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淋巴细胞选择素(Lymph-Selectin,L-S)链接到脂质超声造影微泡膜表面的可行性,并体外验证其声学性质,为淋巴结特异靶向超声造影制备靶向微泡。方法采用静电吸附法将L-S链接到普通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造影微泡,荧光免疫染色实验验证L-S与脂质微泡膜的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L-S与微泡的结合率;超声体外验证L-S靶向微泡声学性质。结果 L-S靶向微泡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为阳性;L-S抗体浓度为5、15、35 μg/ml时L-S与脂质微泡的平均结合率分别为(9.88±1.49)%、(29.59±2.23)%、(86.66±4.71)%,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声学造影实验中,普通微泡组(UCM)和L S靶向微泡组(TUCM)平均灰度值分别为:(75.77±7.08)dB和(73.72±8.19)dB(P0.05)。结论采用静电吸附法可将L-S链接到脂质超声微泡膜表面制备成L-S靶向超声微泡,其结合率与加入的L-S抗体浓度有关。L-S的链接不会破坏靶向微泡的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鼻甲泡的影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影像学检查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了 13 2例 (无鼻窦手术史 )受检者的影像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 ,其中 2 3例采用螺旋扫描 ,MPVR观察 ;15例行MRI检查 ;46例行鼻窦华氏位X线摄片。对鼻窦炎 (去除鼻息肉 )者 41例 ( 70侧含有病变 )与鼻窦CT检查阴性者 3 2例 ( 64侧 )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 1)常规鼻窦华氏位摄片不能显示鼻甲泡。 ( 2 )MRI能够检出部分鼻甲泡。 ( 3 )CT能清晰显示微小鼻甲泡 ,MPVR对鼻窦解剖结构及变异的显示最佳。 13 2例中检出 6例鼻甲泡内息肉 ,3例鼻甲泡炎 ,1例鼻甲泡黏液囊肿。 2例巨大鼻甲泡致OMC阻塞 ,合并额窦、筛窦和上颌窦炎。 ( 4 )鼻窦炎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 3 7 5 % ,对照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 42 2 % ,两组间鼻甲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5 85 ,P >0 0 5 )。结论 :X线平片不能评估鼻甲泡。MRI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有限。CT是检出鼻甲泡的金标准。鼻甲泡是引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 ,关键在于它的大小和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制L-S (lymph-selectin)靶向微泡用于淋巴结造影的效果.方法 雌性兔5只外阴埋置VX2鳞癌组织块制作兔外阴鳞癌及腹股沟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A组先经兔耳缘静脉注入L-S靶向微泡(0.3 ml/kg),1h后再注入普通脂质微泡(0.3ml/kg);B组相反.以低机械指数超声检测两组中L-S靶向微泡和普通脂质微泡对腹股沟转移淋巴结的造影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S靶向微泡淋巴结造影表现为淋巴结整体回声明显增强,其灰阶值在A、B两组分别为:(97.18±8.38) dB和(92.36±9.45) dB;普通脂质微泡淋巴造影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边缘部位回声增强,其灰阶值在A、B两组分别为:(83.12±2.81) dB和(80.27±3.56) dB.两组中,L-S靶向微泡与普通脂质微泡淋巴结造影的灰阶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S靶向微泡具有明显增强淋巴结显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改良制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加入三醋酸甘油酯改良制备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可行性,及其对载药微泡质量、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携带紫杉醇的脂质微泡,分别于制备过程中加入或不加入三醋酸甘油酯,测定载药微泡的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pH值.结果 改良法(加入三醋酸甘油酯)制备的载紫杉醇脂质微泡与常规冻干法制备的载药微泡相比较,微泡粒径显著减小,二者的平均粒径分别是(1.1±0.4)μm和(2.8±0.4)μm,P<0.01;其表面电位显著增高(19.1±0.3)mV和(-5.9±0.2)mV,P<0.01;包封率和载药量显著增高,包封率分别为(95.0±1.2)%和(36.1±4.7)%,载药量为(5.60±0.10)%和(0.50±0.04)%,P<0.01.结论 制备过程中加入三醋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载药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RGD靶向微泡介导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斑块新生滋养血管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例)采用高脂饮食加球囊损伤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6例)予以单纯普食喂养。12周后通过RGD靶向微泡及RAD同型对照微泡行IVUS对比成像,观察微泡注射前后灰度超声回声的变化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中,RGD微泡、RAD微泡与基线水平相比超声回声强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中,RGD微泡造影后的超声回声明显增高(P0.01)。实验组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血管密度(MVD)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RGD靶向微泡介导IVUS能通过增强超声回声对反映斑块新生滋养血管密度,有望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及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的最佳参数。