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血压测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医学文选》2005,24(4):644-646
血压是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管壁弹性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映。在心室收缩期血压所达的最高值称收缩压(SBP),心室舒张末期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DBP)[1]。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对病情的观察、判断、处理和预防。近年来,随着电子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现代血压测量技术对血压值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血压的装置均由输入部分(采集血液中压力搏动并转换为电信号)、处理器(将电信号放大,使其能推动下一级的显示装置)、输出部分(以描述笔直接绘出搏动波形)三…  相似文献   

2.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观察和进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血压测量法大体可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两大类。直接测量法是将连接压力传感器的导管经皮直接插入大动脉或心脏检测血压信号,能够进行连续测量。由于这种方法直接测得血压,数据最为准确,因此被国际认定为血压检测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血压为人体生命体征之一 ,它是指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人在平卧时 ,上肢和足部的动脉压强几乎相等。Youngberg对足背动脉血压和臂部动脉血压比值曾作过研究 ,证明足背动脉压与臂部动脉压误差仅为 0 .80~0 .91mmHg左右 ,此数值基本无意义。我国某些医院也曾多次报道经皮穿刺置管于足背动脉测量血压获得成功的病例。1 足背动脉血压的测量原因临床上 ,我国多以右上肢测量血压 ,偶尔也采用动脉血压作参考。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前臂血管畸形 ,上肢骨折、外伤、血管动脉炎症、缩窄、阻塞、无脉症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影响血压测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入院的一批怀疑为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情并确保其病历资料相差无几,确保本次实验的科学性,然后应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普通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通过科学的方法测量血压,才能更准确地诊断。结论为了更加准确地为患者测量血压,应该广泛地推广五定的原则测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水银血压计测压时血压计零点、上臂袖带(肱动脉)位置以及有创导管测压时换能器位置、穿刺点位置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选2009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男、女各15例,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无创血压。各选取其中介入患者5例通过导管测量有创血压。分析血压计、测压点与心脏零点的相对位置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结果:①上臂袖带与心脏水平保持一致,变化水银血压计零点的位置,血压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水银血压计测得左侧卧位血压比平卧位明显降低(P〈0.01);③抬高换能器的位置,血压降低;降低换能器的位置,血压升高(P〈0.01);④换能器的位置与心脏的零点保持一致,轻微抬高或降低穿刺点的位置,血压不变。结论:无创测压时,上臂袖带与心脏水平保持一致非常重要;而有创测压时换能器的位置与心脏的零点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临床动脉血压(以下简称为血压)的测量,不是单纯为了诊治,而是最基本的生命现象确认的必要手段。血压测量由来已久,姑且不从1833年Halles测定马的血压算起,仅从1896年Riva-Rocci用间接法测定人的血压算起,也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从间接法演变成直  相似文献   

7.
田旻  蔡越 《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341-1342
<正>近年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对检测患者具有良好的检查作用,为了有效的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对患者的身体体征检测具有良好的意义,对我院于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分析和控制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共90例,血压值不符合临床病情情况下,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与影响该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经研究可得,换能器位置不正确(19例,所占比例为21%)、仪器连接不紧密(11例,所占比例为12%)、穿刺位置不正确(2例,所占比例为2%)、压力传递或转换系统(5例,所占比例为6%)、动脉留针位置不正确或管道阻塞(22例,所占比例为24%)、换能器未归零(16例,所占比例为18%)、压力套管或穿刺套管破损(11例,所占比例为12%)、监护器故障或换能器损坏(4例,所占比例为4%)等因素会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开展,可很好地检测患者,对提高治疗有效性颇有益处。对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因素加以严格控制,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度,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进而帮助医务人员选取科学的治疗方法。鉴于此,各大医院应加大对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近5年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42例,血压值与临床病情不符合时,寻找其发生原因并及时纠正影响因素。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存在各种因素影响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方法及设备因素,也有医务工作者对监测方法原理、操作方法认识的不足和熟练程度的影响。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项准确、灵敏,具备连续性的监测指标,对严重烧伤患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工作原理及临床操作方法,以更好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中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时,对血压形成的一个前提两个因素,即心血管充盈血量、心室收缩射血.血管外周阻力三者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时,难以联系理解相关量的变化。本简易制作装置使学生通过观察相关因素变化影响的直观表征,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儿童间接血压测量有关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娜  张细辉 《湖南医学》1999,16(2):122-124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生命指标是基本的监测项目,其中血压是最为重要的观测指标之一.长期以来,对于血压测量,常采用的动物主要为:大鼠、兔、狗等.目前采用小鼠测量血压的报道甚少,但小鼠在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次实验着重探索一种小鼠血压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经尾动脉插入头皮针,其头皮针与记录仪相连测量血压的方法(简称尾动脉介入法),可反复测量其尾动脉血压,结果显示本方法适用于长期慢性实验,操作简单,数值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从准确度差异着手,着重从受测试者肢体不同、体位变化以及袖带、听诊器胸件、充放气速度等因素分析,从而为临床测量血压减少误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准确无误地为患者测量血压,可以为临床的疾病诊断、病情观察与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测量血压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导致血压测量值不准确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在护理常规和教科书中较难查到,也有些问题是不同学者各叙己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家兔动脉血压神经-体液调节的研究,分析其发生机制,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夹闭颈总动脉、结扎剪断一侧减压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家兔动脉血压变化,并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对家兔的动脉血压进行记录。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发现动脉血压升高;结扎或剪断一侧减压神经,刺激完整的主动脉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的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血压基本不变;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下降;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动脉血压降低;剪断双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下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降低。结论家兔的动脉血压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和误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血压(以下简称血压)是临床工作中判断循环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1905年俄国学者korotkoff创立的听诊法可间接测量血压,此技术已为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了近一个世纪。目前认为,水银血压计仍然是日常血压测量中最便宜、最可靠的测量装置。但如果测量方法不对,则可出现较大的误差,甚至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规则而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够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现在清晨醒后几小时的血压高峰期,心脑血管并发症最容易发生。因此,控制这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显得尤为重要。本人主要研究在我科运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技术,比较多种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并观察各药对24 h血压节律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患者均来自我科住院和专科门诊,按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原发性中,重度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病人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治疗给予非洛地平,商品名为波依定5-10 mg Qd;美托洛尔,又名美多心安,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