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用等中心四分之一野结合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最佳匹配及照射野间最佳的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等中心胸壁 1/4野及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 ,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 6 6例 ,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 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因漏照欠量而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同时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用等中心 1/4野结合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使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虚拟楔形板可替代物理楔形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electron beam chest wall irradiation,EBCWI)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例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定位CT图像为基础,借助Eclipse 8.6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软件(Varian Clinac iX加速器配备)进行EBCWI剂量学研究。由资深放疗医师确定CTV和心脏及肺组织边界,模拟制定不同能量电子线以不同机架角方向实施胸壁照射的放疗计划。评价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靶区及心肺组织的体积剂量关系(DVH),并尝试用Bolus优化计划结果。结果:从照射角度来看,20°-40°机架角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较好并且靶区平均剂量(CTVmean)较高。从射线能量分析,以95%CTV50Gy为处方剂量,6MeV电子线无法达到剂量要求;9MeV、12MeV和15MeV电子线在满足靶剂量时,同侧肺≥20Gy的体积百分比(LungV20)分别为31%±6%、50%±4%和65%±8%;心脏≥30Gy的体积百分比(HeartV30)分别为10%±2%、23%±3%和38%±5%;精心设计Bolus可以显著降低心肺组织剂量而对靶区剂量几无影响。结论:乳癌根治术后EBCWI宜选择9-12MeV电子线从偏患侧30°左右的机架角实施照射,并应恰当应用Bolus以进一步优化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楔形滤板的一般原理和简便方法。材料与方法 :引入照射角的概念 ,给出中心轴上照射角计算公式。利用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时每个野的照射角及应给的剂量 ,由此求出楔形滤板应取的楔形角。结果 :通过喉癌及上颌窦癌放疗计划设计中的楔形角的计算 ,再利用放疗计划仪按算得的照射角得出相应等剂量图 ,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结论 :本方法简单可靠 ,可供无放疗计划仪的单位在放疗计划设计时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时使用 ,也可供放疗计划优化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electron beam chest wall irradiation,EBCWI)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例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定位CT图像为基础,借助Eclipse 8.6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软件(Varian Clinac iX加速器配备)进行EBCWI剂量学研究。由资深放疗医师确定CTV和心脏及肺组织边界,模拟制定不同能量电子线以不同机架角方向实施胸壁照射的放疗计划。评价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靶区及心肺组织的体积剂量关系(DVH),并尝试用Bolus优化计划结果。结果:从照射角度来看,20°-40°机架角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较好并且靶区平均剂量(CTVmean)较高。从射线能量分析,以95%CTV50Gy为处方剂量,6MeV电子线无法达到剂量要求;9MeV、12MeV和15MeV电子线在满足靶剂量时,同侧肺≥20Gy的体积百分比(LungV20)分别为31%±6%、50%±4%和65%±8%;心脏≥30Gy的体积百分比(HeartV30)分别为10%±2%、23%±3%和38%±5%;精心设计Bolus可以显著降低心肺组织剂量而对靶区剂量几无影响。结论:乳癌根治术后EBCWI宜选择9-12MeV电子线从偏患侧30°左右的机架角实施照射,并应恰当应用Bolus以进一步优化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与楔形板应用的技术。方法:采用美国CMS公司XiO V4.1.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在不同治疗计划中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其他评价指标的优劣。