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神是人类的高级主宰功能,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而基因组是构成人类的分子基础,随着基因组科学的发展,人类可以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将中医学分子化、神经系统中医化;而神经系统中医化则是传统中医所没有阐述的,只有将神的本质解释出来,中医才可以是最完整的,生命科学才是最完整的.从而促进基因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代中医学显然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技术方法引入到中医睡眠领域中。将中医传统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规范化、现代化,这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睡眠医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医医案学》是一门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临床医案,去寻找、发现和总结中医学中诸多奥秘学问的学科.目前,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中医医案学》课程,但一般都是作为选修课,故该课程的价值与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文章试将其在中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予以论述,并探讨其学习方法,以期对中医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近年来日趋严重,转化医学是沟通实验室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将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结合,建立转化中医学的研究策略,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来再转化回临床中去,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医学研究模式.这需要建立转化中医学团队和中心,对中医经典、经方及病证结合工作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深化转化中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中医学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石,在中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与适应现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医学科的分化与构建、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内容与关系搞清楚,才能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视角、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认识和发展中医学,才能为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学研究中融会贯通现代生物学理念,培育中医生物学,可以助力发展传统中医学。文章分析中医生物学专业培育的基础,探讨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构思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框架。中医生物学是生物学与中医学交融的产物,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还将有助于减少"西医化"思维对中医学研究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元神是人类的高级主宰功能,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而基因组是构成人类的分子基础。随着基因组科学的发展,人类可以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将中医学分子化、神经系统中医化;而神经系统中医化则是传统中医所没有阐述的,只有将神的本质解释出来,中医才可以是最完整的,生命科学才是最完整的。从而促进基因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是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文化基础和哲学基础,更是语言基础,同时其内容也是关于中医学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笔者曾对医古文的课程性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1]79,认为医古文学科是不归属于中医任何专业、学科的二级学科,学科内容也不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它对于中医学知识体系来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应该是中医学的专业知识.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主要研究文字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一门以认识和解决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主的古代科学,由于时代科学水平和文化环境的限制,中医学没有形成以医学实验为主导的实践基础,但是并不能以此为据否认中医学的科学性实质。中医学虽然没有建立起实验医学的体系,却把实践的根基牢牢地扎在了中医临床经验的土壤中,中医临床经验不仅体现着医学实验的基本特征,而且是最直接、最可靠的医学实验,它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最客观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1].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中药学、方剂学等几门课程组成.本文仅就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3门课程的改革与整合略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础,而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前提和基础。传统中医理论对证候缺乏客观化的认识,致使中医文献中证候的名称、类型、诊断特征复杂多样,没有统一标准,这为中医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不便,阻碍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刘鹏 《山东中医杂志》2014,(10):795-797
中医学身体观,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的综合认识。透过中医学的身体观,既可以了解中医学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知晓传统文化的演变。中医学身体观研究是全面理解中医理论内涵的需要,也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又是思想史研究很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现实意义和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中医文化与中医文献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学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献是记录、继承中医药知识最基本的来源,是交流、传播中医药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中医文化有赖于中医文献作为载体而得以传承.中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体,若忽略其传统人文基础,无疑会削弱中医学的文化特性、民族特点、思辨特色、学术特质,中医学也就缺乏了固有的灵魂、根基和精髓、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江西中医药》2007,38(4):51-5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称为"消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自近代以来,中医学的实验研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适应科技时代下中医学实验研究发展的需要,实现在中医基础教学中引入和推广实验教学,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对学生进行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医基础实验教学是成功的,是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较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马佐英  何山 《中医教育》2005,24(4):21-23
如何应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是高等中医院校扩展办学空间后所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非医类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非医类专业本科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庆祥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21-1022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中医学临床课程的基础,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基石,在中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代教育理念与适应现代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医学科的分化与构建、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将这些内容与关系搞清楚,才能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视角、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认识和发展中医学,才能为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姜敏 《中医教育》2007,26(4):81-82
中医学博大精深,要全面掌握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手段,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学习,还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体会和运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课时少,笔者所在的北大第九临床医学院预防专业的中医课共48学时,其中中医学基础38学时,针灸学基础12学时,没有见习和实习。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很难对中医知识理解和掌握。在近5年的预防系中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教学目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反复思考并实施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是关键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学是传统医学,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发展,更谈不上创新.科学研究只有深深扎根于科学传统之中,才能获得创新的源泉与灵感.<内经>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又使这一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近年运用现代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开创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也未能在具体的疾病诊疗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提出继承传统医学的重要性,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灵魂和关键.可以应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并做到与时俱进,发挥中医学自身优势,才能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创立新说,推动中医学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张华  魏红 《中医教育》2005,24(2):57-58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各专业极为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临床对任何疾病和证候,都必须先有正确的诊断,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治疗.因此,中医诊断学的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图谱、动画、声像片等影像资料,以增加授课的形象性、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为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尝试制作了电子讲稿用于授课之中,下面将制作的设想及使用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