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或法国梅里埃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05年至2006年共分离6428株念珠菌,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5075株(79.0%)、热带念珠菌599株(9.3%)、光滑念珠菌439株(6.8%)、近平滑念珠菌161株(2.5%)、克柔念珠菌76株(1.2%)。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对所测试的抗真菌药物均高度敏感(>96.0%),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比较低(77.6%),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性均96.0%,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0.4%、76.6%,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差(<50.0%),对二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念珠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正> 念珠菌病是霉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感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疾患,除皮肤念珠菌病外,还有念珠菌性口腔炎、肺炎、阴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念珠菌病基本上是一种机遇性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老年人群的不断增长,白色念珠菌感染日渐增多。目前用以治疗念珠菌病的药物不多,常用的有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脲嘧啶、克霉唑和酮康唑等五种。此五种药物对白色念珠的作用如何,尚未见有比较性的报道。我们从患者分离的129株白色念珠菌中对上述5种抗霉菌药物作了比较观察,发现了一些差异,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菌株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分离的白色念珠菌129株,经形态学检查、芽管试验、厚膜胞子试验、蔗糖同化试验(均阳性)  相似文献   

3.
张慧  黄丽霞 《黑龙江医药》2007,20(6):569-571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的分布状况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真菌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有关酵母样菌的要求进行,其中白色念珠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珠海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结果:白色念珠菌在老年病人中分离率高达84.5%,在9种抗真菌药物中,时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伊曲康唑和克霉唑次之,敏感率分别为83.1%和80.0%;益康唑的作用最差,敏感率仅有56.9%,耐药率高达26.2%.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治疗时应选择敏感的药物,防止耐药性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时,定植与感染的判断手段及抗真菌治疗的合理使用。方法:结合1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通过文献检索与复习,为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寻找证据。结果与结论:尽管该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呈阳性,但通过临床预测规则及念珠菌定植指数判断其定植可能性大,停用抗真菌治疗并未对其疾病转归产生影响。对于呼吸道标本白色念珠菌阳性的患者,基于证据、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判断其为定植或感染,不仅能避免过度治疗,也能保证抢先治疗的及时开展,促进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分离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器官移植和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增加 ,导致真菌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又使真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1] 。我们对 2 0 0 0— 2 0 0 2年 3年中分离自我院临床标本的30 6株念珠菌菌种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菌株 :30 6株念珠菌分离自 2 0 0 0— 2 0 0 2年临床送检的痰、咽拭子、血液、尿、导管、腹腔积液、粪便等标本 ,所有菌株均经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质控菌株为白色念珠菌ATCC 14 0 5 3。试剂 :真菌鉴定板ID 32C、真菌药…  相似文献   

6.
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株基因分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院内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分析危险因素 ,研究其基因分型及不同基因型药敏分析。方法 收集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及临床分离株 ,应用 PCR方法扩增白色念珠菌2 5 S r DNA基因内含子区 ,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 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 ,老年患者居多 ,均有基础疾病 ,抗生素、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及免疫功能低下是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分离的 2 5株白色念珠菌经 PCR分为三型 :A型 12株 (45 0 bp) ,B型 10株 (84 0 bp) ,C型 3株 (45 0 bp、84 0 bp)。A、B型为主要基因型 ,其药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必须重视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PCR方法快速简捷、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比较适合临床白色念珠菌的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白带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指导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大庆市中医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白带标本中分离的300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同时测定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3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中、低检出率分别为83.7%(251株)、12.7%(37株)、4.0%(12株)。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17.3%、11.3%、63.3%和44.6%。结论白带中白色念珠菌具有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近年来我院 3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该菌与临床感染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来自我院近年来呼吸道感染 12例 ,肠道感染 6例 ,泌尿道感染 5例 ,阴道感染 4例 ,血液 2例 ,胆道 1例。其中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10~ 72岁。1.2 方法 试剂 :血平板琼脂、SS琼脂、沙保罗氏培养基 ,生化管均购自于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方法 :将尿液、血液、痰液、脓液等接种于血平板 ;大便接种于 SS平板。各标本均接种于沙保罗氏培养基。 SS平板、血平板置于 37℃温箱 2 4h观察结果 ,沙保罗氏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279株临床标本念珠菌药物敏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79株临床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真菌感染。方法沙保弱培养基培养标本,用APIAUX20C真菌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用ATB药敏板条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100%、其次是5-氟胞嘧啶除了白色念珠菌敏感率88.2%,其它念珠菌在100%。依曲康唑,氟康唑,依立康唑敏感率很低,都在32%以上。