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128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将这128名患儿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名患儿采用我院常规治疗,观察组64名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 <0.05)。结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法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选择性剖宫产( ECD)足月儿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39例ECD出生的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 TTN)、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及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比较胎龄37周、38周、39周及40周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1139例ECD出生的足月儿中,出现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107例(9.39%);随着胎龄的增加,ECD出生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呈降低趋势(P<0.05)。新生儿 TTN 的发生率最高,为6.50%,其次为 RDS(2.90%)、自发性气胸(1.23%)、PPHN (0.88%)。随着胎龄的增加,ECD足月儿的RDS、PPHN及自发性气胸发生率均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 ECD足月儿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最好在胎龄39周后进行ECD。  相似文献   

3.
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常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肺炎、肺出血等肺部疾病引起。近年来陆续有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成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报道[1]。从临床来看,NCPAP对于改善氧合,提高氧分压效果显著,而对于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新生儿临床病死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PS)失活是MAS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外源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AS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应用,MAS的抢救成功率明显增高。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重度胎粪吸人综合征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国内新生儿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急性肺损伤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得出结论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通过联合静脉滴注或雾化吸人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赵倩  邵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0):1125-1129
目的:评价选择性剖宫产(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ECD)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有关ECD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之间风险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文献12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阴道分娩组相比,ECD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间有相关性[OR(95%CI)=3.43(2.18,5.14),P=0.000];而ECD与非ECD在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风险间未见显著相关性[OR(95%CI)=1.97(0.98,3.92),P=0.06]。而对孕周而言,妊娠39周之前分娩的新生儿较39周以后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P=0.000,OR(95%CI)=2.29(1.66,3.16)]。结论:Meta分析表明,ECD可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而妊娠39周之前施行ECD较39周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一种常见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提高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在RD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就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将这120例患儿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我院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法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丽 《大家健康》2015,(3):162-163
目的:探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寻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128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将这128名患儿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名患儿采用我院常规治疗,观察组64名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法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大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则发病率越高。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于患儿出生4~12 h内出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症状,严重者引发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2]。因新生患儿各方面发育尚不完善,故临床无特效治疗手段。故为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相似文献   

12.
常慧宽 《中原医刊》2005,32(22):41-4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4%,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约为3%。临床上二者常合并存在,且病情可因相互影响而更为严重。Flenley将OSAS合并COPD或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肺问质纤维化等)者称为“重叠综合征”。此类患者有更为严重的与睡眠相关的低氧血症和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易发展为慢性肺心病,导致呼吸衰竭。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14例重叠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新生儿疾病的治疗有不少进展,现作扼要介绍。1呼吸衰竭的治疗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人综合征、肺炎等),自应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间隙正压呼吸(IPPV)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技术,已使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治性呼吸衰竭经上述通气方式不能纠正。新进展有以下几方面。1.1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①对胎龄很小的早产儿,于出生后给表面活性物质100mg/kg能预防或减轻肺透明膜病的发生;②确诊肺透明膜病后即按150-…  相似文献   

14.
呼吸系统疾病的三联综合征李建萍,何权瀛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临床上常可见到三种相互关联的疾病同时存在,称之为呼吸系统成病的三联综合征。为了便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和加深认识,现将常见的几种三联综合征作一简要介绍.1 阿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阐明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及氨茶碱疗效。方法:对83例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氨茶碱和洛贝林治疗进行比较,用统计学卡方检验。结果:在新生儿经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中早产儿43%(19/44),足月儿31%,氨茶碱和洛贝林治疗结果的差异显(P〈0.05)。结论: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无论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原因,氨茶碱得防治其反复发作的有效药  相似文献   

16.
文樟泰 《微创医学》2011,6(4):370-371
新生儿湿肺综合征系肺内液体过多或排出、转运障碍而暂时滞留肺泡引起的自限性呼吸系统疾病,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症或Ⅱ型呼吸困难综合征。新生儿湿肺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以X线和CT检查为主。本文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湿肺的41例患者胸部X线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家仍 《医学综述》2013,(24):4597-4599
目的分析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用药通气组患者给予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单纯正压通气组单纯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呼吸机指标、并发疾病情况等差异。结果联合用药通气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血氧分压及pH值均著显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P〈0.05),治疗后6 h、12 h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40.21±5.98)mm Hg vs(46.34±5.29)mm Hg]、[(38.76±5.23)mm Hg vs(44.34±5.78)mm Hg](P〈0.05);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16.42±2.75)cm H2O vs(20.86±2.18)cm H2O]、[(3.21±1.37)cm H2O vs(5.03±1.26)cm H2O]、[(56.42±7.43)次/min vs(63.24±6.39)次/min](P〈0.05);总并发疾病概率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2.5%vs 10%](P〈0.05)。结论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部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诊疗手段,能提高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电子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新进展、主要的诊断及治疗适应证,以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缺乏而引起的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重疾病。近年来对NRDS的治疗取得显著进展,该文概述了NRDS的PS替代疗法、氧疗和体外膜氧合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湿肺症(wet lung syndrome of the new-born),又称暂时性呼吸困难(transient tachypnea)或II型呼吸窘迫综合征(type II RDS),是因肺内液体积聚和清除延迟引起的轻度自限性呼吸系统疾病。国外研究表明,剖宫产特别是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足月儿中易发生新生儿湿肺,一旦发生,容易产生并发症如肺气漏、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