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醇与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质醇与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激素依赖和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a)血清皮质醇水平,并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相比较。结果PCa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BPH患者,雄激素非依赖者明显高于依赖者。结论皮质醇与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AR GR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及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15例人正常前列腺(NP)组织、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57例前列腺癌(PCa)组织,对PCa进行Gieason分级,并根据临床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分为雄激素依赖组(ADPC,n=39)和雄激素非依赖组(AIPC,n=18),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标本AR、GR、PS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Gleason分级的关系.结果 从NP、BPH到ADPC组织,AR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而GR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当进展到AIPC时,AR表达明显降低,GR表达明显升高(P<0.05).随着Gleason分级的增高,AR表达逐渐降低,GR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GR抑制了前列腺癌细胞的分化,长期雄激素阻断治疗导致AR表达降低,GR表达升高,AR/GR信号途径失衡是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F/T 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检测70例前列腺增生(BPH)症患者、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2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T-PSA、F-PSA,并计算F/T PSA比值.结果 3组患者之间的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症患者的F/T PSA比值与前列腺癌(PC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T-PSA在4.0~10g/L时,三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H症患者的F/T PSA与前列腺癌(PCa)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 g/L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两种形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血清共190例,其中正常对照60例,前列腺癌为90例,前列腺增生为40例.Bayer化学发光法测得TPSA和CPSA,计算CPSA/TPSA比值.比较三组的CPSA、TPSA和CPSA/TPSA.结果 在正常对照、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血清中的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Ca患者组的TPSA、C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BPH患者组(P<0.001),PCa患者组的CPSA/TPSA大于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CPSA/TPS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相同的敏感度情况下,CPSA和CPSA/TPSA较TPSA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TPSA、CPSA及CPSA/TPSA,更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分析261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病理诊断为PCa和BPH患者血清hs-CRP的差异,比较PCa患者hs-CRP增高和正常者高危性(Gleason评分≥7分)PCa患病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总体积(TPV)和年龄等因素对高危性PCa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PCa患者血清hs-CRP的中位数为3.57mg/L,明显高于BPH患者的1.20mg/L(P<0.05)。在高危性PCa中hs-CRP为5.05mg/L,明显高于低危性PCa中的0.75mg/L(P<0.05)。PCa患者hs-CRP>3mg/L组高危性PCa患病率为94.23%(49/52),明显高于hs-CRP≤3mg/L组高危性PCa患病率59.45%(22/37)(P<0.05)。hs-CRP影响高危性PCa患病率的优势比(OR)为1.618(P<0.05)。结论 hs-CRP升高明显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高危性PCa检出率;hs-CRP是影响高危性PCa患病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2例前列腺癌(PCa)和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PSC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间的关系。结果PSCA在PCa、BP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28/32)、20.0%(2/10),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Ca组织中PSC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SCA是一种新的前列腺肿瘤标记物,对PCa的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胆固醇血症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中国医药》2007,2(1):22-25
目的探讨低胆固醇血症与癌症、非癌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等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251例四类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及疾病的有关情况。结果除结肠(直肠)癌外,其余癌症患者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固醇正常或增高者(P<0.01),男性多于女性(P<0.01);非癌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炎、肺部感染等患者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胆固醇正常或增高者(P<0.01);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患者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胆固醇正常或增高者(P<0.01),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高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血胆固醇增高和正常者与低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非低胆固醇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胆固醇血症与癌症、非癌性呼吸系统疾病、出血性脑卒中、心脏病等有密切的或一定的关系,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fPSA、T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恩赑  谷明莉 《淮海医药》2007,25(2):114-115
目的 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测量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 前列腺癌(PCa)组、前列腺增生(BP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诊断灰区内(TPSA 4.0~20.0 μg/L)PCa组与BPH组TPSA、f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运用fPSA/TPSA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提高PCa与BPH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对PCa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比值(F/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60例),前列腺增生组(BPH组,49例)及前列腺癌组(PCa组,28例)血清T-PSA、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分析T-PSA、F-PSA/T-PSA不同取值水平对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PCa组和BPH组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都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的F-PSA、T-PSA含量高于BPH组,而F/T却比BPH组低许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SA界值取4 ng/ml,F/T取<0.16能有效地筛检前列腺癌,在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血清中可明显升高[1],但部分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亦可以升高。文献[2,3]研究发现,血清中有少量的游离PSA(f-PSA),对区分BPH和PCa有意义。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检测了65名健康者,76例BPH患者和40例PCa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姚浩  顾晓  杨进  陶华志  董颖 《江苏医药》2008,34(12):1226-1227
