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更加敏感的半重叠式TCRγ特异性引物的PCR方法,对28例ALL初治、CR及BMT患儿进行检测,并用消化煮沸及酚抽提法分别对所有骨髓标本进行DNA提取,将PCR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消化煮沸法用于微量标本的DNA提取优于酚抽提法,28例ALL患儿中16例检出TCRγ特异性条带,MRD组18例,阳性检出12例,其中免疫分型标记为B细胞型的4例,占25%,免疫标记为T细胞型者全部出现TCRγ阳性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微小残留病(MRD)与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l-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及门诊的ALL患儿33例,采集初治前及完全缓解(CR)后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2ml,提取DNA及R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γ链(TCRγ)单克隆性基因重排,以确定MRD的存在;同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同一份标本进行mdrl-mRNA表达的检测,将具有阳性特异性条带的电泳胶片用GQS-960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mdrl与β2-MG的比值,以mdrl/β2-MG比值≥0.3定为阳性表达。CR后按时进行强化治疗,每隔3-6个月对MRD DNA及mdrl-mRNA作动态观察。结果 (1)33例ALL患儿初诊时TCRγ单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率为82%(27/33),完全缓解(CR)率为91%(30/33),CR时MRD阳性率为80%(24/30)。(2)随访观察6-18个月MRD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mdrl-mRNA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3)根据随访结果,将处于CR期的28例患儿分为4个组:MRD及mdrl均阳性组(1组)7例ALL患儿有6例复发;MRD及mdrl均阴性组(4组)ALL复发数为0;MRD阳性而mdrl阴性组(2组),8例中有2例复发;MRD阴性而mdrl阳性组(3组)4例中有1例复发。1组与4组比较,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1)ALL完全缓解后随着CR时间延长及按时进行强化治疗,MRD阳性率逐渐下降,而mdrl阳性率却呈上升趋势,两者呈负相关;(2)MRD与mdr1均阳性者ALL复发率高,提示预后差;而MRD与mdr1均阴性者复发率低,预后较好;(3)CR期按时进行MRD及mdr1的监测,可为临床化疗方案个体化提供依据,有利于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MRLC)的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免疫球蛋白基因(IG)和T细胞受体基因(TCR)重排特点及其在白血病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89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BIOMED-2引物行多重PCR方法检测患儿IG/TCR重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ALL患儿中176例携带IG/TCR重排,其中男102例、女74例;IGVH重排阳性136例(77. 3%),IGDH阳性46例(26. 1%),IGK阳性92例(52. 3%),IGλ阳性11例(6. 3%),TCRB阳性47例(26.7%),TCRD阳性77例(43.8%),TCRG阳性88例(50.0%);25例患儿(14.2%)的IG/TCR重排仅有1个克隆,41例(23.3%)含2个克隆,61例(34.7%)含3个克隆,49例(27.8%)含3个以上克隆。与中危和标危相比,高危患儿中IGK阳性的比例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24);其他类型的IG/TCR重排与白血病的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L患儿中IG/TCR重排普遍存在,IGK重排与ALL患儿的危险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步法多重RT-PCR 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见4 种融合基因的检测效果。方法 2003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确诊的ALL 患儿76 例,采集所有患儿骨髓标本,提取细胞总RNA,一步法多重RT-PCR 或常规巢式PCR 法对E2A/PBX1、MLL/AF4、BCR/ABL 和TEL/AML1 融合基因进行检测;DNA测序对PCR 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一步法多重RT-PCR 及DNA 测序验证显示76 例ALL 患儿中,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12 例(产物长度分别为298 bp 9 例,259 bp 3 例), E2A/PBX1 融合基因阳性3 例(产物长度373 bp), 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1 例(产物长度2124 bp),MLL/AF4 融合基因阳性7 例(产物长度分别为427 bp 1 例,673 bp 6 例),与常规巢式PCR 检出结果一致。结论 一步法多重RT-PCR 可应用于儿童ALL 常见融合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白血病患儿体内微量残留白血病(MRD),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生物素标记克隆特异性探针斑点杂交方法,检测45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产生的第3互补决定区(CDR-Ⅲ),并对6例完全缓解患儿进行随访。结果表明,28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25例(89.3%),9例T-系ALL中2例(22.2%)及1例粒-淋双标记白血病检出克隆性CDR-Ⅲ重排片段,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未见有意义的扩增带。6例完全缓解中,1例PCR扩增产物电泳后检测为阳性,但斑点杂交6例均显示阳性结果,且彼此间无交叉反应,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度达10-5。研究提示本方法对早期诊断和监测MR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22例初治AL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与患儿的近期化疗疗效及DNA倍性、免疫表型等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化疗前无一例检出凋亡细胞,化疗后13/22例凋亡检测阳性。