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及围化疗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4组,手术切除组,手术切除+电针组,手术切除+化疗组,手术切除+化疗+电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消化道肿瘤患者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手术后第3d,患者CD3+细胞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低于手术前(P<0.05,P<0.01);电针治疗患者CD3十细胞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无明显降低,与手术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0d,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电针治疗患者CD8+细胞明显减少(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手术并化疗后第3d,CD3+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后,手术加化疗后第3d患者的CD3+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P<0.05).与手术前自身比较,电针治疗能提高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及围化疗期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40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和β-内啡肽(μ-EP)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具有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治疗可增加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提高CD4+/CD8+的比值(p<0.01);降低患者的SIL2R含量(P<0.01);提高其β-EP水平(P<0.01)。并对3项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β-EP与T细胞亚群之间呈正相关,与SIL-2R之间呈负相关,T细胞亚群与SIL-2R之间亦存在负相关。并以此为依据。对针刺──免疫调节网络进行了探讨,以阐明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可能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恶性肿瘤患60例随机分为黄芪+化疗组(治疗组)35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5例,治疗后3周抽静脉血测定两组患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值。结果:治疗组的CD3、CD4及CD4/CD8值较对照组有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可显改善恶性肿瘤患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周建伟 《中国针灸》1998,18(1):15-16
采用扶正健脾、益阳益气中药与艾绒混合制成药物灸条施灸治疗脾虚证 ,以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和 T细胞亚群检测值为观察指标 ,并与单纯艾绒灸条施灸治疗对照。结果提示 ,治疗后两组脾虚证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 1 ,P<0 .0 5 ) ,但改善的程度 ,以药灸组较艾灸组更为显著 (P<0 .0 1 ,P<0 .0 5 )。表明本药条灸具有改善脾虚证患者消化道分泌、吸收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血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血穴位注射和捏脊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血、捏脊和药物治疗,对64 例放化疗中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象进行了临床观察。 结果 自血穴位注射足三里具有显著提高白细胞总数和维持白细胞数量的作用;自血与捏脊疗法对提高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 结论 说明两种疗法对改善人体的造血机能有积极作用,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ICU内45例单核细胞HLA-DR<30%的老年HAP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HAP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HAP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单核细胞HLA-DR、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电针治疗后单核细胞HLA-DR、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和NK细胞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后无改善。结论:电针疗法具有改善老年HAP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里消毒散对调节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两组.Ⅰ组20例,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后第7天服用中药托里消毒散,服药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Ⅱ组18例,不服用托里消毒散,在与Ⅰ组相应的时期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直接免疫花环法.结果Ⅰ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升高,术后AST、ALT、DBIL、IBIL降低;Ⅱ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癌切除术前和术后服用托里消毒散均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术后服用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灵芝胶囊治疗8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T细胞亚群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近年来,由于人工培植获得成功,现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文总结分析了89例恶性肿瘤患者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灵芝胶囊治疗对其影响。1临床资料89例患者资料取自近2a来在本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24例,胃癌34例,大肠癌3...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机理.方法: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刺组取"L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D8 细胞数降低,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针刺组能显著提高CD8 细胞数,使CD4 /CD8 比值接近正常,而对CD3 、CD4 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调整T细胞亚群的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10.
托里消毒散对手术前后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托里消毒散对调节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38例 ,随机分两组。Ⅰ组 :2 0例 ,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后第 7天服用中药托里消毒散 ,服药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 、CD8)和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直接胆红素 (DBIL)、间接胆红素 (IBIL)〕 ;Ⅱ组 :18例 ,不服用托里消毒散 ,在与Ⅰ组相应的时期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直接免疫花环法。结果 :Ⅰ组患者CD3、CD4 、CD4 /CD8显著升高 ,术后AST、ALT、DBIL、IBIL降低 ;Ⅱ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肝癌切除术前和术后服用托里消毒散均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术后服用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和IL—4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胡志光  尹钢林 《中国针灸》1999,19(2):111-112
对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刺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足三里、三阴交、孔最等穴治疗,总有效率8197%,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4和IgE。结果表明:针刺能使支气管哮喘患者过低的CD+8升高(P<001);增大的CD+4/CD+8比值减小(P<001);过高的IL4和IgE降低(P<001,P<0001),使上述指标趋向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保健灸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保健灸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徐兰凤,王玲玲,吴中朝,詹臻,俞晶华指导邱茂良(南京中医学院,江苏210029)主题词T淋巴细胞/针灸效应,补体成份3B/针灸效应,免疫球蛋白类/针灸效应,保健灸InfluenceofHealth-Preserving-M...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复制的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施以麦粒灸,并加用皮肤针在关节肿胀部位叩刺出血,每日1次,治疗21天。结果:灸刺组RBC·C3bR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激素治疗组及正常组(P<0.01);其血浆皮质醇也高于模型组及正常组(P<0.05及<0.01);关节病变减轻,全身一般情况亦近似于正常组,而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针灸对荷瘤小鼠瘤细胞和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抗肿瘤的机理。方法:针刺、艾灸荷瘤小鼠的“气海”“足三里”穴,检测处理后组瘤细胞和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处理后各治疗组腹水瘤细胞膜脂流动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各治疗组红细胞膜脂流动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使肿瘤细胞生物学活性降低,使机体生物学活性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肿瘤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石良  陈汉平 《中国针灸》1997,17(7):405-409
本研究对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铺片进行了观察。与以往结论不同,本实验在3个月病程的糖尿病大鼠即发现其具有毛细血管曲张、管径不规则、微血管瘤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特征,病程至6个月时,各种病变进一步加重。针刺后观察,其微血管病变得到改善。有关机理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刺防治DRP的作用机理是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形成倾向、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血糖等综合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电子冷针热针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宝和  陈乃明 《中国针灸》1997,17(5):267-269
采用电子控温的冷针、热针对血管性头痛患者外关穴进行针刺,以观察不同温度的针刺对脑血流图的影响。结果:电热针可使偏低和正常范围的脑血流图波幅升高,上升时间缩短,流入容积速度提高,说明电热针可提高脑血管充盈度,使脑血管紧张度降低,使脑供血增加。电冷针则有与其相反的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等原因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性(脑血流图波幅偏低)疾病,以电热针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平  边垠  周炜 《中国针灸》2003,23(2):103-10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氧电极测定氧耗量的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针前、针后1周、1月的血小板呼吸功能的测定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0例中有14例与正常对照数据相符,16例低于正常对照(P<0.05);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对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脑地形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刺前后脑地形图变化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本法可以减少中风患者病理性高功率(θ及δ)波的出现,改善两侧脑电波的级差,从而提示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针刺即刻即有疗效,持续治疗效果更佳(P<0.05,P<0.01)。这无疑对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