期行头穴针刺,观察SEP的影响。结果:脑出血后家兔SEP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结论:针刺产生即刻效应,可能是针刺调节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使出血处于休克或体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想方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针刺太冲、合谷为主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有效率为7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后SEP异常率下降了4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且对SEP轻度异常的改变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的刺激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结果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SEP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P〈0.001,P〈0.05)结论头穴针刺组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SEP的作用优于电Ti针组(P〈0.05)。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0-212
体感诱发电位(SEP)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对外周神经刺激所产生的电反应。检查SEP是一种客观、定量神经传导功能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近年来采用SEP技术评价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应用现状,通过在电生理学水平上探索与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病理机制,对中医针灸理论给予了现代医学诠释,从而实现了传统中医药学与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接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检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两组SEP、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SEP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来评价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晖  王晓平  张淑媛 《中医正骨》2005,17(8):24-24,26
为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在颈椎病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判断颈椎病预后中的作用,对32例颈椎病患者术中行SEP监护,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终及恢复期的SEP变化,了解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4例(43.8%)术中波幅有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终又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8例(25.0%)术前、术中、术终几乎无变化,8例(25.0%)术中有明显恢复,以上病人功能恢复良好;2例(6.2%)术中有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术后症状加重.在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中,术后随访SEP均有潜伏期缩短或波幅明显增高,表明SEP的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故认为SEP可以作为颈椎病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7.
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任脉加巨刺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利用肌电图分析脑卒中针刺治疗过程中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脑卒中治疗组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在治疗后波幅增高,其潜伏期和对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小儿麻痹症和20例正常小儿作了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照检查,结果患儿组上肢异常率为28%,下肢异常率为85%,与临床体征相符。认为MEP检查可作为对小儿麻痹症神经系统功能判别的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对16例、31个肢体针刺前后的MEP观察,发现针刺可使患儿中枢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明显缩短、振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烟酸试验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中的价值刘窗溪,吴若秋,安怀略,王志容,杨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市550001)主题词脑栓塞和血栓形成/针灸疗法,脑梗塞/针灸疗法,烟酸/治疗应用,诱发电位.躯体感觉ValueofNiacinTestonIsch...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上的意义。方法 :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 ,以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 ;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 ,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结果 :颈椎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低于健康者 ,峰间潜伏期则明显延长 (P <0 0 1) ;电针疗法对上述体感诱发电位两指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体感诱发电位可以作为颈椎病患者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