化疗后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其早期缓解、DNA倍性、免疫表型有关(P均<0.05),与WBC数、年龄、性别、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 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检测体内凋亡细胞的方法;化疗后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近期化疗疗效一致;DNA指数1.16-1.6的ALL患儿预后好,与其白血病细胞易于凋亡有关;成熟B-ALL、T-ALL患儿预后差,与其白血病细胞不易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巢式PCR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细胞(MRD)在评价疗效、预测复发、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对28例ALL的患儿采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TCR的Vδ2─Dδ3重排片段,检测急淋患儿的骨髓(BM)及外周血(PB)标本。结果在完全缓解(CR)后一段时间内仍有MRD存在,随访8例中,CR后MRD存在但渐少者呈持续缓解,而CR后MRD持续阳性或由阴转阳,提示复发机会增大。结论巢式PCR检测急淋缓解期MRD对预测复发、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影响小儿白血病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CNSL的早期,脑脊液中的白血病细胞数量很少不易被查到或经化疗后白血病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致分辨困难,使得常规脑脊液化验不能敏感地、特异性地检测出微量白血病细胞。我们采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白血病细胞IgHCDR-和TCRr基因重排序列,可以敏感地、特异性地检测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脑脊液中微量白血病细胞。共检测108份脑脊液标本(来自38例ALL患儿),其中IgHCDR-阳性24份(14例ALL患者儿),其中3份脑脊液标本同时伴TCRr阳性。有4例ALL患儿先于常规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有8例与常规检测同时出现阳性结果,另2例只有PCR阳性给以CNSL预防治疗后PCR阴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量残留病(MRD)监测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中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MRD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和PCR技术,但单用一种方法均不能为所有的患儿找到合适的监测标记,该研究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是否能为大多数ALL患儿找到合适的MRD监测标记。方法:联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PCR技术筛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1年9月至2003年10月126例新发ALL患儿骨髓标本的异常免疫表型及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结果:①106例B系-ALL患儿骨髓标本用四色流式细胞术进行了MRD免疫表型标记的筛选,其中11例标本未筛选出监测标记,阳性率为89.6%;有1个监测标记的标本为11例(11.6%),至少有两个标记的标本占88.4%。②PCR技术筛选27例ALL骨髓标本抗原受体基因重排,26例至少有一个标记(占96.3%),其中9例(34.6%)骨髓标本只有一个监测标记,17例(65.4%)至少有两个监测标记。在T系-ALL骨髓标本中,以TCRVγⅠ-Jγ1.3/2.3阳性最多,双等位基因重排发生阳性率较高;系性交叉抗原表达在B系-ALL骨髓标本中表达较高,达57.1%(4/7)。③两种方法联用能为121例(96.0%)的患儿提供合适的筛选指标。结论: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异常免疫表型与PCR技术检测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联用,可为绝大多数的ALL患儿找到合适的MRD监测指标;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中,存在系性交叉抗原表达及双等位基因重排。[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4):246-2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快速、可靠地诊断该症的试验方法.方法在16S rRNA基因保守区选择一对通用引物,收集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株37株,提取细菌DNA并进行PCR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扩增结果,同时对该引物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进行检验.对106例临床疑诊为脓毒症的新生儿于入院24 h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同时行血培养、血常规检查及CRP及ESR水平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PCR检测细菌DNA均得到预期的约371 bp大小的扩增产物,该引物仅扩增细菌DNA,与病毒及人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其扩增下限为104CFU·L-1的大肠埃希菌.106例疑诊为脓毒症的患儿,血培养阳性15例,PCR检测阳性36例,PCR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培养(P<0.005),20例非感染组患儿PCR结果均为阴性.依据新生儿脓毒症诊断标准,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指数分别为82.93%、96.92%和179.85,优于血培养及5项非特异指标至少2项异常的诊断方法.PCR方法6~8 h即能检测出结果,改良核酸提取技术可以将检测时间缩短至4~6 h.结论 PCR方法检测细菌16S rDNA能迅速判断临床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菌,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PCR技术,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标志,检测了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其中有7例初治未缓解、12例部分缓解(PR)、13例完缓解(CR)的ALL患儿MRD检测阳性,另有8例(1例PR、7例CR)检测MRD阴性。文中发现CR时间越长,MRD阳性率越低,反之,CR时间越短,MRD阳性率越高。提示MRD可作为白血病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CR后,MRD检测阳性有复发的危险,长期的MRD检测阴性,可作为临床停药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PCR方法准确,先进,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RQ-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Ig/TCR基因重排在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确诊和治疗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PCR检测初诊ALL患儿的Ig/TCR基因重排;基因扫描分析初诊患儿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特性;对ALL患儿的单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进行测序,RQ-PCR检测不同治疗阶段Ig/TCR基因重排的表达量。