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M)将MBPS值≥35mmHg的患者列入MBPS组(56例),MBPS值<35mmHg的患者列入非MBPS组(5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ABPM结果、MBPS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关系及患病风险性。结果 MBP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非MBPS组(P<0.05),MBP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MBPS比无MBPS者风险高1.22倍。结论高MBPS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脑卒中的强力预测因子,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现象(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分为MBPS组(40例)和无MBPS(NMBPS)组(67例),检查所有患者空腹血脂、血糖和肌酐,并进行问卷调查及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测定。结果 MBPS组的收缩压高于NMBPS组(P0.05)。MBPS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MBPS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MBPS)现象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依24 h动态血压分MBPS组(104例)和非MBPS组(82例).所有对象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MBPS组24 h、白昼以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均较非MBPS组高(P<0.05或P<0.01),MBPS组的LVMI及左右两侧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5或P<0.01);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MBPS组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MBPS现象者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8周后,采用ABPM评价BPV及MBPS,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周后24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PV和MBPS显著降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和MBPS。  相似文献   

5.
李青霞  庞晓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22-202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左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MBPS组(112例)和Non-MBPS组(128例),常规测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查血脂谱、空腹血糖、尿素、尿酸、肌酐、纤维蛋白原,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MBPS组清晨(6:00~10:00)、24 h、白昼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Non-MBPS组(P<0.05);MBPS组清晨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增高值均明显高于Non-MBPS组(P<0.05);MBPS组LVPWT、LVEDD、LVMI、左及右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Non-MBPS组(P<0.05);MBPS组左室肥厚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Non-MBPS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者有更明显的动态血压各参数增加幅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BPS组(70例)和无MBPS组(NMBPS组,57例),两组均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hs CRP,ELISA法测定MMP-9,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比较两组hs-CRP、MMP-9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与NMBPS组比较,MBPS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升高,且hs-CRP和MMP-9显著升高(P0.01),而FM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及MMP-9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r=-0.23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MMP-9和FMD 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24 h平均收缩压对MBPS指标值影响最大。结论 MBPS可能与hs-CRP、MMP-9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根据血压睡-谷晨峰值分为晨峰组69例,非晨峰组85例。收集两组受试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计算晨峰血压(MBPS)值。比较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血清CysC及尿ACR水平,并将MBPS与各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晨峰组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MBPS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晨峰组ACR、CysC值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MBPS与ACR、CysC呈正相关(r=0.342,0.194,P0.05)。结论高血压晨峰患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丽娜  冯明  马佳 《心脏杂志》2010,22(2):225-22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现象(MBPS)组(40例)和无晨峰现象(NMBPS)组(67例),检查空腹血脂、血糖和肌酐,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MBPS组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高于NMBPS组(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2±28)g/m2 vs.(113±28)g/m2,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脏结构、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晨峰组(MBPS组)、非晨峰组(非MBP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V)、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V)及EV/AV.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MBPS组LVMI高于非MBPS组,EV减慢,AV加大,EV/AV降低.MBPS组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损害.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访3年。所有患者随访前后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检查。按照HRV的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0ms和100ms,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异常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美托洛尔治疗,称为美托洛尔组,而另一组仍称为异常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3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3年后,美托洛尔组SNDD较异常组好转(P0.01);MBPS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异常组的IMT较正常组和美托洛尔组明显增厚(P0.05);HR则美托洛尔组明显减慢(P0.05)。异常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和美托洛尔组(P0.05),而正常组和美托洛尔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HRV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预示动脉硬化进展加快,HRV成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美托洛尔可干预HRV的异常,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55例EH 患者行心脏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EH 患者155例有凌晨血压增高(MBPS 组)30例与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 组)125例,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别。