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和级别医院中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参与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从医生角度了解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缺口,为学术界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参加调研医院自行选择本院参与骨质疏松诊疗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中心调查30~35人。结果来自1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6家二级医院的568名临床医生完成问卷,其中骨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最多。对所在医院是否开设骨质疏松门诊及是否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二级医院医生知晓率低于三级医院医生(二级医院知晓率分别为81.3%和90.2%,三级医院分别为89.1%和95.5%);骨科(96.9%)和内分泌科(98.2%)医生对本院是否有DXA的知晓率高于其他专科医生(89.4%)。各专业对钙剂和/或维生素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业对于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类、雌激素类、锶盐知晓率高于其他专业,妇产科对于中药知晓率(54.5%)低于其他专业。骨质疏松工作的参与度调查显示,多数医生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占全部业务工作的比例在30%以下,三级医院(16.5%)、骨科专业医生(21.9%)工作比例在30%以上者相对较高,每周诊治骨质疏松症患者例数较多者多见于骨科和内分泌科。结论中国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在设备配置、医生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上均存在不足,同时获得省市17家医院临床医生对国内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为我国骨质疏松防治策略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医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8月门诊就诊的181例RA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及确诊时间、科室,随诊时间间隔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11)岁,男女之比为1:4.2,病史为(10±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以骨科为最多(32.0%,58/181),其次为综合内科(24.9%,45/181),风湿免疫科(23.2%,42/181).而确诊科室则以风湿免疫科占大多数(62.4%,113/181),其次为综合内科(16.0%o,29/181),骨科(8.3%,15/181).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RA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四分位间距2~15.8个月).随诊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间隔在1年以上者达19.6%.间隔在0.5~1年者占24.4%.56.2%(45/80)的RA患者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甲氨蝶呤是患者应用最多的DMARDs,占67.3%,其次为来氟米特(46.4%)、柳氮磺吡啶(37.5%)及羟氯喹((19.6%).结论 患者在风湿免疫专科首次就诊比例低,就诊及确诊均存在时间延误,半数以上的患者未接受正规的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与痛风都被视为富贵病,常常同时发生在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个体身上,甚至有人将肥胖、痛风、糖尿病称为三联征。临床上,尽管痛风的诊治多由风湿免疫科医生完成,但其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却常常是在内分泌科、心内科等科室进行。鉴于糖尿病的高发,内分泌科医生和基层医生都应该掌握痛风临床诊疗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检测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门诊就诊、年龄>60岁、临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检测的756例患者并进行就诊现状分析。结果 86.3%的患者来源于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内分泌科和老年医学科,分别占该时期进行骨密度测定患者的32.8%、17.1%、10.2%、20%和6.2%,其他科室同时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占13.7%。结合该院同期各科>60岁的患者门诊就诊人次进行分析,门诊行骨密度测定患者分别为骨科0.8%、风湿科10%、疼痛科12%、内分泌科1.2%、老年医学科10%。在提交骨密度检测申请的医师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分别占19%、46%、23%和12%。骨质疏松症诊断符合率为68%,骨量减少合并骨质疏松症诊断符合率为88%。756例患者中骨折者为10.1%、有骨折家族史者为17.5%、体重指数(BMI)<18.5kg/m2者占67%、骨痛者占23%。结论门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主要来自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内分泌科及老年医学科,其中以疼痛科行骨密度检测率最高。进行骨密度检测者主要为有骨折病史、体形较瘦及骨痛的患者。对医务人员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更新有助于对该病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13日,由实用医学杂志社(实用医学音像出版社)主办的首届北方骨质疏松联盟高峰论坛暨北方骨质疏松联盟启动会在沈阳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天津地区的骨科、风湿免疫科、肾脏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骨质疏松科等多个学科的30余位专家到场。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北方骨质疏松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成立于今后的工作计划,开展热烈的讨论。联盟主席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陶天遵教授。陶天遵教授宣读了《北方骨质疏松联盟章  相似文献   

6.