结果 86例ALL患儿进入分析,男52例,女34例;年龄1~13(4.3±3.0)岁,随访时间1~26(14.3±7.0)个月。①83例(96.5%)检出1种或以上Ig/TCR基因重排,共检出209个Ig/TCR基因重排;②91.8%(56/61例)检出1种或以上单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61例172个Ig/TCR基因重排中,单克隆性、寡克隆性和多克隆性Ig/TCR基因重排的检出率分别为58.1%(100个)、30.8%(52个)和11.0%(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26例完成连续3次随访,其中22例持续完全缓解患儿的Ig/TCR基因重排平均相对表达量持续下降,在维持治疗前均为MRD阴性(≤1.0×10-4);4例复发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后至复发前各检测时点Ig/TCR基因重排表达量均>1.0×10-4,并在复发前已有回升,从开始回升至临床复发的平均时间为3.75(2~8)个月。结论 Ig/TCR基因重排相对表达量可反映MRD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监测复发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本中腺病毒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腺病毒六邻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使用实时浊度仪对所建立的LAMP方法进行特异性与灵敏度评估后,对3、7、14型腺病毒分离株共11株进行了检测,随后对经直接免疫荧光法(DFA)鉴定为腺病毒阳性的呼吸道标本36例、腺病毒阴性的呼吸道标本72例分别应用巢式多重PCR和LAMP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立的LAMP方法最低检出腺病毒DNA浓度为1.9×102拷贝/ml;方法特异性好,与其他病毒间无交叉反应;11株腺病毒分离株应用LAMP方法检测全部为阳性;36例已经过DFA鉴定为腺病毒阳性的标本中,应用LAMP法共检出腺病毒DNA阳性34例;72例DFA鉴定为腺病毒阴性的标本应用LAMP方法检测5例阳性.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与DFA的总符合率为93.5%;与巢式多重PCR的总符合率为98.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耗时短、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儿童呼吸道标本中腺病毒的实验室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联合追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BM)、外周血(PB)、脑脊液(CSF)等多种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采用巢式PCR法检测28例ALL患儿,对其中14例联合追踪完全缓解(CR)后BM、PB、CSF多种标本MRD的消长。结果BM、PB、CSF标本在CR后一段时间有MRD存在,但分布不均,随访14例中,8例CR后BM、PB、CSFMRD渐少者呈持续缓解,而4例BM的MRD持续阳性或由阴转归者骨髓复发,CSF的MRD1例持续阳性,另1例由阴转阳性,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CNSL)。提示多标本联合追踪急淋缓解期MRD对指导治疗、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北京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腺病毒的型别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ng J  Qian Y  Zhao LQ  Zhu RN  Wang F  Sun Y  Liao B  Huang RY  Yuan Y  Qu D  Ren XX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39-743
目的 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人腺病毒(ADV)感染状况及ADV的型别.方法 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通过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收集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7 941份标本进行ADV检测,对其中285份毒株或阳性标本提取DNA,通过3、7、11和21型4对分型引物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确定3、7、11和21型ADV,对少数扩增阴性的标本或毒株,再使用2对可扩增所有ADV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扩增,将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比较,确定其型别.结果 在17 941份呼吸道标本中,经病毒分离和(或)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为ADV阳性的标本304份,总阳性率为1.69%.对其中285份毒株或阳性标本的PCR分型结果:272例用3、7、11、21型分型引物扩增确定了型别:3型ADV 174例,占61.1%(174/285),7型ADV 92例,占32.3%,11型ADV 6例,占2.1%;有13例经分型引物扩增为阴性,经过通用引物扩增后的PCR产物测序确定为2型ADV 9例,占3.2%(9/285);6型ADV2例,占0.7%,1型和5型ADV各1例,各占0.4%.结论 本组ADV阳性检出率为1.69%.近年来北京地区ADV感染以3、7型为主,其次为2型和11型,1、5和6型较为少见,尚未发现其他型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生存素在儿童A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确诊为初治AL患儿47例.将其分为ALL患儿组(标危组,高危组)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儿组;对照组为33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儿童;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新鲜骨髓标本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 检测其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的蛋白表达.胶片出现特异性条带为阳性.结果 AL患儿47例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L高危组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蛋白阳性率均高于ALL标危组(P<0.05);WBC≥50×109 L-1患儿组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蛋白阳性率均高于WBC<50×109 L-1患儿组 (P<0.05);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AL患儿的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a>0.05);细胞周期蛋白A与生存素在儿童A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1 P=0.001);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疗效有关.