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胸主动脉 VSMC并分别接受不同浓度rh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刺激,采用MTS/PES 法确定VSMC的增殖状态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F-α和PDGF-BB均对VSMC增殖具有明显的刺 激作用(P<0.05)。单独应用rhIL-1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在TNF-α和PDGF-BB分别刺激下,rhIL-10均可 抑制VSMC的生长(P<0.05)。结论 rhIL-10可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2.
测定26例哮喘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XB2、6-keto-PGF1α、TNFα、IL-8、IL-10的水平,并对其肺泡巨噬细胞(AM)进行加药培养。结果显示,哮喘患者血浆、BALF中TXB2、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6-keto-PGF1α与正常人无差异,BALF中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患者BALF中TXB2、TNFα水平与其FEV1、V50呈负相关。AM加入不同的药物培养后,与空白组比较,抗原组TXB2、TNFα的释放增加;治疗浓度氨茶碱组TNFα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地塞米松组TXB2、TNFα的释放下降。IL-10的释放增强;红霉素组TNFα、IL-8的释放下降。提示TXB2、TNFα、IL-8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促炎作用,IL-10起抗炎作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红霉素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而抗原具有激发AM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hIL-1β(25ng/ml)或rhTNFα(100ng/m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4、8、16及32小时,然后用Northern杂交检测该细胞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并用细胞ELISA检测它们的蛋白质表达。结果未予任何刺激的对照组,系膜细胞仅低水平表达ICAM-1、VCAM-1mRNA和蛋白质。rhIL-1β或rhTNFα刺激后,系膜细胞上这两种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表达,均迅速上调(仅TNFα刺激ICAM-1mRNA表达高峰在8小时,其余均在4小时),蛋白质表达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可能通过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CAM-1和VCAM-1而参与肾小球肾炎发病。  相似文献   

4.
用APAAP法,ELASI法检测3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25例大肠癌病人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T亚群)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对其手术前后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CD3,CD4低于正常,CD8增高;CD4/CD8比值下降,TNF-α水平增高;手术后第7d,CD3,CD4改变不明显,CD8增高,CD4/CD8仍低下,TNF-α有所下降,但仍持续较高水平;第15d,CD3,CD4,CD4/CD8回升,TNF-α下降近正常.通过T亚群及TNF-α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肿瘤患者机体存在免疫抑制,经减瘤后免疫抑制逐渐恢复,临床上可作为采用免疫治疗、疗效观察及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u8,IL-8)是两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又具有调节免疫、收缩血管、致发热作用〔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难治性疾病,有多器官受累并有显著的血管炎改变。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了SLE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8含量,旨在探讨TNFα、IL-8与SLE的关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1 病例和方法11研究对象 SLE患者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16~48岁,平均34.5岁。…  相似文献   

6.
24只BALB/c小鼠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6只荷瘤后,随机分为两组,E.coli DNA治疗组和TES对照组。荷瘤后第4d予DNA治疗组、TES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E.coli DNA(100μg/ml)或TES(0.1mol/L)0.3ml/只,隔日1次,共5次,荷瘤后21d,摘眼球取血,制备血清,测定TNF-α含量。结果显示:E.coli DNA可调节荷瘤机体的TNF-α、NO水平,防  相似文献   