颜晓东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2):1181-118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诊断率和筛查、干预治疗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继发性骨质疏松在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中多见,一项调查显示,住院患者骨密度异常率为78.51%,门诊患者骨密度异常率为75.00%,然而接受骨密度检测的绝经后女性占同期住院绝经后妇女的比例不足3%,接受骨密度检测70岁以上男性占同期住院70岁以上男性比例不足1%。因此,在临床医务人员中开展防范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知识教育和提高骨质疏松预防与干预治疗的意识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该文阐述住院患者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疾病因素与相关药物,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评估、筛查、干预,以期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从而降低继发性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以及患者发病后的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随机调查了300例SLE患者,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在300例SLE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3.②首发临床表现以关节痛/炎最多,其次为皮疹、发热,分别占46.3%、34.0%、32.7%.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更容易于发病时即出现肾脏损害.60.9%的患者于发病起1年内出现肾脏损害,提示自SLE发病起1年为肾脏损害的高发期.③患者首次就诊选择风湿免疫科者较少,仅占35.3%(106/300),但风湿免疫科的确诊比例最高,为99.1%(105/106).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患者就诊的中位时间为半个月,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SLE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有23.7%的患者需要1年以上方能确诊.结论 关节痛/炎、皮疹、发热为SLE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发病后不能正确选择科室就诊、诊断延误的SLE患者仍占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鲑降钙素+钙剂治疗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缓解疼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降钙素+钙剂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患者骨关节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控制32例,占32%,显效28例,占28%,有效30例,占30%,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鲑降钙素+钙剂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指导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1例(年龄均50岁),女性106例,男性35例。采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股骨颈和腰椎1~4骨密度,同时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疾病特征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情况,评价疾病活动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有脆性骨折病史,以及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骨质疏松药物情况。结果确诊骨质疏松症43例,患病率为30.5%。其中男性6例,患病率为17.1%;女性37例,患病率为34.9%。女性、老龄、病程长、临床的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高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用改善病情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规范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近1年内未接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3例,占53.5%;6例有脆性骨折病史,占14.0%,其中3例未曾接受过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但是超过半数的患者未接受正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或者治疗不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吸烟情况, 为此部分特殊人群控烟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整群抽取2022年2~3月云南省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肾脏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和血液科的2 033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吸烟量、戒烟意愿和Fagerstr?m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由专人在巡回病房时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 并整理和分析数据。计算总体、不同性别患者的吸烟率, 以及各科室男性患者的吸烟率和戒烟率。比较不同年龄(15~24岁、25~44岁、45~64岁、65~80岁), 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 婚姻(已婚、其他婚姻情况), 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6 000元、>6 000元)和民族(汉族、其他民族)的男性吸烟患者吸烟率、每日吸烟量、戒烟意愿和FTND≥7分的分布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033份, 收回有效问卷1 941份, 有效回收率为95.5%, 其中男1 116例(57.5%), 女825例(42.5%)。总体吸烟率为22.4%(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DM)患者病死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占全院死亡患者构成比的变化情况,为本地区DM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利用病案查询系统检索DM患者总出院人数为14670例、全院总死亡人数为9597例,DM患者总死亡人数为842例,并计算DM患者的病死率、死亡原因、死因构成比并与既往或国内外同期报道相比较。结果1996-2004年间我院DM患者病死率为5.74%。DM患者死亡的前6位原因分别为肿瘤(22.3%)、感染(15%)、心血管事件(14.4%)、脑血管事件(12.3%)、慢性阻塞肺疾病(8%)、糖尿病肾病(6.3%)。全院住院患者死亡人群中DM患者所占比例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χ^2=71.9070,P〈0.01)。结论1996-2004年间我院住院患者死亡人群中DM患者所占比例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近年DM患者死因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ECOPD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和预防需求。方法调查542例次AECOPD住院患者,分析其V.rE的危险因素分布和风险评分。结果VTE危险因素的Kaprini评分在0~1分的比例为0,2分占0.92%,3-4分占10,7%,5~8分占66.4%,〉8分者占22%。需预防性抗凝或采用机械方法的患者比例为86.9%。有人住ICU指征的患者按两种标准均100%需要预防。结论AECOPD患者是VTE的高危人群,需入住ICU的AECOPD患者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0~5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8种常见食物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sIgE)阳性率及不同阳性级别的分布情况。方法人选小儿呼吸门诊0~5岁持续性哮喘儿童584例,采用德国FOOKEALLERGY-O-LIQ变应原检测系统,通过酶联免疫捕获法测定血清牛奶、全蛋、花生、小麦、玉米、大豆、螃蟹和虾共8种食物变原的sIgE水平。对可疑的过敏食物结合饮食回避试验进行食物过敏确诊。