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整体动物水平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侧脑室注射;Northern杂交。结果:首次证实IL-1β在整体动物水平可以诱导大鼠脑组织APPmRNA表达的增加,而且这种诱导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IL-1β在体内、外均可诱导神经组织内APP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中与促进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的沉积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出血后脑内NGF与IL-1β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大鼠脑出血后第1dNGF与IL-1βmRNA表达增加,第2dNGFmRNA下降至正常组水平,第4d、7d低于正常组水平;IL-1βmR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1β淀粉蛋样蛋白(Aβ)分泌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GM1在阿尔茨海默病A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类APP695基因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法经不同浓度GM1处理的细胞培养液中的Aβ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APPmRNA水平。结果:随GM1浓度增加,细胞分泌Aβ增加,GM1 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β淀粉样蛋白(Aβ)分泌和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GM1在阿尔茨海默病A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类APP695基因转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GM1处理的细胞培养液中的Aβ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APPmRNA水平。结果:随GM1浓度增加,细胞分泌Aβ增加,GM110μmol·L-1组和100μmol·L-1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33倍(t=1.29,P>0.05)和3.07倍(t=3.63,P<0.05);而APPmRNA水平无变化,APP特异性片段与内参照的比值3个组无显著性差异(F=0.23,P>0.05)。结论:GM1不影响APP基因转录水平,其促进细胞分泌Aβ的作用可能与干扰APP的水解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鼠脑创伤后IL—1β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创伤后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利用液压脑创伤装置造成大鼠脑挫伤,利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脑创伤后IL-1β基因表达有迅速增高,在伤后1h即可达到很高水平,伤后6h仍维持高表达,24h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L-1β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区域主要出现在创伤侧及对侧皮层、海马、胼胝体、脉络丛等部位。结论:脑创伤后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内部产生,IL-1β可能对脑创伤后继发性神经损害有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GM1对阿尔采默病β-淀粉样蛋白前体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干扰细胞β-淀粉样蛋白前体代谢的作用,探讨GM1与阿尔采默病特征性病理变化老年斑和其他淀粉样病变形成的关系。方法选用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APP695)转染细胞模型,用同位素代谢标记方法测定GM1对细胞β-淀粉样蛋白前体代谢及其水解产物分泌性β-淀粉样蛋白前体释放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和斑点印迹法分析GM1与重组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亲和性。结果GM1干扰细胞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水解代谢和抑制分泌性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释放,GM1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特异性结合。结论GM1代谢异常可能与阿尔采默病脑淀粉样蛋白聚积和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 蛋白分泌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兔主动脉SMCMCP-1 的蛋白分泌和m 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而对VCAM-1 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说明IL-1β可能通过诱导SMC表达MCP-1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8.
蒺藜总皂甙抑制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甙(GSTT)对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表达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BCMEC粘附大鼠血单核细胞(MNC)和中性粒细胞(NTP)的数目;应用ELISA法检测BCMEC表达E选择素的量。结果:BCMEC经IL-1β诱导后,明显增加细胞表面E选择素的表达;BCMEC与白细胞的粘附率亦明显增加,对MNC的粘附率从(12.9±0.4)%增至(45.7±0.6)%,对NTP的粘附率从(14.7±0.3)%增至(44.9±0.6)%。抗E选择素单克隆抗体(AEmAb)能显著降低IL-1β的诱导作用。在IL-1β处理前,用GSTT(0.01~1.00g/L)与BCMEC共孵育,则GSTT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L-1β的诱导作用,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量。结论:GSTT能抑制BCMEC表达E选择素  相似文献   

9.
胡波  周新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287-288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51例RA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SAA和CRP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β、IL-6、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活动组与RA稳定组IL-1β、I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IL—1β,IL—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IL-1β、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ABC免疫组化法对13例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肝组织及8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IL-1β、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导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心肌细胞(CMC)的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L-10)SN将人IL-10基因导入大鼠CMC,应用PCR,RT-PCR和ELISA;(1)检测IL-10基因的整合和表达;(2)观察IL-10基因转导对LPS诱导的CMC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  相似文献   

12.
IL—1β对醋氨酚诱导的离体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上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醋氨酚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的关系。方法:以两步灌流法分离小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cGMP和环磷酸腺苷含量。结果:IL-1β可减轻醋氨酚诱导的转氨酶漏出,增加肝细胞内cGMP含量,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L-NMMA可完全阻断IL-1β的抗损伤作用。结论:IL-1β对醋氨酚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  相似文献   

