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治痂第3方有:“冶仆纍,以攻(釭)脂饍而傅。”之文。文中之“仆纍”一药,帛书整理小组释为:“仆纍,即仆垒,据《吴普本草》系麦门冬别名。”(见《五十二病方》107页) 查《本草纲目》麦门冬条下,时珍曰:“《吴普本草》;一名仆垒,一名随脂。”(见《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1033页17行) 仆垒即麦门冬,有《吴普本草》可据,并无讹误,亦毋庸置疑。但仆纍是否即为仆垒,而仆纍又是否即是麦门冬,尚须进一步考查。近读《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蜗牛条,及校点小组注释,知“仆纍”即蜗牛,源出《山海经》。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治牝痔第3方有: “牝痔之有数窍,蛲白徒道出者方:先道(导)以滑夏链,令血出。穿地深尺半,袤尺,【广】三寸,【燔】□炭其中,段【煅】骆阮少年斗,布炭上,【以】布周盖,坐以熏下窍。烟威(灭),取肥□肉置火中,时自启窍,□□烧□节火威(灭)□以□。日一熏,下□□而□。五六日清□□□□。骆阮一名日白苦、苦浸”(见《五十二病方》90页)之文。此段文字虽有残缺,但主要内容尚清晰可辨。文中记述用骆阮烟薰治痔漏并杀蛲虫的方法。所涉及主要药物骆阮,别名白苦、苦浸,帛书整理小组注释为:“骆阮,药名,据本方一名曰白苦、苦浸,未详”(见同书90页)。并在书末附表二中,列为待考植物药(见同书202页)。考人参古作人?,或省作?。《说文》:“?,人  相似文献   

3.
厚柎《病方》307行:“阑者(火伤),爵蘖米,足(捉)取汁而煎,令类胶,即冶厚柎和傅。”《病方》中的厚拊,是什么药呢?《病方》307行注②:“厚柎,应即厚朴,见《神农本草经》,但无治火伤的记载。”笔者持有不同意见。①《神农本草经》厚朴条没有厚柎的别名。②柎、朴字义各不相同。《说文》云:朴,木皮也”,又云:“柎,阑足也。”段玉裁注云:“郭璞云:江东呼草木子房为柎。如石榴房、莲房之类。”③《病方》谓厚柎治火伤,而厚朴不治火伤。  相似文献   

4.
堇葵、堇、堇叶《病方》90行:“蚖,以堇一阳筑封之,即燔鹿角,以溺饮之。”329行“胻膫,夏日取堇叶,冬日取其本,皆以口沮而封之。”402行:“(弋贝)(?)食(蚀)口鼻,冶(堇页)(堇)葵□□□,以桑薪燔□□其□□令汁出,以羽取?”。三个方子中用有“堇葵”、“堇”、“堇叶”。《病方》197页,将“堇、堇叶”列在草类。《病方》200页将“堇葵”列在菜类。这就意味着“堇”和“堇葵”是两种东西。按文献所引,似是同一物品。《说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  相似文献   

5.
<正>习惯上都认为名医别录药产生时代是晚于本草经药。但从《五十二病方》所收载药物来看,并非如此。 1979年末,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第196页附表二第三栏中专列有名医别录药名,说明名医别录药,早在《病方》时代已有了。  相似文献   

6.
柯韵伯注释《伤寒论》,理论上有独到的创见 ,备受后人关注。然而柯氏没有临床治验专著传世 ,故《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5 9年版 )所记载的数条临床用方经验愈显珍贵。特将其一一辑录 ,以供参考。1 “此 (桂枝汤 )为仲景群方之魁 ,乃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 ,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 (第 2页 )。2 “此 (麻黄汤 )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予治冷风哮与风寒湿三气成痹等证 ,用此辄效 ,非伤寒一证可拘也” (第 3页 )。3 柯氏在释“桂枝甘草龙骨…  相似文献   

7.
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疿子甚良。”《隐居效方》:“治(皮包)疮方,用瓜瓣、茯苓等为  相似文献   

8.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七条原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以下简称第十七条)历代注家对本条解释主要为以下二种: 一、认为是指脏腑相合,在治疗时,应当脏病治腑。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以下简称“补正”)注释本条曰,“‘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脏者,当随其所合脏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从之。二、认为是指有形与无形之邪相合,在治疗时,应当审因论治。如《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注释本条  相似文献   