结果: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及后程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的剂量分布较仅应用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等剂量曲线分布均匀,肺受量减小。运用马褂野较用适形野的照射方式剂量分布更加均匀且满足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要求;楔形板常规应用技术(仅厚端相对避免内野高剂量)的靶区剂量分布较其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技术均匀性明显不足。结论:放射治疗技术和楔形板在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应做到个体化,对锁骨上淋巴结区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应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加后程两前斜野及楔形板治疗技术,对锁骨上淋巴结区不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则可以用前两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西门子加速器虚拟楔形板物理参数的剂量学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虚拟楔形板楔形角的验证 ;楔形因子与射线能量、照射野尺寸和楔形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虚拟楔形野、物理楔形野和平野百分深度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西门子公司Meva tronM加速器 6MV、Primus加速器 8、18MV 3种能量X射线 ,用RFA PLUS三维水箱、RK指形电离室分别测量其 15°、30°、45°和 6 0°虚拟楔形板的楔形角和不同大小照射野的楔形因子 ;用FDM 30 0黑度计、KodakXV 2检验胶片测量 6MVX射线 30°虚拟楔形野、物理楔形野和平野的百分深度剂量 ,归一到最大剂量点并进行比较。结果  4点法测得的虚拟楔形角与设定值有良好的一致性。不论射线能量、照射野大小和楔形角大小 ,虚拟楔形板楔形因子总是约等于 1,最大偏离为 0 .0 31;对于特定能量和照射野 ,大楔形角楔形因子较小楔形角略大 ;对于特定能量和楔形角 ,大野楔形因子较小野略大 ;虚拟楔形野深度剂量曲线非常接近平野 ,两者仅有很细微的差别。结论  4点法测量虚拟楔形板楔形角可作为日常质量保证手段。虚拟楔形野较物理楔形野治疗不仅简单易行 ,更可以节省加速器出束量。虚拟楔形野与平野的深度剂量曲线的一致性简化了治疗计划或者提高了楔形野实际治疗剂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甘家应  胡银祥  洪卫  卢冰 《中国肿瘤》2010,19(8):511-513
[目的]探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全碳纤维六维治疗床床板对后斜野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等中心技术测量,深度6cm,射野10cm×10cm,能量6MV和15MV,每个射野照射剂量100MU,机架角间隔5°设一个野,设两组射野,一组射野机架角为270°至0°,另一组射野机架角为90°至180°,两组射野为等中心对穿野;准直器和治疗床角度为0°。将标准固体水模中轴与治疗床中心纵轴重合置于治疗床上,用PTW剂量仪0.6CCFarmer电离室比对测量,计算出全碳纤维六维治疗床主床板、延长板及其衔接处对后斜野放疗剂量的衰减。[结果]6MV能量,全碳纤维六维治疗床主床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7%~6.0%;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8%~6.1%;延长板和主床板衔接处对剂量的衰减在8.4%~25.6%。15MV能量,全碳纤维六维治疗床主床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1%~4.8%;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在1.1%~4.7%;延长板和主床板衔接处对剂量的衰减在6.0%~19.8%。[结论]全碳纤维六维治疗床主床板及其体部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接近,进行常规二维或三维适形治疗时后斜野应做剂量修正;因延长板和主床板衔接处都为床板的边框且有固定螺栓,故衰减比较大,在治疗摆位时应避免射野穿过衔接处。同一能量由于机架角度的改变穿过床板的厚度不同,不同厚度床板衰减因子也不同,随床板厚度的增加衰减因子减小;不同能量同一位置床板衰减也不同,能量增加衰减变小。计划系统计算模型没有加入治疗床板的修正,后斜野由于床板对剂量的衰减,一方面会导致靶区欠剂量,另一方面会增加皮肤剂量,应引起临床治疗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楔形滤板作为射线束的修理装置,正确地使用可使靶区获得均匀的剂量分布。在现代放射治疗中,楔形滤板起着重要作用。它广泛用于偏心性肿瘤的多野联合照射,或一定角度的两野照射和需要组织补偿的某些照射野。由于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使用旧式”C。治疗机,而这些治疗机上的楔形板是另外加工制成的,而且是一楔多用。机器上又没有安全联锁装置,偶有错放楔形滤板的情况发生,而酿成不良后果。1.在最大允许楔形野照射下,可导致等剂量曲线畸变和出现高剂量区。即出现部分射野线束未经过所需楔形滤过板滤过,而产生高剂区,从而破坏了所需特定…  相似文献   

10.