结果 MBPS 组 LVMI 大于N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 组人群存在早期左心室肥厚,凌晨血压增高促进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凌晨血压增高与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55例EH患者行心脏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EH患者155例有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30例与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125例,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别.结果 MBPS组LVMI大于N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组人群存在早期左心室肥厚,凌晨血压增高促进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者184例(MBPS35mmHg)。采集患者卒中病史,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探讨血压晨峰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晨峰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40.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28.3%,两组卒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晨峰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54.2%,非晨峰组发生率为40.2%,两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晨峰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65.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52.7%,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患者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增高,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血压晨峰,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鲁永菊  宋微  周蜜  汪昌清 《山东医药》2008,48(28):41-42
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和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具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2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MBPS组(173例)和非MBPS组(149例),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CCA-IMT、ICA-IMT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LVMI:MBPS:(170.1±16.4)比非MBPS:(143.5±14.8)g/m2;右侧CCA-IMT:MBPS:(1.5±0.1)比非MBPS:(0.9±0.2)mm,右侧ICA-IMT:MBPS:(1.3±0.2)比非MBPS:(0.9±0.3)mm,P均<0.05].MBPS组的QT间期、QTc、QTd及QTcd指标亦高于非MBPS组[MBPS:QT:(370.0±24.6)比非MBPS:(352.0±32.4)ms;QTc:MBPS:(414.0±23.7)比非MBPS:(409.0±31.6)ms;QTd:MBPS:(32.3±10.5)比非MBPS:(30.1±9.6)ms;QTcd:MBPS:(40.2±10.8)比非MBPS:(37.5±10.1)ms,P均<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同时有心肌复极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据24h动态血压分晨峰组(MBPS组,128例)与非晨峰组(非MBPS组,164例),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非MBPS组比较,MBPS组24h收缩压(SBP)[(138.2±13.2)mmHg比(153.1±12.1)mmHg]、白昼SBP[(143.3±12.7)mmHg比(158.2±9.1)mmHg]以及夜间SBP[(136.6±9.4)mmHg比(150.7±10.1)mmHg]均明显升高(P<0.05),LVMI[(101.76±34.45)g/m2比(138.13±37.6)g/m2]、颈动脉IMT[(0.84±0.11)mm比(1.35±0.35)mm]均明显增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LVMI、IMT呈正相关(r分别=0.688,0.524,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及斑块形成,IMT作为可以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是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可增加靶器官损害的风险,高血压患者的器官损害与晨峰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尿酸(U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MBPS及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晨峰血压(MBPS)的疗效。方法:103例原发性高血压MB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53例,2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0例,5 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调整药物剂量和观测服药前后清晨血压变化。结果:2组药物治疗8周,24 h、白天、夜间及最后2~4 h平均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奥美沙坦组最后2~4 h舒张压(DBP)的降低幅度大于氨氯地平组(19.3±11.8 vs 9.0±6.6 mmHg,P=0.031)。2组降晨峰血压(MBPS)的幅度相近,△收缩压(15.8±6.7 vs 17.0±6.8 mmHg,P0.05);△舒张压(12.8±5.9 vs 9.3±2.1 mmHg,P0.05)。2组治疗后脉率均稍有上升(3.4±1.8 vs 4.2±1.3次/min,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滑指数(S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美沙坦酯能有效平稳的控制原发性高血压MBPS,奥美沙坦能强效抑制清晨舒张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结构及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2例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 MBPS 组(173例)和非 MBPS 组(149例),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 QT 间期、校正的 QT 间期(QTc)、QT 离散度(QTd)和校正的 QT 离散度(QTcd)。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 组的 LVMI、CCA-IMT、ICA-IMT 指标均高于非 MBPS 组[LVMI:MBPS:(170.1±16.4)比非 MBPS:(143.5±14.8)g/m~2;右侧 CCA-IMT:MBPS:(1.5±0.1)比非 MBPS:(0.9±0.2)mm,右侧 ICA-IMT:MBPS:(1.3±0.2)比非 MBPS:(0.9±0.3)mm,P 均<0.05]。MBPS 组的 QT 间期、QTc、QTd 及 QT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心治疗模式对高血压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4-01至2018-01-01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高血压并焦虑/抑郁患者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61)。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2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MBPS差值,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HAMA评分、HAMD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HAMA评分、HAMD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2个月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2周及治疗2个月HAMA评分、HAMD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差值、白昼平均收缩压差值、夜间平均收缩压差值、夜间平均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舒张压差值、白昼平均舒张压差值、MBP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心治疗模式可有效缓解高血压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降低MBPS,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