目的 探讨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RS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31例(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3例(BPH组)资料,测定两组MRS代谢图上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Cho+Cre)/Cit值分别为(1.76±0.17)和(0.51±0.13) (P<0.05).以(Cho+Cre)/Cit0.99为诊断标准,诊断PCa的准确率为91.6%.结论 前列腺MRS为无创检查方法,对确诊PCa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PSA(f-PSA)及f/t-PSA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BPH与PCa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游离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血清PSA在4ng/mL~10ng/mL时,BPH与PCa组的特异性抗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游离PSA、f/t-PSA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BPH和PCa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特异性抗原,是早期诊断PCa的新参数,不但提高了PCa的检出率,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KD2-4期)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CKD患者40例,分为2期组、3期组、4期组,选取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完善血钙(Ca)、血磷(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FGF-23等指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监测清晨安静状态下血压.根据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LVH)分为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结果 ⑴CKD2-4期血清FGF-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KD进展不断升高.⑵CKD2-4期血Ca水平相近(P>0.05),CKD3-4期血P、PT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CKD4期组高于CKD2期组、CKD3期组(P<0.05).⑶LVH组患者FGF-23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P<0.05).⑷LVMI与血清FGF-23水平呈正相关(r=0.283,P<0.01).⑸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3(OR=1.002,95%Cl 0.996-1.006,P<0.05)为CKD患者LVH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FGF-23随着CKD进展不断升高,其变化早于Ca、P、PTH,且为LVH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CKD-CVD的预测指标,与临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蒋先训  王毅  彭潋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84-3585
几乎所有经过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都会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而目前对AIP(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探索AIPC可能的发生机制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与AIPC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丁雪梅 《河北医药》2008,30(5):621-622
目的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特征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变化,为其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比较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血胰岛素及血清Hcy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组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舒张压(DBP)、尿酸(U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Hcy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酸性指数(ISI)明显低于非肥胖组;而血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Hcy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Hcy及脂代谢紊乱等均较非肥胖者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相关指标、雄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双氢睾酮(DHT)、游离睾酮及CD4+、CD3+、CD4+/CD8+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雄激素水平的恢复,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可在临床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三项指标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临床诊断且病理确诊为BPH(80例)和PCa(30例)患者血清中tPSA及fPSA并计算f/tPSA,经直肠彩色超声测定患者前列腺三维尺寸并计算PSAD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与PCa发病主要集中于老年男性,其中BPH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80岁。BPH与PCa患者的tPSA,f/tPSA,PSAD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H患者tPSA值多集中在于480岁。BPH与PCa患者的tPSA,f/tPSA,PSAD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PH患者tPSA值多集中在于410 ng/m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tPSA值均大于4 ng/mL。结论:tPSA,f/tPSA,PSAD三项指标均为BPH及PCa的鉴别指标,应进行老年男性tPSA筛查并进行前列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以提高老年男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被膜支血管阻力指数(RI)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7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并行前列腺穿刺组织活检。分析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在PCa中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诊断价值比较。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最佳临界点。结果 87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6例(64.4%),PCa 31例(35.6%)。与BPH相比,PCa的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明显升高(0.72±0.10vs.0.78±0.10)P<0.05)。tPSA、f/tPSA、PSAD在PCa和BPH患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灰区(tPSA为4-10ng/ml)患者中,仅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和PSA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确定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诊断PCa最佳临界点为0.72,当RI≥0.72系列联合PSAD>0.15ng.ml-1.cm-3时,诊断PCa的敏感度77.4%、特异度78.6%。结论测定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对鉴别PCa与BPH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当tPSA处于灰区时。前列腺被膜支血管RI联合PSAD在诊断PCa时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万隽  翁绳美  林菁 《海峡药学》2008,20(3):36-41
目的研究α-双炔失碳酯(α-anordrin)对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7只荷瘤裸鼠按肿瘤体积大小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α-双炔失碳酯1mg.kg-1组、5mg.kg-1组。皮下注射给药,隔天一次,给药周期30天,每隔5天测量肿瘤体积。于末次给药24h后摘眼球取血,测量血浆睾酮(T)、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A)水平;取睾丸、精囊腺和前列腺称重;取肿瘤称重,并对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Ki67、PCNA检测。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绘制生长曲线。结果α-双炔失碳酯给药组肿瘤体积、重量均小于给药组,1mg.kg-1组抑瘤率为34%(P<0.05),5mg.kg-1组抑瘤率为25%(P>0.05);给药组和对照组间血浆PSA含量无明显差别,PCNA和Ki67阳性表达率亦无差别。给药组裸鼠血浆T水平、睾丸、精囊腺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前列腺重量亦有减轻。结论α-双炔失碳酯在低剂量下即可对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裸鼠血浆T水平,抑制其性腺的正常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雄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切除术在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伴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的前列腺癌(PCa)患者33例.对18例术前确诊经治疗后仍存在梗阻的PCa患者,手术以切除引起梗阻的癌组织,使尿路通畅为目的 .对15例术前未确诊患者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切除,7例患者术中冷冻切片确诊PCa后,同时行睾丸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后再行睾丸切除术和(或)抗雄激素治疗.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暂时性尿失禁5例,肉跟血尿9例.27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死于PCa 8例,平均生存31个月.死于其他原因5例.术后3个月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10.2±6.7)μg/L;剩余尿量平均(39.7±13.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8.7±1.6)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切除术对伴有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有可靠的治疗作用,且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协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