在放射治疗中楔形滤板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它不但可作为组织补偿,还可以使靶区剂量均匀。但实际上大多数使作用产钻治疗机的单位由于厂方未提供标准楔形滤板以致使用单位无法开展楔形滤板照射技术,为此建议使用单位自制一块er楔形板,通过它与平野的联合照射以实现小于gr的任何有效楔形角的照射。目前,楔形板常用于斜人射校正即组织补偿;两野交叉照射,两野对照加第三野照射,以及肿瘤不在同一深度的照射。现分别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一、斜人射校正或组织补偿以食管上段癌为例,如图1所示,这时应该选用的有效楔形角oeff,对0CO…  相似文献   

11.
肖锋  张学成  陆军  石梅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261-1263
目的:利用滑窗式调强技术设计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前八字野),以改善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剂量分布不均匀状况。方法:对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用多叶光栅(MLC)适形前八字野和用滑窗式调强技术的调强前八字野。为了避开脊髓,两个照射野的机架角度分别设为60°~65°和300°~295°,机头和治疗床的角度均为0°。GTV、CTV、PTV等的处方剂量均为64.4Gy/28F,设计计划时使得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不小于处方剂量的95%(61.4Gy)。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40Gy。结果:在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均等于95%的处方剂量时,调强八字野计划的GTV、CTV、PTV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等均明显小于适形八字野(P<0.001),GTV的最大剂量由109.67%降至103.58%,CTV的最大剂量由110.27%降至104.07%,PTV的最大剂量由110.63%降至105%以下。调强八字野PTV的靶区适形度(CI)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0.67:0.54,P<0.001);靶区不均匀度(HI)也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1.06:1.13,P<0.001)。调强八字野脊髓受量均小于40Gy。结论:滑窗式调强技术的前八字野照射,有效地提高了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靶区剂量适形度,同时大大降低了脊髓受量。相比较多野调强,两个照射野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此项技术是解决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剂量分布不理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剂量学参数的测量和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TSEI)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并讨论。方法采用双机架角多野照射技术,在源皮距等于380cm下对6、8MeV电子束相关照射野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测量。采用平行板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测量百分深度量;用半导体探头测量均匀模体内某一深度处各点剂量均匀性,用剂量胶片测量人体体模横截面的剂量分布。结果对于6、8MeV电子束双机架角6个野照射,最大剂量深度都在0~3mm处,6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4mm处,8MeV的80%、50%剂量深度分别在7、17mm处。在机架旋转方向上模体2、11mm深度处野内各测量点的剂量均匀性在-10%~ 3%内。得出了人体模脐部横断面内等剂量分布曲线。结论全身皮肤电子束照射的剂量学参数与常规单野照射的剂量学参数有较大区别,临床治疗前需要准备充分的临床剂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楔形板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60年代以来,楔形滤过板在放射治疗中应用逐渐普及,楔形板的引进,起初主要是为了解决诸如上颌窦等偏体位一侧肿瘤的用两野交叉照射时剂量不均匀性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定合适角度的楔形板,可得到较理想的适合靶区的剂量分布。同时,利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板,对人体曲面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分析^60Coγ线照射条件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危险器官—脊髓受照量,包括最大剂量和体积剂量情况,以探索与脊髓损伤有关的潜在因素。方法25例食管癌患者,经体位固定、CT-模拟机采集靶区图像信息、由局域网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工作站(Pinnacle^3 6.2 b),进行虚拟透视和模拟,获得优化的三维计划。然后,用计划之DVH曲线分析脊髓受照量与各治疗参数和食管的95%PTV剂量的关系。结果脊髓受照量V40、V45的中位数分别为5.70%(0~9.38%)和0(0~2.08%);有6例患者的最大脊髓受量超过50 Gy,最大V50为3.8%;食管的95%PTV剂量最小60 Gy,最大72 Gy。