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和颈部血管弹性变化,分析两者的变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A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或单支病变狭窄程度小于50%,22例)、B组(单支病变,31例)、C组(双支病变,39例)和D组(三支病变及以上,28例),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 EAT与颈总动脉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膨大指数(AI)、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动脉内中膜厚度(IMT)、β、Ep、AC、PWV-β、左心室长轴测定的 EAT在各组间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增加, IMT、β、Ep、PWV-β、左心室长轴测定的 EAT值呈增高趋势,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AC值呈现下降趋势,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AI无明显变化,无相关性(P>0.05);EAT与颈总动脉的 IMT、β、Ep、PWV-β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 AC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 EAT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有升高趋势,颈总动脉弹性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有降低趋势,EAT与颈总动脉的 IMT、β、Ep、PWV-β间呈正相性,与 AC呈负相关性,超声下观察 EAT与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变化能作为预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弹性参数在评价主动与被动吸烟者颈动脉硬化早期改变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主动吸烟者36例、被动吸烟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测量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最大内径(Ds)和颈动脉最小内径(Dd)比较。结果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IMT稍增厚、Ds 与Dd稍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β、Eρ、AI、PWV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与被动吸烟组的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吸烟组AI、PWVβ高于被动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β和Eρ在主动与被动吸烟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弹性参数能在内-中膜厚度及血管管腔内径尚未出现明显改变时评估吸烟对颈动脉动脉硬化早期的影响。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能引起颈动脉弹性的改变,主动吸烟者的改变更为显著,但被动吸烟者的早期动脉硬化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白介素-6(IL-6)及血清超敏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确诊的T2DM患者201例,按IMT分为IMT增厚组(IMT>0.9 mm)99例及IM T正常组(IM T<0.9 mm )102例,均采集空腹血标本,测定血清IL-6及hs-CRP。使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IM T。【结果】①在T2DM 受试者中,IM T增厚组IL-6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IM T 正常组( P <0.01)。②在IM T增厚组,IL-6及hs-CRP均与IM T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3和0.78,P<0.01),在IM T正常组,IL-6及hs-CRP与IM T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0.62和0.59,P <0.01);将 T2DM 患者作为一个整体, IL-6与hs-CRP也存在相关性( r为0.66,P <0.01)。【结论】IL-6及hs-CRP与 T2DM 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内大梗死组血清炎症因子高于中、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P<0.05);试验组的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及时提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利用炎性生物分子标志物协助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颈动脉弹性变化特征。方法选择确诊的原发性甲减患者6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硬化参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血管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脉搏波增大指数(AI)等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β、Eρ、PWVβ值明显降低,AC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MT、AI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甲减治疗前后TSH的变化与β、Eρ、PWVβ的变化呈正相关(r=0.486、r=0.513、r=0.526,P〈0.05),与AC呈负相关(r=-0.427,P〈0.05)。结论原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可改善血管弹性。ET技术可作为甲状腺素治疗疗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与内中膜厚度(IMT)相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尿毒症患者36例作为尿毒症组,正常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在ET模式下测量颈总动脉弹性指标,参数包括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血管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同时测量颈总动脉IMT值。结果尿毒症组β、EP、PWVβ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74、7.325、8.341,均P〈0.01),A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80,P=0.294)。尿毒症组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分别与IMT呈正相关(r=0.744、0.883、0.883,均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714,P〈0.01)。结论 IMT增加与颈总动脉弹性降低呈显著正相关,IMT是反映尿毒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早期改变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 H 高血压患者根据 Hcy 水平分为 A 组(15~30μmol/L)和 B 组(>30μmol/L),并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的各项参数。结果 A 、B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较 A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y 水平与颈动脉 IM T 呈正相关,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成负相关(r=0.410,P<0.05;r=-0.484,P<0.05)。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 Hcy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血 Hcy 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行颈动脉ET技术(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吸烟者38例,吸烟者45例,检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血清抵抗素水平,并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1)吸烟组Ep、β、AI及PWVβ均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PWVβ呈正相关关系(r=0.346,P=0.003;r=0.305,P=-0.009)。结论吸烟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β、PWVβ有相关性,三者均是早期发现动脉弹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3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30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NC)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IMT、Eρ、β、AI、PWVβ值升高而AC值降低,排除混杂因素之前,各硬化参数在HN和NC组、HP和NC组、HP和HN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除混杂因素之后,HN和NC组间仅PWVβ有统计学意义,HP和NC组、HP和HN间各参数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收缩压对IMT、Eρ、AC、AI、PWVβ有显著影响,舒张压对AI有显著影响,脉压差对Eρ、β有显著影响。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对血管并没有明显影响,高血压早期血压本身才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早期,收缩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最明显,其次为脉压差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并且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0.9mm;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检查正常者。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仪器自动计算出颈动脉的僵硬度B、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p、p和PwVp: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C: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I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能尽早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成年吸烟人群中联合应用无创血管功能状态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2739例进行调查随访,调查指标包括烟龄、男女吸烟比例等,同时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739例受访对象中男952例,女1787例,吸烟组462例,吸烟率为16.9%(462/2739);吸烟组中男417例,吸烟率为43.8%(417/952),女45例,吸烟率为2.5%(45/178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均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WV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吸烟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P<0.01),与ABI呈负相关(P<0.01),与PWV不相关。结论吸烟是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吸烟人群中,尽早联合进行PWV、ABI以及颈动脉IMT等指标检查,可能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7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有粥样斑块组IMT平均值为1.27±0.14mm,明显高于无粥样斑块组的0.72±0.19m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8.8%(19/49)、14.0%(6/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及峰值血流速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超声监测到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方法:分别对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0.8岁)和68例正常健康者(平均年龄48.3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静息状态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指数(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肝硬化患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PWVβ及IMT增高,AC降低,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组的PWVβ与Eρ、β及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肝硬化组AI与Eρ、β、PWVβ、AC及IM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版E-Tracking技术客观反映了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动脉彩超观察后循环缺血(PCI)病变中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颈动脉及椎动脉形态结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PCI颈动脉及椎动脉斑块病人48例(观察组)与无症状者38例(对照组),行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斑块数量构成和内径大小与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存在颈动脉及椎动脉IMT增厚(P<0.01),内膜面粗糙,斑块46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0.01),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应用TCD联合颈动脉彩超可系统了解PCI病变颅内外供血情况及血管形态与结构,对PCI病变病人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