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预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了 PubMed 、EMBASE、Cochrane data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 .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Google Scholar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符合方案集分析(PP)比较HP根除率,应用RevMan 5.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10篇文章纳入研究(共982例),除去不符合方案的43例,共纳入939例,预先使用PPI组与对照组相比 RR=0.99(95% CI:0.95~1.04,P=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根除方案为基础行亚组分析,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0~1.14,P=0.79),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组,合并后 RR=1.02(95% CI:0.92~1.12,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三联或四联疗法为基础的抗 HP方案,预先使用 PPI不影响 HP根除率。对于临床上 HP检测阳性,但已使用 PPI的患者,可以选择直接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2.
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在胃内有肯定的致病作用,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主要致病菌,也与胃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HP也存在于胆汁中,它与肝胆疾病有一定关系,在我们的研究中,从胆囊内分离培养出HP,说明胆囊内有活的HP存在,本文通过电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对HP感染与胆囊炎胆囊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万素馨  罗亚玲  周天津 《重庆医学》2015,(14):1939-1941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决策、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 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国内关于出生缺陷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1篇,累计病例6112例,对照15741例。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决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合并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OR值为:先天畸形家族史36.22,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5.62,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4.19,父亲吸烟3.89,孕期接触镇静药3.19,妊娠并发症2.94,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0.37;多因素分析的主要合并结果OR值为:孕早期感染病毒7.65,孕期精神状态差5.44,孕早期发热4.70,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3.90,流产史3.59,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0.45。结论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父亲吸烟、妊娠并发症;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为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服用叶酸。  相似文献   

4.
1 幽门螺杆菌 (HP)与急性胃炎当人的胃粘膜急性感染HP后 ,HP可穿透粘液层 ,紧贴在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表面繁殖。一些细菌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 ,另外一些细菌则穿透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由于组织的侵蚀和化学介质的参与将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 ,上皮可发生显著的退行性改变 ,粘液耗损、细胞脱落、合胞体不典型增生 ,胃小凹里多形核粒细胞浸润 ,腺窝脓肿形成 ,表面渗出、浅表糜烂 ,即发生急性胃炎的组织学改变。笔者观察发现正常人HP感染率为 5 4% ,而急性胃炎高达 97 6 %~ 10 0 %。邵去非等报道急性胃炎为 90 3% ,黄超等报道为 74 0 %…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从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虽各家意见尚存不同,但迄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旨在对Hp与某些胃疾病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文  胡伏莲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70-1472
现已公认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四种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在对Hp与胃病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 ,人们开始注意其与胃肠道外疾病的关系。Hp对其他系统的致病基于以下特点 :Hp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 ;局部感染可能引起系统性反应 ;持续感染可诱导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 ,导致原位和远处损伤。Hp感染特别是毒力菌株感染可通过引起局部炎症、释放毒素入血、诱导炎性因子增多、增加自由基生成及形成交叉免疫反应等途径而致病。一、心脑血管疾病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CHD…  相似文献   

7.
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成人上消化道疾患密切相关。但小儿上消化道疾患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试通过对5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胃粘膜进行直接涂片、组织切片染色及尿素酶试验,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关系,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儿童胃、胆囊液体排空的影响.方法:Hp阳性FD儿童80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A组(乳酸菌素片口服)20例、B组(乳酸菌素片 吗丁啉片口服)25例、C组(抗Hp三联 乳酸菌素片 吗丁啉片口服,复查Hp转阴者)32例(有3例复查Hp未转阴者,不纳入C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胃胆囊液体排空情况.结果:治疗后60 min胃窦液体排空率分别是A组(33.1±7.2)%、B组(42.2±2.5)%、C组(69.8±5.4)%,C组胃排空比A组、B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0 min胆囊液体排空率是A组(23.9±3.5)%、B组(31.2±2.0)%、C组(32.5±3.9)%,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影响FD儿童的胃排空,根除Hp可改善胃排空功能.Hp感染对FD儿童的胆囊排空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自Hp发现以来,经无数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现已基本明确其致病机制,也为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H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组175例,消化系统疾病组150例,健康对照组120例,均抽静脉血取血清一滴测定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54.29%)与消化系疾病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60%)差异无显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率(34.17%)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病因之一,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分型与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120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同类型Hp感染的构成比。结果: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胃癌组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95.0% vs 66.6%,P〈0.05);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87.8%)虽比胃癌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胆结石患者胆囊粘膜及胆汁和结石中幽门螺杆菌DNA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粘膜、胆汁和胆石中的幽门螺杆菌DNA,探讨幽门螺杆菌在胆石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一对来源于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尿毒酶A基因的引物,用PCR法对52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和胆石中的幽门螺杆菌DNA进行检测。结果 胆汁中幽门螺杆菌DNA的阳性率为30.8%(16例),明显高于胆囊粘膜中的15.4%(8例)和胆石中的13.5%(7例)。结论 提示幽门螺杆菌是胆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儿消化性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玲  黄明学 《华夏医学》2002,15(5):695-697
小儿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再发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大部分成人HP感染患者其HP主要是在儿童期获得,笔者将国内外小儿消化性疾病与HP感染、HP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窦黏膜3块,分别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查找Hp。结果:121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中,Hp阳性48例,Hp感染率为39.7%。上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与Hp感染率成正相关关系,即上消化道症状越严重,Hp感染率越高。结论: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为探讨HP感染程度与胃病的关系,我们自1989~2004年,采用幽门螺杆菌脲酶检测法(HPUT)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并进行胃镜检查的780例病人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HP)后,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仅就近年来关于HP相关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自1983年Warrcn和Warshall从一名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身上分离得到幽门螺杆菌,经10余年的研究有了深入了解。在我国自然人群感染率为40%_60%,最新报道感染率为50-80%,属于高感染区,经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为60%-70%,胃溃疡中为70%-80%,十二指肠溃疡中为90%-100%。致病机理有多种致病因子和多种假说。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相关小儿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相关消化性疾病如腹痛、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然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各异,感染后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菌致病和机体的免疫机制以及治疗等均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因而加强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重视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Hu F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483-484
重视幽门螺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胡伏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发现至今已超过15年。有关Hp与上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胃肠病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Hp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面临着一场发病学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