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男,54岁,2月前因“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四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X线片示左侧人工全髋位置良好(图1).3天前患者扶单拐行走时摔倒,左下肢屈髋,屈膝.内收位膝前着地,感左髋关节有“咯噔”响.随即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自行牵引左下肢后可以站立行走,但感左下肢明显短缩,负重能力下降;此后自觉左髋反复脱位,每次均能自行牵引后复位,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18周岁,因左髋摔伤后疼痛、左下肢跛行2年,伴左髋疼痛及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半年入院。患者系高中学生,于2004年春季从学校约2米高的院墙上摔下,左侧髋部着地,当即感左髋部烈疼痛并左髋活动受限,行一般抗炎、止痛等保守治疗后疼痛减轻,左髋仍活动受限,左下肢跛行。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股骨头会塌陷,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程来制定,早中期患者多可通过保髋手术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髋手术主要有各种方式的髓芯减压术、截骨术以及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等,本文就保髋手术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在继发骨关节炎时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置换中髋臼的重建是重点和难点。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并结构性植骨治疗CroweⅢ型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骨科2006-01/2009-08收治的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15例(18髋),均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髋臼自体结构性植骨。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髋臼旋转中心都接近正常,置换前双下肢长度差为2.0-3.5 cm,置换后双下肢长度差为0-1.5 cm。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38分(17-69分)升高至92分(86-96分)。提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中,将髋臼重建于真臼内、把髋臼旋转中心内移、辅以结构性植骨,可有效恢复髋臼覆盖、维持臼杯稳定并恢复下肢长度。  相似文献   

5.
背景:保留髋关节手术是目前治疗年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但保髋手术种类较多且各类术式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难以避免的失败率,部分患者在接受了保髋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而在后续治疗中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文章就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各类保髋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方法:以“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钽棒植入、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ip-preservation surgery,Core decompression,Bone grafting,Osteotomy,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临床应用的保髋术式主要包括髓芯减压、非血管化植骨、带血运的植骨及截骨和钽棒植入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愿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全部患者均使用rhG-CSF(吉粒芬,杭州九源药业公司)300ug进行干细胞动员,第2d行骨髓采集术,局部麻醉下从髂后上嵴处抽取自体骨髓血200~400ml,在实验室将骨髓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制备20~40ml干细胞悬浊液.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插入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将细胞悬液缓慢灌注入动脉内.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行走距离、髋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移植后平均随访6个月,18例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8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明显改善.2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左右在股骨头区有新生血管形成.1例股骨头区新骨再生影像学变化约在干细胞移植后18~24个月可以观察到.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外、内动脉,灌入溶栓药物,治疗12例1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洁果:介入治疗后,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活动自如,骨质逐步修复。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介入导向溶栓对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三维立体构筑的技术方法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对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6髋进行薄层扫描,利用Inspace软件和NeuroDSA软件进行影像重组和三维立体构筑,并在X、Y和Z轴上旋转,观察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对I期坏死患者采用单纯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扩张血管及溶栓药物进行介入治疗;对II期及股骨头外形完整的III期患者首先采用介入治疗,然后经环钻剜出坏死骨植入混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结果:容积重组图像显示早期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解剖形态基本正常,股骨头表面可见凹凸不平.股骨头坏死区的体积I期(8髋)为(1218.97±449.93)mm3,II期(22髋)为(3671.19±1316.83)mm3,股骨头完整的III期(6髋)为(7874.18±2381.22)mm3.根据HHS评分,疗效优23髋(63.89%),良10髋(27.78%),可3髋(8.33%),差0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够立体构筑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并在不同层面上对坏死区的大小进行测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损毁术(LS)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微循环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LS治疗20例ANFH,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的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NFH患者治疗后足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ET和TXB2含量均明显下降,CGRP和6-Keto-PGF1a含量均明显上升(P均<0.01),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LS能有效改善ANFH微循环障碍,纠正ANF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失衡,有利于改善股骨头的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Piotrograd等首次报道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简称ANFH)以来,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激素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均可引起此病[1],Jones等在作了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脂质代谢紊乱学说[2],目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和接受。