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利用不同的振荡时间,激肽原酶与微泡不同的混合比例,检测载药微泡的携带率、激肽原酶的效价、载药微泡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浓度、pH值、包封率。结果:振荡时间在45 s,载药微泡携带率最高,为(93.46±1.7)%。激肽原酶与微泡混合比在4∶1的条件下,激肽原酶效价最高且达到合格标准。载药微泡的表面电位为(-56.47±8.23)mV,平均粒径为(13.2±7.3)μm,粒径范围为6~20μm,浓度为(6~7)×108/mL,pH值为(6.20±0.01),包封率为(52.5±0.8)%。结论:采用机械振荡法可成功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该载药微泡药物携带率高,稳定性较好,且能维持良好的药物效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方法:用多步差速离心法分离提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上清中的微泡(MV),采用样本负染的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泡的形态特征;用Micro-BCA法测定其蛋白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微泡表面标志;液体培养动员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给微泡组加入50μl微泡,对照组加入等体积PBS;采用细胞计数观察细胞数目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细胞集落培养法观测与微泡共培养后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功能变化。结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泡是直径在20-100 nm之间的类圆形囊泡,提取后的微泡浓度约为200μg/ml;在间充质干细胞微泡中CD63表达率为96.0%,CD44表达率为50.2%,而HLA-DR,CD34,CD29,CD73等表达均为阴性;微泡与GPBM NC共培养2 d后,微泡组细胞数是对照组的1.49±0.15倍(P0.05),CD34~+细胞数(3.93±0.60)×10~4是对照组(2.30±0.64)×10~4的1.76±0.30倍;4 d时微泡组细胞数(10.19±0.65)×10~6是实验组细胞数(4.67±0.70)×10~6的2.20±0.24倍(P0.05),微泡组CD34~+细胞数(7.82±0.41)×10~4是对照组(4.03±0.35)×10~4的1.95±0.20倍。结论:通过多步差速离心法能够成功从MSC上清中提取微泡,微泡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一氧化氮(NO)微泡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大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磷酸盐缓冲液)、MSCs组(经尾静脉注入MSCs)、普通微泡组(经尾静脉注入普通微泡,同时给予超声干预,然后经尾静脉注入MSCs)及NO微泡组(经尾静脉注入NO微泡,同时给予超声干预,然后经尾静脉注入MSCs),每组7只.各组大鼠分别经治疗4周后行M型心功能彩超检查,计数比较各组大鼠缺血心肌局部平均毛细血管密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发现NO微泡组射血分数[(56.27±3.66)%]较普通微泡组[(51.31±3.22)%]、MSCs组[(45.81±3.37)%]及对照组[(43.66±4.79)%]均显著提高(P<0.05);NO微泡组心肌缺血区域平均毛细血管密度[(45.96±9.01)个/每高倍镜视野]较普通微泡组[(28.07±4.93)个/每高倍镜视野]、MSCs组[(21.41 ±5.27)个/每高倍镜视野]及对照组[(18.04±4.82)个/每高倍镜视野]均显著增加(P<0.05).NO微泡组VEGF相对表达量(0.67 ±0.024)较普通微泡组(0.54 ±0.011)、MSCs组(0.44±0.020)及对照组(0.12±0.009)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 超声联合NO微泡介导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能进一步提高模型大鼠心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促进局部VEGF表达、加速梗死区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携IL-8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靶向超声微泡,检测其基本特性,并探讨其对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方法采用共价偶联法制备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利用缺氧、缺糖方法制备损伤心肌细胞,通过靶向超声微泡与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结合实验检测其寻靶能力,并与Sono Vue微泡进行比较。结果携IL-8单抗靶向微泡与轻度及重度损伤心肌细胞的黏附比分别为(61.9±18.9)%和(86.6±5.1)%,明显高于Sono Vue微泡与轻度损伤及重度损伤心肌细胞的黏附比[(12.0±0.6)%和(11.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与心肌细胞的黏附作用逐渐加强(r=0.945,P0.01)。结论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对损伤心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PD-L1微泡对宫颈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靶向显影性。方法 (1)制备携PD-L1抗体的靶向脂质微泡,检测其一般特性及靶向显影性。(2)建立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组、靶向微泡组。(3)根据分组给予不同处理,绘制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表达情况,RT-qPCR检测CD80、CD86表达情况。(4)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与U14宫颈癌细胞共培养后,LDH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1)微泡镜下呈球形,平均粒径(1.09±0.21)μm,成功与PD-L1抗体结合。(2)体内外均具有靶向性。