7.
肺纤维化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纤维化大鼠肺局部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动态变化。二种细胞因子检测分别采用ELISA和生物活性法。结果:①BALF中TNF-α于第1d增高,第3d达高峰,其高峰时间先于AM源TNF-α;BALF中TNF-α与其中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②BALF中PDGF与AM源PDGF同步于第7d达高峰,与AM总数呈正相关。结论:AM释放高水平TNF-α、PDGF;BALF中也存在TNF-α、PDGF,且呈动态变化;BALF中TNF-α可能还来自AM外的其它细胞,如PMN,而BALF中PDGF则可能主要来源于AM。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Nα及IL-8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HLA-DR表达。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4减低,CD8增高,CD4/CD8减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G-CSF与CD4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呈负相关,TNFα与CD8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及HLA-DR呈负相关,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8细胞可以抑制造血,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最终引发AA。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1)毛支组IL-8(1014±8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3±156ng/L),(P<0.001);(2)毛支组TNF-α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4±52ng/L和168±23ng/L,P<0.05);(3)毛支组IL-8与TNF-α之间无显著相关;(4)重症毛支组TNF-α(245±45ng/L)明显高于轻症毛支组(167±34ng/L),(P<0.01)。提示:IL-8和TNF-α可能与毛支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气道炎症有关;血清IL-8检测对于了解气道炎症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状态可能有帮助;TNF-α水平可预示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琼  徐华建 《四川医学》1999,20(2):153-154
采用PCR检测HBV-DNA,对40例HBVDΝA阳性,20例HBVDNA阴性者进行TNFα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表明:HBVDNA阳性者,TNFα、CD8T细胞显著升高,CD4细胞及CD4/CD8的比值下降,TNFα与CD8T细胞有直接量的关系,即CD8T细胞增高,TNFα亦增高。由此可见,TNF-α、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HBV-DNA阳性者的发病机理的探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莨菪碱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654-2)以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观察654-2对创伤性ALI兔血浆和支气管肺灌洗(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表明致伤前,后给予654-2,可使创伤性,ALI兔血浆及BALF中的TNF-α,IL-8明显减少,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说明654-2能降低血浆及B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法对IL-12、IL-7、IL-2协同诱导的PBMC培养上清中的TNF和IL-2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抗TNF-α、抗TNF-β和抗IL-2抗体对刺激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L-12、IL-7、IL-2三种因子协同刺激PBMC可产生较高水平的TNF,而抗TNF-α单抗能显著抑制刺激细胞的杀瘤活性,提示内源性TNF-α在介导该类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法对IL-12、IL-7、IL-2协同诱导的PBMC培养上清中的TNF和IL-2进行了检测,同时检察了抗TNF-α、抗TNF-β和抗IL-2抗体对刺激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L-12、IL-7、IL-2三种因子协同刺激PBMC可产生较高水平的TNF,而抗TNF-α单抗能显著抑制刺激细胞的杀瘤活性,提示内生TNF-α在介导该类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使外源性TNF,IFN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MH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应,构建在HLA-B7启动子调控、IRES连接下协同表达TNFα和IF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 从pGL3B7TNF及pIRIF中切下B7pro-TNF和IRES-IF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Bluescript Sk(+),构建成pBLB7TNIRIF。回收TNFα-IR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TNF-α)SN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得到重组病毒,滴度为1.4×109CFU/L。将此病毒上清液感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用G418筛选出能表达标记基因NeoR的阳性克隆,ELISA法测得NeoR阳性TIL培养上清液中存在TNF-α,可达530ng/L,L929依赖细胞法并测出上清液中有TNF-α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可介导TNF-α基因在人脑胶质瘤TIL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B, GL-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P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肿细胞 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鼠PM和脾淋巴细胞,体外给药,分离细胞培养上清。生物法测定TNFα。ELISA测定IFNγ;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GL-B25~400mg·L~(-1)使正常小鼠P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24 h达高峰,72 h后开始减少。 GL-B对小鼠 PM的 TNFα 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GL-B12.5~200mg~(-1)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产生。24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后开始减少。GL-B对IFNγ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灵芝多糖GL-B明显促进小鼠PM及脾细胞 TNFα和 IFNβ mRNA的表达,增加 TNFα和 IFN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CD3McAb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活化增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和苔盼蓝染色法、IL-2依赖细胞株(CTLL细胞)增殖实验、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CD3AK细胞的增殖活性、内源性IL-2、TNF-α的产生及CD3、CD4、CD8、IL-2R等的表达。结果:抗CD3McAb对HPBMC有很强的丝裂原作用,该作用与其诱导浓度、时间及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CD3AK细胞可产生内源性IL-2、TNF-α,IL-2R表达及CD8+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多。结论:CD3AK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但需要外源性IL-2的协同作用,增殖细胞以CD8+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逆转录病毒中介的基因转移技术,将重组人TNF-αcDNA功能片断导入小鼠脾LAK细胞中,然后用此细胞对荷瘤小鼠局部治疗,并以导入NeoR基因的LAK细胞做对照。结果,经导有TNF-α基因的LAK细胞治疗的小鼠肿瘤明显变小,甚至消失,小鼠寿命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TNF-α基因的导入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再生障碍性贫血165例的淋巴细胞比值,用APAAP法和ELISA法测定敢138例的T细胞亚群、89例HLA-DR抗原的表态及16例PBMNC培养上清的TNFα水平,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SMU3和SMU8治疗了AA患者63例。结果表明,AA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细胞亚群比例换衡,HLA-DR抗原表达增高,TNFα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2)事先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分别接种肝癌BERH-2细胞和大鼠膀胱癌NBT-Ⅱ细胞,观察该肝癌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3)该肝癌疫苗免疫大鼠之前或之后,以小鼠抗大鼠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多次注射,以清除大鼠CD4+或CD8+T细胞,随后观察大鼠的成瘤性。结果:BERH-2细胞不能在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体内致瘤,而NBT-Ⅱ细胞可致瘤;事先清除CD4+或CD8+T细胞的大鼠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后仍能被肝癌BERH-2细胞致瘤;而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清除了CD4+细胞后不能被BERH-2细胞致瘤,清除了CD8+细胞后则可被BERH-2细胞致瘤。结论: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与CD4+和CD8+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