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计算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引言管壳式热交换器是许多工业最早和最广泛使用的热交换器 ,尽管以后对于不同的工艺条件 ,发展了各种不同种类的热交换器 ,像管板式 ,板翅式 ,螺旋板式 ,空冷器等 ,由于管壳式热交换器有 :制造工艺简单 ,维修方便 ,适应能力强 ,生产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对于它的设计也比较成熟 ,虽然它有单位面积钢材的耗量比较大[1] 的缺点 ,人们在选择热交换器时 ,仍然将管壳式热交换器作为首选。管壳式热交换器在工艺上可以作为 :两流体的热交换 ;液体的蒸发 ;气体的冷凝等。本文只讨论作为两流体的热交换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在热交换过程当中没有…  相似文献   

2.
采有Bell法和回归技术,使复杂的换热器优化设计简化为仅具有三个独立结构变量的目标函数寻优问题,采用枚举法进行结构,性能同时优化。本方法能快速给出最佳换器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木公 《医药工程设计》1999,(5):10-10,37
众所周知,很多热交换器头上6英寸的管子特别容易损坏。化工厂中,热交换器的损坏包括内端摩耗,应力腐蚀裂纹。裂缝腐蚀等。过去对这种局部损坏的情况,一般是换全新管子,或把管束切短,一而不管其实有95%的管子依然是好的。这二种修复成本都很高,而且耗时。很久以来,人们都在设法不要全部更换新管,这些方法包括:保护损坏的管子入口段;堵塞泄漏管子,重新使用;修复原来的压缩强度,亦会削弱管板连接处的性能。满意的维修方法必须具有成本效率,而且延长设备的寿命。l套管/簿壁插入作19兀年开始使用金属薄插入或套管,它们插入后经…  相似文献   

4.
应用Brinkmanextended Darcy流动模型,对恒热流密度条件下,方形轴流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内流体与泡沫金属之间的瞬时局部非热力学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流体在低孔隙率、低ppi数的多孔泡沫金属通道内低速流动,以及当流体和多孔泡沫金属间存在较大的导热能力差异时,两者间的瞬时局部温差较大,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医药行业出发,根据钛材的一些优缺点,对钛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从管板、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及膨胀节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设计制造及传热机理方面介绍了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论述了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制造过程的控制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该种换热器在实际工程过程中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对单相流体分别强制轴向层流流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管内、外的流动和对流传热的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多孔泡沫金属后,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比光管时明显提高.对于壳程区域的全角点管间区域与内部管间区域,多孔泡沫金属的孔隙率越大,两者间平均流速的差异越大,对流换热的差异越小;多孔泡沫金属的ppi数越大,两者间的平均流速和对流换热的差异越小;管间距越大,平均流速的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8.
真空流化床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在国内完全是空白,在国际上也只有德国格拉特公司有成功样例并有专利技术。根据作者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有关样例,重点介绍了真空流化床和一般流化床不同处的设计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对折流杆换热器和横纹管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的折流板式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比较。最后列举了实际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1概述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抗生素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发酵作为抗生素生产的第一步,其好坏对产品的质量、收率、成本等影响很大。所以多年来,随着抗生素工业的不断发展,发酵罐也在不断改进。传统的发酵罐其传动方式都是机械搅拌,传热方式根据罐大小,一般容积在10m3以下用外夹套,容积大于10m3,采用内蛇管。随着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发酵罐的不断放大,其搅拌器在选型、制造、施工、检修、耗能及噪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80年代国内就开始出现空气搅拌罐。众所周知,抗生素产生菌一般都是异养型的好气性微生物,微生物在…  相似文献   

12.
根据集总思想,利用蛋壳型钴基催化剂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管壳型固定床费托合成反应器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对合成油试验装置进行工况模拟,得到的管壳型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床层中的温度分布、CO转化率、出口组成、C+5的质量分数和时空产率的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讨论了反应器进口温度、操作压力、气体体积空速和沸腾水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器进口温度、沸腾水温度、操作压力使催化床层温度升高,CO转化率升高,C+5的质量分数降低和C+5的时空收率增大;增大气体体积空速使催化床层温度降低,CO转化率降低,C+5的质量分数升高和C+5的时空收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溶媒结晶由于其稳定性和纯度高被广泛用于头孢菌素生产中。传统的锚式和锚-桨式桨叶是溶媒结晶的主要搅拌器,但由于其搅拌形式自身特点限制,在生产不同品种和相同品种不同工艺的产品时,该搅拌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溶媒结晶方面有针对的改进和试验了一些新型的桨叶,发现了后掠翼框式搅拌器在溶媒结晶方面的广泛适应性和一些独特优点,解决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是术中自体输血的适应证。所有产妇均进行了术中自体输血L(135~3 215 ml),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失血量为1 512 ml(586~32000 ml);22例(55%)产妇失血超过2 000 ml。31例(77.5%)产妇没有输注同种异体血,出血量超过2000ml的产妇有13例产妇未输注异体血。出血量与输血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产科手术,能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的概率;且能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支架式手术床主要适用于颜面部特别是眼科手术。为了减轻眼部手术中病人的不适,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操作时的稳定性,从1999年10月始我们设计制作了支架式手术床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莉   《四川医学》2018,39(4):438-440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应用自体回收式输血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4例剖宫产术大出血患者给予自体回收式输血技术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输注异体血液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心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肝肾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剖宫产术大出血患者实施自体回收式输血技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健康平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双J管广泛应用于输尿管、肾盂开放手术及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起到支撑和内引流作用,以预防术后输尿管瘘、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导管伴随性感染以及壳石的形成已引起重视,临床报道[1],双J管留置后甚至形成哑铃状结石,造成导管滞留,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43例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给予口服中药袋泡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脾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在48例肝脾外伤手术中应用CATS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术野血,全部病人均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Ⅱ导联心电图.术中将回收的洗涤红细胞回输,记录术野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即洗涤后的浓缩红细胞)、异体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术野出血(含冲洗液)1561ml,经洗涤处理后回输浓缩红细胞平均每例623ml.全组病人除3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400ml以外,无肺水肿、心衰及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减少肝脾外伤手术中红细胞的丢失,维持有效循环,同时节约大量库存血,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自我指导式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类已经开发了众多教学设计理论,但在信息剧增的社会大背景下,仍然需要教学设计专家通过更多的方法来支持人类学习和发展的新领域,自我指导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它自身包含了教育的价值、基本条件等指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