结果584例哮喘儿童中至少一种食物变应原sIgE阳性的比率为55.8%(326/584),sIgE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牛奶47.1%(275/584)、全蛋28.6%(167/584)、小麦粉6.2%(36/584)、花生5.0%(29/584)、大豆2.2%(13/584)、虾1.4%(8/584)、玉米粉1.2%(7/584)和螃蟹0.9%(5/584)。各年龄sIgE阳性率排在前2位的均是牛奶和全蛋,牛奶、全蛋和花生sIgE的阳性率在各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38、12.248和10.842,P〈o.05)。至少一种变应原sIgE为3级以上的患儿比率为18.7%(109/584)。67例(11.5%)最后诊断为食物过敏,其中63例sIgE水平在3级以上。结论广州地区0~5岁哮喘儿童常见食物变应原sIgE阳性率高达55.8%,牛奶和全蛋是各年龄最主要的两种食物变应原。11.5%的患儿诊断为有临床症状的食物过敏,其sIgE大多为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用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指数与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致性。方法对1131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及骨密度,计算OSTA指数。按OSTA〈-4、-4~-1和〉-1分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组,并按T值≤-2.5、-2.5〈T值〈-1、T值≥-1分为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的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OSTA指数预测骨质疏松的价值。结果(1)腰椎T值(r=0.34,P〈0.001)、髋部T值(r=0.601,P〈0.001)与OST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同一年龄受试者中,男性OSTA指数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比男性提前10年进入骨质疏松风险。(3)低风险组占总人群的40.2%,中等风险组为32.5%,高风险组为27.3%。低、中、高3种不同风险程度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分别为26.4%、58.3%和84.5%。(4)以OSTA指数与腰椎T值、髋部T值预测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858和0.963,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OSTA取值越大,其敏感性越高,特异性越低,准确性相似。结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选择敏感性高的截点值能筛选出更多的骨质疏松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31例恶性肿瘤患者,比较老年组(51例)和非老年组(80例)在血管栓塞发生率、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三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比非老年组患者更容易发生血管栓塞事件(19.61%vs7.50%P=0.045)。老年组有更容易发生管腔堵塞的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14)。老年组平均FIB浓度较非老年组高(P=0.026)。危险度分析结果提示,当平均血浆FIB浓度≥5.0g/L时,发生血管栓塞事件风险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RR=10.31,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血管栓塞事件,FIB平均浓度的升高是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特殊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翀  仇德琪  张欣欣 《肝脏》2009,14(3):181-184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就诊我院各科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以及抗-HCV阳性者一般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患者抗-HCV检测的结果和阳性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全部抗-HCV阳性者分析其临床及病毒学特征。结果在2007年22146例无重复检测人群中,498人(2.25%)抗-HCV阳性。其中,手术前筛查人群的阳性率为0.72%,感染科和肾脏疾病相关科室阳性率分别为8.80%和7.43%。0~20岁组及21~40岁组中男性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此外,抗-HCV阳性人群中近30%伴抗-HBc阳性,14%伴HBsAg阳性。HCV1b型是最主要的基因型(60.98%),其次是2a(19.51%)和3a型(9.76%)。结论近年来因非肝功能异常而就诊我院的患者HC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现阶段通过输血传播HCV的概率已较低,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华西医院2012年1—12月31例因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行TIPS治疗的患者,评估腹腔积液缓解率、TIPS并发症和远期预后。应用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腹腔积液缓解的危险因素;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4±3.1)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腹腔积液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9%(6/31)和71%(22/31)。多因素分析显示TIPS术前Child-pugh评分是腹腔积液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0.275,95%CI 0.037~0.716,P=0.012)。结论 TIPS可有效缓解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同时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宣教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康复疗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康复宣教组(进行3个学时的康复教育)和常规治疗组各43人。对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及12月时的情绪、自我行为管理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定分析,并做组间对比。结果:出院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宣教组焦虑评分[(10.41±2.32)分比(5.09±1.29)分]明显降低,主动监测血糖(79.1%比95.3%)、饮食控制(58.1%比88.4%)、合理运动(48.8%比90.7%)、药物管理(53.5%比86.0%)比例均明显提高,空腹血糖[(8.41±2.32)mmol/L比(7.09±2.27)mmol/L]和餐后2h血糖[(11.01±2.05)mmol/L比(9.22±2.66)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康复宣教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RS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住院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按HRSD-17评分≥10分为有抑郁症状(定为抑郁组),10分为对照组。比较2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时间,分析抑郁症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29例冠心病患者中43例(33.3%)有抑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冠心病患者女性比例较高(51.2%vs13.9%),焦虑程度高(17.1±6.2)vs(7.4±3.9);住院天数较长(9.0±4.6)dvs(7.1±3.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抑郁(HRSD-17评分)是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抑郁是冠心病常见的合并症状,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脑卒中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如果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30%~4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DVT,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