脊髓受照射量V40与PTVD100呈正相关,V45与PTVD100呈正相关;而与射野数量、角度、修饰,分割次数,归一点剂量,CTVD95、CTVD100、GTVD100无明显相关。全部患者随访4年以上,无一例被检出放射性脊髓病。结论^60Coγ线用于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在很好的满足和(或)提高靶区剂量要求的前提下,脊髓的受照量可得到很好的控制,V50≤3.8%时是安全的,但要注意控制PTV体积及剂量;脊髓的受量可能要比掌握的高。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技术人员在执行治疗计划时,如何正确、合理地摆放病人体位,准确地给照射角度,正确地使用楔形板,对准照射距离及射野面积,放好挡块和填充物会直接影响靶区剂量的准确及病人的正常器官和组织的防护。 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胸壁和乳腺区往往用钴60—r射线或4Mv—8MV高能X线做切线照射,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上颌窦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常规放射治疗计划进行比较.方法:用大恒医疗STAR-2000治疗计划系统对上颌窦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常规品字野和侧野加45°楔形滤过板计划.根据剂量适合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对这两计划进行比较.结果:靶区剂量剖面图显示3D-CRT计划剂量适合度比常规品字前野和侧野加45°楔形滤过板板计划的剂量分布更适形;而邻近危及器官如晶体、脑干的剂量与靶区剂量相差明显.结论:3D-CRT计划的靶区适合度明显比常规治疗计划更适形.3D-CRT比常规治疗对晶体、脑干等危及器官得到较为明显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中应用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对健侧乳腺和肺受量的影响。方法把实际治疗使用的计划加动态楔形板和物理楔形板分别计算13例患者,得出健侧乳腺(CB)、全肺和患侧肺的剂量分布。CB1和CB2是从内切野边缘算起两个长分别为4、10cm,内侧边界从皮肤表面标记铅丝至皮下3cm处的区域,用来代表健侧乳腺的受量情况。比较CB1和CB2所用指标为平均值,比较肺所用指标为患侧肺平均剂量及双肺V20。所用计划系统为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利用水模、电离室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比CadPlan和Eclipse计划系统的计算结果。结果在靶区覆盖率相同情况下,采用30°动态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分别为1.5%~3.9%和1.1%~2.6%,患侧肺为4.1%~14.7%。采用30°物理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分别为1.5%~4.4%和1.2%~3.0%,患侧肺为4.4%~15.2%。两种情况下全肺V20基本相同。采用15°动态楔形板时,CB1和CB2的剂量百分比也有所降低,但比30°楔形板时小得多;患侧肺的剂量百分比、全肺V20基本相同。实际测量结果说明采用动态板可以使正常组织受量降低。结论采用动态楔形板减少了健侧乳腺的剂量百分比,肺受量也有所减少或基本相同,从而可能使二次乳腺癌、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等副作用的发生概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等中心1/4野结合虚似楔形板切线照射乳腺癌。结果使1/4野照射90%剂量曲线贴近胸壁,比全野照射的90%剂量曲线要少照肺0.9cm,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半影宽度小,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半野衔接避免了相邻野的剂量重叠或靶区遗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表明等中心1/4野切线照射技术,能提高乳腺癌放射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托架辅助治疗乳腺癌显著提高了治疗体位的精确度和重复率。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全向楔形板概念设计治疗计划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运用超全向楔形板概念 ,结合计划系统优化照射野权重的功能 ,来同时优化照射野权重、楔形板角度和方向。方法 分 5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根据超全向楔形板概念 ,在每个照射野方向布置 4个 6 0°楔形板照射野 ,楔形方向分别是“LEFT”、“IN”、“RIGHT”、“OUT” ;第二步是根据每个计划系统优化权重功能的特点 ,定义优化问题 (包括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三步是启动优化过程 ;第四步是当优化问题有解 ,并且评价优化结果满意时 ,进到第五步 ,否则回到第二步修改优化条件 ;第五步是将超全向楔形板的照射野变换为全向楔形板的照射野 ,以减少照射野数目 ,继而减少治疗时间。结果 将该方法运用到 1例食管癌和 1例脑瘤。与手工计划相比 ,计划靶区剂量更均匀 ,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结论 对于复杂布野情况 ,运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划质量 ,而且可以缩短计划设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