13.
了解炎症性细胞因子在内毒素诱导的器官损伤中的表达,并探讨地塞米松和异丁苯丙酸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人内毒素血症体外全血中地塞米松、异丁苯丙酸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量效关系;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和狭缝杂交法观察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组织中,两药对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吞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α蛋白与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内毒素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全血TNFα浓度明显增加;地塞米松(>10-8mol/L)对其具有明显抑制效应;异丁苯丙酸浓度在10-9~10-7mol/L时有抑制效应,浓度>10-4mol/L时为刺激效应。注射内毒素后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MIP-1α的mRNA含量随内毒素剂量增大而增加,峰值分别在2、6、12小时。两药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伊文斯蓝含量(t分别为2.80和7.31,P均<0.05),对这些炎症性细胞因子的mRNA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NFα、IL-1β、MIP-1α是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介质,地塞米松、异丁苯丙酸通过抑制这些细胞因子表达,对内毒素诱导的器官损伤起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曲文  陈俊抛 《广东医学》2000,21(7):545-546
探讨Bax/Bcl-2基因表达在β-淀粉样蛋白脑内致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Aβ1-40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CA1区诱发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7d后,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论Aβ脑内沉积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了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中IL-1β在正常及增强咀嚼压力状态下的动态表达,探讨IL-1β在牙槽骨改建中 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牙周形态变化以及牙槽骨成骨细胞中IL-1β蛋白表达。结果 生理限度内咀嚼压力增强时,形态学显示大鼠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新骨形成;免疫组化观察到成骨细胞中IL-1β中表达 较正常咀嚼压力时明显增强。结论咀嚼压力增强促使牙周组织产生IL-1β明显增多,诱发了破骨功能,同时,还激活了 成骨功能。提示IL-1β在咀嚼压力影响牙槽骨改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年龄对小鼠腹腔注射IL-1β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年龄小鼠腹腔注射IL-1β后血浆中的皮腩酮水平。结果:年老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腩酮的水平高于年轻小鼠;老年组动物在平时高皮质酮的水平上,注射IL-1β还能使皮质酮水平更高。全射麻醉可以完全阻断注射IL-1β引起血浆中皮腩酮水平的升高。结论:老龄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腩酮水平升高,注射IL-1β后血浆皮质酮水平还可进一步升高。IL-1β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L-1、6、8、GM-CSF对IL-2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IL-2Rα和IL-2Rβ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而IL-3在本实验浓度下对IL-2及IL-2R表达均无明显影响;IL-2对IL-2Rα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对IL-2Rβ则无明显作用。利用YT细胞株进行的实验表明:IL-1、6、8和GM~CSF能促进YT细胞的IL-2Rα和IL-2Rβ表达,IL-3则无明显作用,IL-2对YT细胞的IL-2Rβ表达有促进作用,对IL--2Rα无明显影响。实验中发现,IL-1对IL-2Rα表达的作用和IL-1R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新生大鼠胰岛离体培养方法,观察了五肽促胃液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致胰岛B细胞基础分泌抑掉的影响。结果发现:1.IL-1β能剂量依赖性抑制B的细胞的分泌功能,IL-1β作用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C-5能对抗IL-1βB细胞功能的抑制,与单纯IL-1β作用组相比,加用C-G能使基石胰岛互分泌量明显增加;3.向IL-1β作用后的胰岛治疗性地给予C-5,能使抑制的B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作  相似文献   

19.
烟酰胺对白细胞介素1β所致胰岛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烟酰胺对胰岛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V型)消化法分离新生大鼠胰岛,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或)烟酰胺对胰岛素分泌、亚硝酸盐的含量和3H-胸腺嘧啶核苷(TdR)掺入量的影响。结果(1)10~50mmol/L烟酰胺本身对24小时累积胰岛素释放和急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胰岛3H-TdR掺入量增加。(2)25mmol/L烟酰胺可阻断IL-1β对累积胰岛素分泌和3H-TdR掺入的抑制作用,但对IL-1β抑制急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效应。(3)烟酰胺可抑制IL-1β诱导的一氧化氮(NO)的产生,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烟酰胺对IL-1β所致的胰岛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烟酰胺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和抑制IL-1β诱导的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热休克蛋白70抑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炎症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该文采用百日咳菌液所致的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及将大鼠进行热休克处理,观察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脑组织的HSP70表达。结果发现感染性脑水肿脑组织IL-1β、TNF-α及NO浓度均增高,热休克处理可降低以上三者的浓度,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