(3)与对照组相比,靶向微泡组小鼠肿瘤生长较缓慢,肿瘤体积质量明显较小(P0.05),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4)靶向微泡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高效杀伤U14宫颈癌细胞,且CD80和CD86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制备的靶向PD-L1微泡具有良好的体外靶向性及靶向显影性,可明显抑制小鼠U14宫颈癌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N-软脂酰基壳聚糖叶酸靶向微泡的体内外特性和靶向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N-软脂酰基壳聚糖制备叶酸靶向微泡,评价其基本特征、体外靶向性及体内超声显影效果.方法 以高速剪切法制备叶酸靶向微泡和对照微泡,观察叶酸靶向微泡的大小、形态和叶酸分子在微泡的分布及对昆明鼠肾脏的超声显影效果和体外靶向效果,并与对照微泡比较.结果 叶酸靶向微泡呈空心球形结构,形态规则,分散均匀,平均粒径(1.32±0.20)μm,浓度(1.93±0.01)×109/ml;鼠肾对比显影明显增强,1 min、7 min视频强度分别为(30.35±5.01)GU、(17.41±3.15)GU,可视性对比增强持续时间(10.00±3.00)min;与叶酸受体高表达细胞结合数明显大于叶酸受体低表达细胞组和对照微泡组(P<0.01).结论 N-软脂酰基壳聚糖构建的叶酸靶向微泡可与叶酸受体有效结合,可用其作为分子探针,对叶酸受体高表达的肿瘤进行超声分子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微泡与微米微泡在增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作用中的差异。方法机械振荡低速离心法制备纳米微泡。分别采用0.2、0.5和0.8 ml的纳米微泡、Sono Vue微泡及PBS溶液联合HIFU消融离体牛肝。HIFU功率为180 W,辐照时间5 s,记录各次消融靶区凝固性坏死体积大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剂量下纳米微泡组与Sono Vue组消融的组织体积均大于PBS溶液组(P﹤0.05);随着纳米微泡组与Sono Vue组剂量的增加,其消融体积均明显增加,而各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的剂量下,纳米微泡组消融体积大于Sono Vue组(P﹤0.05)。结论纳米微泡及微米微泡均能显著增强HIFU的消融效果,在相同剂量条件下,纳米微泡较微米微泡能更好地提高HIFU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Sialyl Lewisx和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用定点追踪技术在体外高剪切应力下评价其黏附行为。方法构建携Sialyl Lewisx靶向微泡(MB-S)、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携Sialyl Lewisx和抗P-选择素单抗双配体靶向微泡(MB-D)。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Plus软件绘制微泡滚动的时间-速度折线图。微泡第1帧的速度为V1,第2帧至黏附前倒数第3帧的平均速度为V2,黏附前倒数第2帧的速度为V3。结果 MB-P高速滚动,速度骤降为0;MB-S从高速平缓过渡到低速,再渐降低至0;MB-D从高速过渡到低速,再骤降为0。3种微泡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的V2明显高于MB-S和MB-D(P<0.01);MB-S和MB-D间V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3在3种微泡中的顺序为MB-P>MB-D>MB-S(P<0.01)。结论Sialyl Lewisx介导高效滚动,抗P-选择素单抗介导微泡速度的骤降,两者在微泡靶向黏附时可发挥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载诺帝脂质微泡的制备及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制备载诺帝(去甲二氢愈创木酸)脂质微泡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及观察其体内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载诺帝脂质微泡,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超声造影观察其在兔肝内的显像效果.结果 载药脂质微泡的浓度为(2.53±0.52)×109个/ml,粒径为(2.61±0.32)μm,Zeta电位为+(17.52±2.04)mV;脂质微泡诺帝的包封率(27.1±2.01)%,载药量为(10.9±0.90)%;微泡经外周静脉注射后,兔肝可见良好、持续的增强显像效果.结论 采用机械振荡法可以成功制备携带诺帝的脂质微泡,微泡可以通过肺血管床,符合静脉注射要求,在家兔体内获得了良好的显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对胰腺腺泡细胞内三磷酸肌醇( IP3)表达及淀粉酶释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和正常饮食组,分别喂养4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甘油三酯、胆固醇、淀粉酶和葡萄糖浓度,并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两组大鼠分离并培养胰腺腺泡细胞,应用[3H]-IP3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IP3浓度;并应用胆囊收缩素(CCK)-8对腺泡细胞刺激培养,检测两组大鼠腺泡细胞淀粉酶释放率.结果 高脂饮食大鼠出现高脂血症,其胰腺组织病理染色发现腺泡细胞空泡化,腺泡细胞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高脂饮食大鼠的腺泡细胞IP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31.807±3.448) pmol/106 cells与(24.632±3.649) pmol/106 cells,t=7.479,P<0.001];且高脂饮食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的腺泡细胞在不同浓度CCK-8(0.01 nmol/L和1 nmol/L)刺激下的淀粉酶释放率均明显增高[(11.056±3.369)%与(7.354±2.181)%;t=3.912,P<0.001;(13.854±4.087)%与(9.432±2.477)%,t=3.939,P<0.001).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腺泡细胞IP3含量和CCK-8(1 nmol/L)刺激下的淀粉酶释放率呈正相关性(r=0.896,P<0.001).