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的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业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  相似文献   

3.
EB病毒与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与继发性者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编码的小mRNA探针(EBER)原位杂交显示,8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恶性淋巴瘤中3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  相似文献   

4.
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LMP-1免疫组化与EBER1/2原位杂交检测54例TCL,63例BCL及26例NK/T淋巴瘤。结果 EBER1/2阳性率在BCL、TCL、NK/T淋巴瘤中分别是9.5%、37.0%、46.2%,BCL组和NK/T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阳性病例大多数位于上呼吸道。LMP-1阳性率在EBER1/2阳性的B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K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D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①恶性淋巴瘤LO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BMA阳性;②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阳性占82%,呈单克隆表型;而反应性增生,K轻链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③淋巴瘤的分型:L26阳性6例,提示B细胞性淋巴瘤;UCHL1阳性4例,提示为T细胞性淋巴瘤,T:B为1:1.5。初步认为免疫组化有助于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组织来源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1、BerH2、LCA、L26和UCHL1对43例何杰金病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的R-S细胞对LeuM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26和UCHL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LeuM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呈阳性(6.7%),LCA、L26和UCH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儿上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1,对16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例LMP-1阳性(75%),其中昆合细胞型阳性率最高,达100%,其次为结节硬化型,为80%、5岁以下、6 ̄10岁及11 ̄14岁三个年龄组了性率明显差别。本文提示,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又以混合细胞型EB病毒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 Lym phom a, T C L)中 Epstein- Barr 病毒( E 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同 C D56 表达关系。方法:对15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3 例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E B E Rs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面抗原 C D56 的表达。结果: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中 E B E Rs和 C D56 表达率分别为 63.6% (21/33)和24.2% (8/3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 E B E Rs 和 C D56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15)和26.7% (4/15)。 E B E Rs 和 C D56 表达无相关性( P> 0.05)。结论:表明 E B病毒高度感染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 E B病毒感染同 C D56 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 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20/32(62.5%)例LMP1 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809, P=0.847)。结论LM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 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中EB病毒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敏  刘强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278-1278,1286
目的 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 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核酸原位杂交及LMP-1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29例EBER-1阳性(67.4%),22例LMP-1阳性(51%),42例p53蛋白阳性(97%)。EBER-1和LMP-1阳性率低分化癌(分别为77. 8%和59.3%)高于角化型鳞癌(分别为37.5%和12.5%,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的(23.8%),其中给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结论: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LMP-1的阳性率较EBERs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_1、BerH_2、LCA、L_(26)和UCHL_1对43例何杰金病(HD)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nonLPHD)的R-S细胞对LeuM_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_(26)和UCHL_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LeuM_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中呈阳性(6.7%),LCA、L_(26)和UCHL_1标记NHL、B-NHL和T-NHL阳性率分别是83.3%、73.3%和66.7%。因此,在石蜡切片上联合应用LeuM1、LCA、L_(26)和UCHL_1对鉴别HD与NHL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LPHD)的R-S细胞对LCA和L_(26)的阳性率为53.3%和60%,nonLPHD中R-S细胞对BerH_2的阳性率为21.4%。提示LPHD的R-S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nonLPHD的R-S细胞可能与活化的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例鼻咽部恶性淋巴瘤,10例鼻咽部低分化癌、8例鼻咽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进行了上皮性标记(Ieratin.EMA)、淋巴组织标记(LCA、L26、UCHL1)及免疫球蛋白()K轻链、λ轻链)标记。结果发现:(1)恶性淋巴瘤LCA91%阳性,Keratin,EMA阴性;低分化癌LCA阴性,Keratin,EMA阳性;(2)B细胞性淋巴瘤K轻链阳性或λ轻链均阳性,呈多克隆表型;(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MDS166例,其中RA122例(73.5%),RAS5例(3%),RAEB25例(15%),CMML1例(0.6%),RAEB-T13例(7.9%),对其诊断标准和分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类风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准确定量检测IgM,IgG,IgA型类风湿因子(RF)的方法。方法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结合ELISA法(ABC-ELISA)对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胶乳凝集试验(LAT)及常规ELISA法测定的RF作对比。结果 57例病人IgMRF阳性率在ABC,ELISA法及LAT法分别为89.5%,80.7%和63.2%(P〈0.01)。在LAT法IgMRF阴性的1  相似文献   

17.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蛋白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经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发现部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细胞株及高分化鼻咽癌中均有很强的Epstein-Barr病毒受体(EBVR/CR2)的病毒结合区SCR1和SCR2的表达,而低分化鼻咽癌中未检测到其表达,提示SCR1和SCR2的表达与EBV的复制有关,EBVR/CR,可以介导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EBER-1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p53,Rb单克隆抗体和细胞角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0例鼻咽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95.2%的鼻咽癌表达E-BER-1(mRNA),85%的病例细胞角质染色阳性,77.5%p53阳性,92.5%Rb阳性,非癌组织基本上不表达p53。提示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柱状上皮储备细胞,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EBER-和p53的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