本研究针对ANFH的发病特点,应用自拟经验方“活血健骨汤”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现初步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动物:选用健康日本大白兔18只,4月龄,体重2.0±0.31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联治疗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针刀和中药3法同时治疗;针药治疗组:运用针刀加中药同时治疗;中药治疗组:只运用中药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末和治疗结束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三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甲襞微循环比较: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三联治疗组微循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三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治疗结束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而三联治疗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针药治疗组(P<0.05或P<0.01),并接近正常。结论:LS、针刀和中药联合治疗能快速而又持久地改善ANFH的微循环状况,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针刀和中药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素骨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压X线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共52髋拟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行两髋关节平面厦断层显像,同时行两髋关节X线检查。结果 最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37例患者48个髋关节,其中,平面显像诊断符舍率为60.4%(29/48),断层显像诊断符合率达93.75%(45/48);X线诊断符合率为22.9%(11/48)。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供早期、准确的诊断厦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VEGF在高压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及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健康日本成年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2)及对照组(n=18)。模型组每周两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mg/kg,对照组每周两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共6周。随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16)及常压常氧组(n=16),前者行高压氧治疗,后者呼吸常压新鲜空气,共持续6周。检测实验第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各组兔骨组织VEGF表达、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造模第6周时股骨头较多骨细胞坏死溶解成碎片,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和血管仅出现少量VEGF阳性表达;高压氧治疗第6周,实验兔骨小梁周围出现较稀疏的骨母细胞,电镜发现新生的骨细胞和胶原纤维,VEG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软骨下阳性血管也明显增多,阳性部位主要位于血管内膜,同时在染色阴性区域出现点状新生毛细血管。结论:高压氧通过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促进骨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细胞外间质主要成分透明质酸(HA)与层粘连蛋白(LN)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INFH)中的生理病理过程及临床价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5例不同病因的INFH患者进行了血清HA与LN的定量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INFH患者血清HA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t=3-29;P<0-01)。尤以激素性INFN增高最为显著(t=3-62;P<0-01)。INFH患者LN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84;P<0-01)。同时,HA与LN含量增高与病程发展密切相关。故定量检测HA与LN可作为INFH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roweI型和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临床结果。方法前瞻性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80例CroweI型和Ⅱ型DDH患者随机分入HR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HRA组中3例改行THR、3例失随访,THR组中2例失随访,故34例37髋接受HRA,38例39髋接受THR。在术后6周、3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结果HRA组和THR组分别平均随访59.4个月(52~70个月)及60.6个月(50—72个月),2组都未出现假体失败。2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但HRA组的屈髋活动度显著优于THR组(P〈0.01)。两组间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HRA组的髋臼假体直径大于THR组(49.5ramvs46.1mm,P=0.001)。结论CroweI型和Ⅱ型DDH行HRA的临床结果与THR相近,但HRA术后屈髋活动度更佳,HRA在使用较大股骨假体的同时,髋臼会有额外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并分析国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与髓腔内径曲线,为DDH股骨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股骨三维重建后,测量并比较分析30名正常人(30髋,男21名,女9名,平均年龄29.4岁)和64名DDH患者(74髋,男12名,女52名,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近端形态参数和多个高度上髓腔内外径、前后径,建立不同人群的髓腔内径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DH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前倾角(26.39°±14.74°vs 15.68°±7.95°)显著较大(P=0.001),颈干角(125.65°±5.73°vs 129.19°±5.80°)、峡部高度[(99.14±14.62) mm vs (110.13±11.73) mm]、髓腔开大指数[(3.63±0.77) vs (4.45±0.79)]、股骨头直径[(44.01±5.75)mm vs (47.26±3.94)mm]和偏心距[(31.80±3.82)mm vs (36.42±4.84)mm]则显著较小(P0.05)。结合测量所得的髓腔前后径、内外径与所拟合的内径曲线,DDH近端髓腔呈现的特点为内外径变狭窄、前后径向前偏移。在不同分型DDH中,股骨的变形程度随着分型增大愈发严重,CroweⅣ型DDH患者与其他分型间的股骨髓腔形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DDH患者的平均股骨近端曲线与正常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且DDH的不同分型间也存在形态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了解DDH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特征,为设计适用于DDH患者的新型股骨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