结论 长期高脂血症引起大鼠腺泡细胞对CCK刺激的外分泌敏感性增加,IP3作为信号分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磷脂杂化法制备系列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 通过检测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效能, 评估该方法制备仿生微泡的可行性和广谱适用性。方法通过薄膜-水化、磷脂杂化、机械振荡等步骤制备仿白细胞微泡(MBleu)、仿血小板微泡(MBpla)及仿红细胞微泡(MBery), 采用动态光散射检测仿生微泡的粒径、电位,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构, 流式细胞计数检测MBleu、MBpla、MBery典型细胞膜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仿生微泡所含相应细胞膜蛋白, 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检测安全性, 超声成像检测离体和在体成像能力和稳定性, 活体荧光成像检测在体代谢情况, 超声分子成像检测仿生微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急性肝炎模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仿生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 细胞膜成功嵌于微泡磷脂膜上。三种仿生微泡的粒径与对照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电位低于对照微泡(均P<0.05)。离体和在体实验证实仿生微泡生物安全性良好。仿生微泡包含相应细胞膜的主要蛋白。超声造影显示仿生微泡稳定性及在体成像效果良好。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仿生微泡膜主要经肝脾代谢。M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声诺维联合超声与脂质体法介导基因转染RPE细胞的转染率和安全性,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增强脂质体转染率的可行性.方法 RPE细胞培养在24孔板,质粒用量2 μg/孔,分为对照组、超声辐照组、超声联合微泡组(包括2 W/cm2和3 W/cm2两个亚组)、脂质体组、脂质体+超声+微泡组5组,每组10孔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转染率,Annexin Ⅴ-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凋亡率.结果 单纯超声辐照组基因转染率为(1.06±0.13)%,超声联合微泡组分别为(15.81±1.70)%和(20.86±2.63)%,脂质体组为(30.06±3.49)%,明显高于超声联合微泡组(P<0.05).脂质体+超声+微泡组为(44.51±1.28)%,明显高于脂质体组(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EGFP转染RPE细胞的效率高于超声联合微泡的转染率.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提高脂质体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阿霉素微泡对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1)制备载阿霉素微泡,并检测其一般性质。(2)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超声组、阿霉素组及阿霉素微泡+超声组,治疗5次后,绘制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冰冻切片观察阿霉素在肿瘤组织的聚集情况,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制备的载阿霉素微泡呈球形,平均粒径为(438.33±12.87)nm,包封率为43.65%±3.84%。(2)阿霉素微泡+超声组肿瘤组织内阿霉素的聚集量是阿霉素组的3.49倍。与对照组相比,空微泡+超声组、阿霉素组及阿霉素微泡+超声组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肿瘤体积和质量抑瘤率均升高,Bax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肿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上述结果以阿霉素微泡+超声组表现更明显(P<0.01)。结论超声介导载阿霉素微泡可抑制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载10-羟基喜树碱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及一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载10-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超声微泡的处方制备工艺,筛选出最佳处方制备载药微泡,研究微泡的一般特性及显影效果,并检测微泡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方法 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载HCPT脂质超声微泡;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微泡的外观和分布情况;以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量微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观察并比较微泡经60Co射线灭菌前后其外观、形态、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的改变;并观察微泡在兔肝脏的增强显影效果.结果 以最佳处方制备的载10-羟基喜树碱(2 mg)微泡的药物包封率为86.70%,载药量为21.70%;浓度为(3.07±0.58)×109/ml,粒径范围为(1.10±0.20)μm,平均粒径为1.10 μm;Zeta电位为-(3.90±0.80)mV;超声定向辐照微泡后,药物吸光度值明显增加;经60Co射线灭菌后观察微泡形态、平均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此载药微泡后,兔肝脏超声显影持续增强.结论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的载HCPT脂质微泡,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体内显影效果好,有望实现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点靶向给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