结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为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院念珠菌检出标本分布及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从而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患者标本培养鉴定出真菌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98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氟胞嘧啶对念珠菌的敏感率最高达95.5%,两性霉素的敏感率为87.4%,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为75.8%,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为19.7%。结论对感染性标本多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菌素,减少耐药菌株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各类标本以常规方法接种在TTC沙保罗或BAP平板上,做真菌或细菌培养。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益康唑(ECO)和酮康唑(KET)药敏分析。结果 1322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其中,白色念珠菌31株(59.61%),热带念珠菌6株(11.53%),克柔念珠菌5株(9.6%),其他念珠菌10株(19.2%);52株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作用最强,敏感率分别为90.38%和94.4.23%,其次为氟康唑敏感率为44.23%,伊曲康唑最差,耐药率达59.61%。显示两性霉素B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绝大部分优于其他念珠菌,特别是热带念珠菌。结论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能导致口腔、上呼吸道、阴道黏膜及全身性感染.当机体抵抗力差,或是年老体弱、AIDS、癌症及长期带假牙的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概率增高.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用的是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但是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治疗复发甚至失败的患者大量增多,主要与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增多和增强有关.本研究从临床用抗真菌药治疗后口腔真菌感染反复发作的患者口腔中分离鉴定出白色念珠菌,了解其耐药性现状,为临床治疗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其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对32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应用HRZE(S)或KOPL化疗方案结合抗真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结果痰菌转阴者16例,痰菌阴转率50%;除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外,其余31例转阴。结论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只要及时有效的应用HRZE(S)或KOPL化疗方案结合抗真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和由其产生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以生物被膜方式生长是相对于其悬浮生长状态而言的另一种独特的生长形式,其最具特征的表型是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表现出高度耐药.本文对近年来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产生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世恒  张帆  钱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886-887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特点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方法: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CHROM 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 Express ion细菌鉴定仪鉴定,并用改良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708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46.3%,热带念珠菌占23.3%,光滑念珠菌占18.4%,克柔念珠菌占6.9%,其他念珠菌占5.1%;对氟康唑的耐药率白色念珠菌为4.3%,热带念珠菌为2.4%,光滑念珠菌为32.3%,克柔念珠菌为28.1%,其他念珠菌为8.3%。结论: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01~2005-12我科共收治肺结核病人451例,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全部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探讨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2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所有患者口服氟康唑,同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全组52例患者中有29例治愈,包括11例显效,18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8%(29/52),另有23例治疗无效,占44.2%(23/52)。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合理使用抗真菌药、联合用药等方式,来提高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从不同类型标本中分离的白念珠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为临床白念珠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用真菌鉴定卡及Rosco真菌药敏纸片对分离出的所有白念珠菌作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μ检验分析从男性生殖道分泌物、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和痰液中分离出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特点。结果 从痰液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咪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率分别为97.8%、98.9%、83.1%、87.6%和99.9%;男性尿道分泌物中自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是76.1%、81.1%、65.3%、71.6%和86.0%;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菌株分别是58.4%、71.3%、61.4%、62.4%和86.1%,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标本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对抗真菌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又名白假丝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可以造成体表或深部感染条件致病性的真核微生物。该菌是人体的共生菌群,通常寄生在人体不同的解剖部位,如体表、口腔、咽喉、肠道、阴道黏膜等部位,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如患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的严重全身感染。近2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20.
186株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 Vitek- AMS鉴定 ,使用 ATB- Fun Gus板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186株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 69.4 % )、光滑念珠菌次之 ( 9.1% )、近平滑念珠菌位居第三 ( 5.9% )。在 6种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 B具有高敏感率 ( 87.1% ) ,制霉菌素次之( 86.6% ) ,5-氟胞嘧啶居第三位 ( 83.9% ) ,咪唑类药物敏感性相对较低 ( 60 % ) ,且咪唑类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 ,5-氟胞嘧啶易产生诱导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