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主要是针对临床应用抗生素而制定的策略,为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联合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药物对于细菌所具防突变浓度大大降低,从而缩短MSW,这种用药策略有利于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本文就联合应用抗生素对MSW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邵世峰 《医学综述》2012,18(15):2447-2449
抗生素的使用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理论为制订抗生素临床用药策略,减少细菌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细菌处于抗生素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防突变浓度之间时,也就是耐药MSW之中时,耐药突变菌株会被选择性富集。抗生素联合应用使抗生素对细菌的防突变浓度降低,MSW缩窄,是减少耐药发生的一种抗生素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3.
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性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淋球菌耐药性不断增加。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的作用下,可保留最耐药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产生耐药。多重耐药即细菌不仅对某种亲脂性细胞毒药物耐药,而且对一大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药物都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克服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方向与对策.方法 基于靶位的改变、抗生素的渗透障碍、主动外排系统以及产生导致抗生素失效的酶分析尿液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结果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宏观机制,得出用药方案以及新的抗菌药物的开发三个方面并提出了克服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解决方向与对策.结论 随着抗生素的严重滥用,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越来越强,提出需要更多的抗菌剂及新的治疗方法 来应对愈演愈烈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细菌耐药性又称为抗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在抗生素不断涌现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中耐药菌增多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细菌药敏试验因素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云生  李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612-1612
随着抗菌药物的逐年增加和细菌耐药性、敏感谱的变化,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以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用药,以避免用药不当产生耐药菌株。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分3种类型,他的各型定义是:敏感:表示被测细菌引起的感染,除禁忌证外。可用该抗生素常用剂量而达到治疗目的。中介:表示被测细菌可通过提高剂量受到抑制,或在药物被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受抑制。由于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可以对结果解释错误,所以这一范围只是抑菌环直径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域”。抑菌环落入中介范围,其意义不明确,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应重复或再以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耐药:被测细菌不能被该抗生素的常用剂量在组织内或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抑制作用,且不论其剂量大小或细菌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的出现已经起人们的关注,对付细菌耐药除了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外,非抗生素物质使耐细菌逆转的发现最近受到了学的重视,非抗生素物质研究较多的为抗精神疾病药物--吩噻嗪类药物,该药通过抑制细菌的流出泵转运系统,消除细菌中的耐药质粒,增加细菌通透性的方式,使耐药细菌复敏。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和环境选择性压力下的细菌改变造成的。细菌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长趋势是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导致的。影响抗生素使用量的因素有很多,宏观上主要是厂家初始剂量的更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患者自身的要求,医生对抗生素的滥用,医药政策的制定,科技经济的发展。微观上讲,对抗生素的应用剂量的研究不够,许多抗菌药物的MPC值尚不知道,只能根据最小抑菌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确定抗生素的应用量,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发展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加强抗生素用量统计学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DDD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为更合理的药物浓度进行抗生素治疗,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应加强细菌针对不同抗生素的MPC的研究。明确细菌耐药产生的原因,宏观的调控抗生素的应用种类和数量,采用合理的用药途径使靶组织、器官或者血液中达到预期的药物浓度,就会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遏制其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经过多年细菌耐药性敏感试验,发现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关系密切,即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现就细菌耐药性的机理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天然耐药与获得性耐药两大类,前者耐药又称为固有耐药,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G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一代与二代头孢菌素皆耐药;链球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等等;而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济宁市肠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对NCCLS推荐使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1998-2000年3年来痰、血、尿等各类标本分离出的上述细菌耐药情况分别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对NCCLS推荐使用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率逐年上升趋势,部分药物耐药率年间变化较为明显。结论 治疗细菌性感染应参照药敏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发现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和临床抗菌治疗失败,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抑菌机理、细菌的耐药机制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菌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人类健康与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被长期广泛使用,多种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现象。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病原体的出现加剧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困难。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和多作用的特点,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尚未发现明显的耐药性。从中草药中寻找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就细菌耐药现状以及中药抗常见耐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异质性耐药是指遗传背景相同的细菌种群中存在着对抗生素敏感性不同的亚群.异质性耐药是细菌从敏感到耐药进化的中间阶段.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细菌一旦对某种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在抗菌药物作用下,细菌种群中的敏感亚群被杀死,小部分的耐药亚群被选择出来并使整个细菌种群表现出高水平耐药最终导致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异质性耐药如果不加遏...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与新抗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及多药耐药细菌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针对细菌产生耐药的各种机制,筛选和研制新型抗耐药细菌药物是战胜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新药研制相关基础研究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加速开发创新药物,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病原体和新耐药细菌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詹达天  王秀川 《医学综述》2011,17(18):2847-2849
目的研究我院细菌性肺炎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共120例感染有细菌性肺炎患者,进行不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抑菌圈大小和治愈人数的研究。结果细菌对一线抗菌药物的耐药比例为28.3%。二线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羧噻吩青霉素钠-棒酸钾的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5%、4.2%。对三线抗生素的耐药比例为0%。一线抗生素中,氧哌嗪青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抑菌圈最小,头孢呋肟、左氧氟沙星其次;二线抗生素其次;三线抗生素的抑菌圈最大。通过使用一二线抗生素1,00%的患者可达到抗菌和治疗疾病的效果。结论我院细菌性肺炎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效果满意,且用一线和二线抗生素就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从263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试验菌株331株,按年份分三期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其临床应用频率的关系. 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由约50%降至近3年来的4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28.9%,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药物应用频率和停用或启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在16%~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从51.2%降至4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从14.3%降至6.8%.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杆菌、臭鼻杆菌、肠杆菌属细菌、枸橼酸杆菌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变化可能与其临床应用频率有关.亚胺培南为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加快了耐药菌的产生.因此合理与正确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重要的环节.掌握细菌耐药的机制,特别是当前细菌耐药的新动向、新理论,对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炜  干梦九  朱建国 《浙江医学》2001,23(12):761-76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监测细菌药敏结果 ,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而且可以观察致病菌耐药性变迁情况,从而控制抗生素使用 ,降低耐药率。微量稀释法是近年来临床细菌实验室较多运用的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 ,可测定细菌MIC值 ,操作较琼脂稀释法方便 [1]。笔者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近期从浙江省各地临床分离的394株常见菌 ,分析了26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及耐药率 ,以便了解细菌耐药性情况 ,指导临床用药。报道如下。1.材料收集1996年8月~1998年4月浙江省各大医院(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校老师办公室电脑键盘上所携带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我校专职教师办公室电脑键盘50个,分别对每个键盘的若干个键无菌采样,细菌学检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398株细菌对实验用抗生素平均敏感率为91.14%,其中对丁胺卡那霉素(AN)387株敏感,5株中介,6株耐药;398株对庆大霉素(GM)均敏感;对氨苄青霉素(AM)有317株敏感,22株中介,59株耐药;对链霉素(S)有349株敏感,13株中介,36株耐药。值得注意的是键盘所携细菌中有10株同时耐两种抗生素,有1株菌同时耐三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由于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迫使研制单位不断向临床提供各种有效控制耐药菌的新制抗生素。但随着新制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作用就会逐渐产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工作,是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