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A和生存素与AL儿童发病有关,在儿童AL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和Vδ_2Dδ_3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IgH和Vδ2Dδ3基因重排在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分布频率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早期诊断与脑脊液(CSF)微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对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及不同病期CSF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gH基因重排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Vδ2Dδ3基因重排。结果 32份ALL患者骨髓标本中有23份存在克隆特异性IgH基因重排和/或Vδ2Dδ3基因重排。在骨髓标本存在异常基因重排的诱导缓解治疗期患儿的23份CSF中,9份检出Vδ2Dδ3基因重排,4份检出IgH基因重排。而完全缓解期患儿的37份CSF中,3份检出IsH基因重排,7份检出Vδ2Dδ3基因重排。结论 在所检初诊ALL患者的骨髓标本中,IgH重排片段的阳性检出率为47%,Vδ2Dδ3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38%;ALL患者脑脊液中ISH和Vδ2Dδ3基因重排的PCR动态监测较CSF常规、生化及细胞学检测更灵敏,更有助于CNSL的早期诊断,对CNSL的预防及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对人疱疹病毒6型(HHV-6)能同时进行定量和分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检测.方法 以HHV-6聚合酶基因区(U38)为靶序列,设计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分型探针,建立能同时检测HHV-6型A/B亚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对临床445例疑似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HHV-6荧光定量分型检测,阳性结果测序验证.结果 HHV-6A和HHV-6B病毒株荧光定鼍分型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亚型之间无交叉.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爱泼斯坦.马尔病毒、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人类基因组DNA及空白对照均为阴性.HHV-6荧光定量分型最低能检测到10拷贝/μl HHV-6A/B.在临床445例疑似脑炎患儿脑脊液标本中检出HHV-6阳性21例(4.72%),其中HHV-6A阳性4例,HHV-6B阳性16例,HHV-6A和HHV-6B混合感染1例.整个PCR操作过程2-3 h.结论 HHV-6荧光定量分型方法能对HHV-6同时进行定量和分型,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为临床HHV-6感染性脑炎提供早期、敏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巢式PCR方法进行血清与骨髓标本中细小病毒B19(PVB19)的检测,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某些疾病与PVB19感染的可能关系。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儿、133例正常儿童以及23例成人血液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巢式PCR进行PVB19 DNA检测。108例患儿中有37例同时收集血清与骨髓涂片进行PCR扩增,另外有37例同时应用ELISA方法进行PVBl9特异性IgM检测。结果 ELISA实验中的37例有2例(2/37,5.4%)PVB19特异性IgM阳性。而巢式PCR检测阳性为11例(11/37,29.7%)。血液病患儿PVB19 DNA总阳性率为27.8%,其中ITP患儿中阳性率为26.9%,白血病患儿中阳性率83.3%;成人医院收集的血液标本中阳性率为26.1%;正常儿童中未检测到PVB19 DNA。同时收集了血清与骨髓涂片的37例标本中血清PVB19 DNA阳性率27.0%(10/37),骨髓涂片总检出率为37.8%(14/37)。结论 巢式PCR方法与ELISA实验比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而血清标本的敏感性要低于骨髓标本,在ITP、白血病等患者中PVB19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并对2006年广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病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以流感病毒的NP基因序列为参考,综合分析GenBank上的NP基因序列,使用引物和探针设计软件Primer Express设计A/B型流感病毒及A亚型流感病毒各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用于分别检测A/B型流感病毒及A亚型流感病毒,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来自2006年门诊或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2 301份咽拭子或鼻腔抽洗液样本进行检测,并与病毒分离方法进行对照.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共检出1687份阳性样本,总阳性率为13.71%,其中A型773份(45.8%),全部为H1N1型;B型914份(54.2%).1-4月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525例,其中B型流感病毒455例(86.7%),A型(H1N1)流感病毒70例(13.3%);5-8月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118例,其中B型流感病毒419例(37.5%),A型(H1N1)流感病毒699例(62.5%).病毒培养分离阳性为1380份,均为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占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者的81.80%.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应用于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特点,2006年广州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流行1-4月份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5-8月份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