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 :将 2 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均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 2 4h和 4 8h分别抽取外围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 2 4h全血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叠连指数始升高 ,4 8h近术前值。对照组 2 4h上述指标始升高 ,其中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升高显著 ,且 4 8h时仍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5 )。观察组红细胞可塑性变形指数增加 ,至 4 8h仍高于术前 (P <0 0 5 ) ,对照组渐下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萧国凤  吕浩 《实用癌症杂志》2018,(5):840-843,847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下肢微循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骨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且于术后4 h、24 h、48 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术后4 h、24 h、48 h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计算CD4^+/CD8^+比值)以及术前、术后48 h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结果术后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观察组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24 h、48 h,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能减轻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下肢微循环异常风险、减轻细胞免疫抑制,有助于保证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危险期、促进其早日康复。且凭借其可控性及灵活性强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全麻处理,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然后将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48 h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应激激素及细胞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即刻及术后12h、48 h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应激及应激激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免疫指标则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明显好于全麻,因此认为其更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对化疗的影响。方法 检测31例健康志愿者和46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结果 胃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关八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期别患者之间比例Ⅲ期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高于Ⅱ,Ⅳ期患者(P<0.05);化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除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明显降低,与化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差异(P<0.05);化疗可能有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晓亮  郑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1951-195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 收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取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体检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小板粘附率均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血细胞比容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高凝状态,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评价肿瘤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于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变化。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A组(86.05%),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患者VAS评分低于低于同期A组(P<0.05);两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降低(A组:t=35.450 0、7.789 3,B组:t=67.800 6、15.495 2,P<0.05);B组术后3 d患者血清VEGF-C和PEG2含量低于A组(t=34.095 1、7.711 9,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及术后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良好,降低血清VEGF-C和PEG2含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4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组(74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应用MMSE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6、24、48 h的认知功能,并检测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24 h的TNF-α、IL-6及S100β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的MMSE评分均下降,与术前24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8 h的MMSE评分下降,与术前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与术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24、48 h的MMSE评分均较观察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NF-α、IL-6、S100β术后较术前均上升,且在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及术后24 h,对照组均较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明显改善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2组: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均采用超前镇痛和PCIA。观察术后48h内(2,4,8,24,48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h G+E(全麻+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G+E(全麻+硬膜外)组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G+E(全麻+硬膜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加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和格拉司琼,观察组术后镇痛加用右美托咪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价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e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冉德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2026-2029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61例,根据术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采用Prince-Hen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 h疼痛程度,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免疫抑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2.79±1.29)、(2.21±0.79)、(1.76±0.98)、(1.18±0.96)、(0.58±0.53)分,对照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3.73±2.02)、(3.43±1.87)、(2.97±1.18)、(2.39±1.42)、(1.20±0.8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09.25±10.45) mmHg、(67.32±7.23) mmHg,对照组术中SBP、DBP分别为(152.36±14.02) mmHg、(92.44±18.91) 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基本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前两组自然杀伤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有所上升,研究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前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此外术中有稳定血压的作用,缩短免疫抑制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并观察术后血栓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24h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创伤小,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对凝血功能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应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复合液中,对恶心呕吐的影响及对PCEA 镇痛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ASA Ⅰ-Ⅱ级、年龄23岁-62岁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格拉司琼硬膜外组(GE组)、格拉司琼静脉组(GV组)及对照组(C组)等3个组,每组25例。硬膜外麻醉平面维持在T4以下,术毕行PCEA。分别于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采用VAS对镇痛效能进行评分。于术后 0小时-3小时、3小时-24小时、24小时-48小时三个时段记录病人48小时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镇痛作用于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相似,评级均为优。术后24小时内GE组与GV组的止吐显效率与呕吐发生率十分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时段内GE组与GV组止吐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24小时-48小时,GE组仍有较高止吐效果,明显高于同期GV组(P<0.05),而此时段GV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拉司琼用于PCEA复合液并不影响PCEA的镇痛效能,其止吐作用与静脉应用相似且作用时间更长、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旁间隙置管用于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全身麻醉开胸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肌注镇痛法,即术后疼痛时每次肌注哌替定1mg/kg;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配方为吗啡8mg+0.125%布比卡因100ml,注入速度为2ml/h;C组:经壁层胸膜穿孔脊柱旁间隙置管单侧多根肋间神经连续阻滞术镇痛,关胸前直视下置管,接微量泵(ATRAVEOI 6200)以4~6 ml/h持续泵入0.15%利多卡因.比较三组肺癌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切口疼痛程度、镇痛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术后6h、12h、24h及48h的镇痛效果明显较B组和C组相同时间点差(P<0.05).B组和C组肺癌患者术后6h、12h、24h及48h镇痛效果均满意,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镇痛副作用及并发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旁间隙置管用于肺癌术后镇痛简单、安全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2组:G+E(全麻+硬膜外)组和G(单纯全麻)组。均采用超前镇痛和PCIA。观察术后48h内(2,4,8,24,48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h G+E(全麻+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24h内PCA按压次数G+E(全麻+硬膜外)组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G+E(全麻+硬膜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G(单纯全麻)组(P<0.05)。结论:胃癌手术时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加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与靶腔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98例行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的手术及麻醉恢复情况、美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6h 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的麻醉苏醒质量更高,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膜联合治疗,以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先行蛛网膜下隙注射,再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镇痛。比较2组患者镇痛效果包括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暴发性VAS评分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暴发性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可有效降低暴发痛VAS评分,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途径丁丙诺啡自控镇痛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丁丙诺啡静脉自控镇痛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 方法选择上腹部胃癌择期手术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 丁丙诺啡静脉自控镇痛,含12μg/ml;E组:丁丙诺啡硬膜外腔自控镇痛, 0.15%布比卡因,含丁丙诺啡6μg/ml.术后6、12、24、48h进行镇痛、镇静评分.结果平静状态下,术后6、12、24、48、72h镇痛效果均基本满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起床活动、咳嗽时,Ⅰ组镇痛效果与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h、12h 两组SBP较术前均有降低. 结论丁丙诺啡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胃癌术后患者镇痛一样安全有效,尤以硬膜外自控镇痛更能提供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肺癌各期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TNM分期肺癌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藻酸双酯钠(PSS)的治疗作用,检测了58例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了15例Ⅲ期以上肺癌用PSS静脉滴注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期肺癌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标(血沉和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值,血球压积却低于正常对照值。不同分期肺癌的血球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Ⅰ~Ⅱ期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正常对照值(P<0.05),Ⅲ期短于Ⅰ~Ⅱ期(P<0.05),Ⅳ期短于Ⅲ期(P<0.05)。15例Ⅲ期以上肺癌病人藻酸双酯钠治疗后血球压积、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有所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而与肺癌病情轻重有明显关系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却无明显改变,血沉反而略有上升(P<0.05)。结果表明:肺癌血液流变学具有不同与其它疾病的特点;红细胞电泳时间与肺癌病情轻重有关;PSS对肺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