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义bcl—2RNA促进HL—60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峰  王成济 《医学争鸣》1996,17(1):22-27
目的:分析反义bcl-2对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凋亡机制打基础,方法:我们用lipofectin将插有反义bcl-2基因片段的重组逆转病毒载体pDOR-AB转染HL-60细胞,用核酸打点杂交方法检测转染效果和载体表达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的改变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转染的细胞对足叶乙甙敏感性的变化间接证明反义bcl-2的作用,结果:p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对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肿瘤抑制基因是当前肿瘤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而其中p53基因与肿瘤关系最为密切,60%以上的人类肿瘤细胞中存在p53基因的突变失活。野生型p53能抑制肿瘤发生,是抗癌基因.而突变型则反而促进肿瘤发生,成为癌基因。P53与bcl-2基因都是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p53基因可促进细胞凋亡,bcl-2基因则可抑制凋亡。 bcl-2基因下凋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因而探讨其下调机制极为重要。FAS和bcl-2蛋白是确认的2个与淋巴T细胞凋…  相似文献   

3.
基底细胞癌中p53,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2例基义细胞癌中p53蛋白,bax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13例,bcl-2蛋白阳性表达26例,bax蛋白阳性性表达9例;提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及S 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硬变和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凋亡细胞,p53,bcl-2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HCC与肝硬变组织比较,凋亡细胞密度低,PCNA阳性细胞密度高p53和bcl-2蛋白阳性强度高,且均与HCC分化程序有关。提示p53和bcl-2蛋白可能是通过其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失衡,并以“选择性细胞增殖”形式导致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反义bcl-2对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凋亡机制打基础.方法:我们用lipofectin将插有反义bcl-2基因片段的重组逆转病毒载体pDOR-AB转染HL-60细胞,用核酸打点杂交方法检测转染效果和载体表达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的改变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并用转染的细胞对足叶乙甙敏感性的变化间接证明反义bcl-2的作用.结果:pDOR-AB转入HL-60细胞并表达bcl-2反义RNA;细胞内Bcl-2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细胞周期分析可见凋亡峰;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出现梯状电泳带.结论:反义bcl-2瞬时表达可促进HL-60细胞的凋亡,bcl-2在HL-60细胞凋亡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bcl-2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真核表达质粒p290-bcl-2转染K562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用MTT实验检测K562细胞对化疗药物足叶乙甙的敏感性变化;用DNA“ladder”检测bcl-2对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ER、p53及Bcl-2基因产物表达在人类乳腺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86例乳腺癌和24例乳腺良性病变行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和p53、Bcl-2、ER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细胞凋亡水平与Bcl-2、ER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ER的表达;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和p53、Bcl-2基  相似文献   

8.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3、p21和blc-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61%、46%;p53和p2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p53、p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bcl-2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利用微波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bcl-2蛋白及p53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bcl-2蛋白和p53蛋白均为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及其与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NHL的凋亡调控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状态。结果 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率,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密度均随NIL恶性程度的发展而逐渐增高,低度恶性组明显低于中度及高度恶性组(P〈0.01),而中度及高度恶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用ABC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85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型子宫内膜增生bcl-2高表达,p53阴性表达,子宫内膜典型腺癌I级,Ⅱ级和Ⅲ级bcl-2阳性分别为16/20例,5/8例和2/7例,显示bcl-2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p53阳性分别为3/20例,3/8例和4/7例,显示p53蛋白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肺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视网膜母细胞(Rb)、p53、p16。结果:Rb与p16表达、p5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Rb与P53表达、P16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等多基因损害的积累过程和  相似文献   

13.
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85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型子官内膜增生bc1-2高表达,p53阴性表达。子宫内膜典型腺癌Ⅰ级、Ⅱ级和Ⅲ级bc1-2阳性分别为16/20例,5/8例和2/7例,显示bc1-2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p53阳性分别为3/20R例,3/8例和4/7例,显示p53蛋白表达随典型腺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子宫内膜癌bcl-2和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果还提示,bc1-2和p53可能对宫内膜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蛋白,bax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13例(406%),bcl2蛋白阳性表达26例(812%),bax蛋白阳性表达9例(281%);bax和bcl2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572,P<0.01)。提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抑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p21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存在状况及意义。方法:用bcl2、p53和p21蛋白抗体对42例脑星形细胞瘤手术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良性星形细胞瘤bcl2呈现高表达(90%),恶变后表达下降,良性组表达率不仅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P<0.01),亦显著高于高度恶性组(P<0.05);p53和p21的表达则随恶性程度增高而呈增高趋势,良性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组(P<0.01)。研究结果提示:星形细胞瘤的发生与bcl2、p53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突变有关;p53、p21和bcl2之间可能有互相抑制作用;p53和p21表达反映了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情况,因而可作为判定脑星形细胞瘤恶性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cl2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真核表达质粒p290bcl2转染K562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l2mRNA和蛋白表达;用MTT实验检测K562细胞对化疗药物足叶乙甙的敏感性变化;用DNA“ladder”检测bcl2对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bcl2后K562的bcl2蛋白表达增高,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在足叶乙甙低于125μmol/L时检测不到凋亡梯形DNA;而K562细胞在足叶乙甙为32μmol/L时就能检测到凋亡梯形DNA。结论:若把bcl2导入正常造血干细胞,从而增强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这将对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bcl—2及P53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抑凋亡基因bcl- 2 和P53 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5 例膀胱癌组织中bcl- 2 基因产物和突变型P53 蛋白表达。结果 bcl- 2 和P53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 % 和44 % ,bcl-2 和P53 阳性率与肿瘤侵袭性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5) ,但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P> 0 .05) 。结论 结果提示,bcl- 2 与P53 表达在膀胱癌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bcl- 2 可作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和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方法,检测47例肾细胞中bcl-2、ki-67和P5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bcl-2、ki-67和P53表达在不同细胞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病理分级中,bcl-2阳性率随分级升高而降低,ki-67和P53表达率则随分级升高而增高;不同临床分期中,ki-67和bcl-2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别,但P53阳性率在临床Ⅰ期明显高于其它各期;bcl-2、  相似文献   

19.
转促凋亡基因胃癌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转促凋亡基因胃癌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用携带野生型p53cDnA和我bcl-1序列的逆转录志导胃腺癌细胞系MGC803,稳定表达后加光敏剂并红光照射,检测细胞存活及凋亡。结果:在序列的逆转录病毒转导胃腺癌细胞系MGC803,稳定表达后加光敏剂并红光照,检测细胞存活及凋亡。结果:在光敏剂及红光作用以生型P53反义bcl-2都能使转导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凋亡增加。结论:野生型P5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细胞学性质、肿瘤发生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1例GCT中PCNA、p16、Rb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结果:全部标本PCNA阳性表达,其中典型多核巨细胞未见着色;p16、Rb和bcl-2在GCT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2%、961%和333%。Jafe分级间PCNA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16和Rb在GCT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负相关;bcl-2在Ⅰ与Ⅲ级及Ⅰ与Ⅱ+Ⅲ级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GCT的凋亡率(AI)为086%,多核巨细胞凋亡偶见。GCT的AI与bcl-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bcl-2表达与否的AI之间有显著的差异。结论:Jafe分级可以反映出GCT内的增殖状态;多核巨细胞是一种静息细胞;bcl-2在GCT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PCNA和bcl-2可以作为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