9.
<正> 熏蒸疗法是利用温热刺激局部的一种物理疗法,即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肌肤、孔窍等深入腠理、脏腑,通过经络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用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机制,兴奋汗腺分泌,加速患者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排泄,以达到驱逐风寒、疏通经络、祛邪止痛的目的。祖国医学应用熏蒸疗法早有渊源。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已载用骆阮(药名)熏治“牝痔”,用煮秋竹(药名)的蒸汽熏治“火烂”等等。《伤寒论》有“阳气怫郁在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冶黄黔”(32页)、“冶(?)”(44页),以及“乾而冶……燔而冶”(34页)、“段冶”(58页)、“燔冶”(85页)等。帛书整理小组以“冶”字训“碎”之义,并引《医心方》、《流沙坠简》、《武  相似文献   

11.
瘛、瘈辨析     
在《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中均可见到“瘛”(音制)字。如:“瞀瘛”、“瘛疭”等;在《左传》中又可以见到“瘈”(音制)字,如:“国人逐瘈狗”等。由于“瘛”与“瘈”字形相近,故有将“瞀瘛”刊为“瞀瘈”的,有将“瘛疭”刊为“瘈疭”的。如中医刊授教材《中医学基础概论》第二分册(第16页,倒数第11行)“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内经选读·至真要大论篇》(第111页,倒数第11行)有“筋脉瘈疭”的病症。《简明中医辞典》(第973页,左顺数第2行)一作瘈  相似文献   

12.
葛根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以下简称《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31条和第32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日曷)病脉证治第二》(以下简称《金匮·第二篇》)的第12条。这三条原文中,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此前后三条原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分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太阳病篇》第31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里的“太阳病”,即论中原文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提纲所示的风寒表病。  相似文献   

13.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14.
在《伤寒论》所载113方(佚一方)中,有40方配有大枣,仅次于甘草,和桂枝并列第二位。现从八方方面选代表方剂试析如下。一、顾脾解毒(计1方) 十枣汤是攻逐水饮的主要方剂,《金匱要略·痰饮篇》说:“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水邪积聚于胸,治必祛除,用  相似文献   

15.
一、桂枝汤证分类《伤寒论》第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后世称“桂枝四症”,凡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问中风伤寒或杂病,均当选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大抵有如下分类: 1、六经表桂枝汤证《伤寒论》六经病证,虽各有其特点,但每一经都囊括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的内容。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解肌散风故凡六经经表之证,多用此方治疗,诸如第12条为太阳中风经表证,第234条为阳明经表证等。 2、表里同病桂枝汤证《伤寒论》表里同病而使用桂枝汤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证挟有里实者,治当先解表后攻里,如44条云:“太  相似文献   

16.
莤荚考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病第16方:“一、 * ,坎方尺有半,深至肘,即烧陈*,其中,令其灰不盈半尺,薄洒之以美酒,□*-荚一、枣十四、*.(*/)之朱(茱)臾(萸)、椒,合而一区,燔之坎中,以隧下。已,沃。”(《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71页) 方中“*-荚”之“*-”字,帛书整理小组注释为:“*-,应为*0(糟)字。*0荚,当即皂荚,见《神农本草经》。”(见上书同页)随后,湖南周一谋、成都魏启鹏等皆踵此说。 窃思,释“*-”字为“*0(糟)字”,释“*-荚”为“皂荚”,均属失诂。 “*-”字见于《说文·酉部》…  相似文献   

17.
猪苓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五见:一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阳明病篇》)的第226条、第227条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少阴病篇》)的第319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以下简称《金匮·第一篇》)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以下简称《金匮·第十三篇》)的第13条。这五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杂病治则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洪 《四川中医》2004,22(1):12-13
从“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随证而治”四方面论述《金匮要略》杂病治疗的重要法则,这些法则要求临床医师诊治疾病时做到: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②表里同病,治分缓急;病真正治,病假反治。③不足补之,有余损之;正虚邪实,攻补兼施。④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20.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肺脏,三○五页,有一“治肺热喘息鼻衄血方”,方中有“鸡苏”一药,今人有认为是薄荷的(见1986年天津科技版《实用千金方选按》第67页按语中),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鸡苏一药,《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四六八页有载,曰:“鸡苏,味辛,微温,(氵啬)无毒,主吐血下气,一名水苏。”从这里知道,鸡苏,一名水苏。水苏是什么?明·李时珍描述的很清楚,曰:“水苏三月生苗,方茎中虚,叶似苏叶而微长,密齿,面皱色青,对节生,气甚辛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