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贯穿于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治疗吸入性损伤贯穿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护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21例患者采取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1~56岁,烧伤面积30%~85%TBSA(总体表面积)。中度吸入性损伤19例,重度2例。气道冲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对43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人工气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43例病人除1例发生气管套管脱落外,其余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做好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茂春  邓秀英 《家庭护士》2008,6(2):503-504
病人发生吸入性损伤时会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及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病人需行气管切开,从而达到保持呼吸通畅,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茂春  邓秀英 《家庭护士》2008,6(6):503-504
病人发生吸入性损伤时会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及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病人需行气管切开,从而达到保持呼吸通畅,通过氧疗及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我科2003年—2005年共收治吸入性损伤病人54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术46例,46例病人经精心治疗护理,无一例因气管切开而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50例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术后根据吸入性损伤的特点,重点加强人工气道的气管导管、湿化、排痰、机械通气护理。放弃治疗1例,49例抢救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彻底清除气道内异物和坏死脱落组织,保证引流通畅是防治感染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程毛女 《全科护理》2009,(14):1272-1272
气管切开术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氧气进入肺部及下呼吸道,从而改善缺氧的状况,它不仅用于耳鼻喉科,也用于神经内外科、监护病房,急诊科等,由原来单纯性的手术性和抢救性气管切开,发展到疾病的治疗性和预防性气管切开,而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程毛女 《家庭护士》2009,7(14):1272-1272
气管切开术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氧气进入肺部及下呼吸道,从而改善缺氧的状况,它不仅用于耳鼻喉科,也用于神经内外科、监护病房、急诊科等,由原来单纯性的手术性和抢救性气管切开,发展到疾病的治疗性和预防性气管切开,而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重度脑损伤病人早期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吸痰即是其术后最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经临床观察,常因吸痰操作不当造成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现将我科从2002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术病相关吸痰操作的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重度脑损伤病人早期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吸痰即是其术后最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经临床观察,常因吸痰操作不当造成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威胁病人的生命。现将我科从2002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术病相关吸痰操作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32例  相似文献   

11.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适宜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呼噜"或听到有咳嗽声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行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微创气切)病人的护理,总结了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7例病人资料。[结果] 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6例均病情稳定后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结论] 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的护理中,应重视预防感染的护理,如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湿化等。  相似文献   

13.
温韬雪  王晓慧  徐坤 《护理研究》2005,19(21):1937-1938
[目的]通过对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微创气切)病人的护理,总结了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7例病人资料.[结果]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病人,均无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6例均病情稳定后由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结论]7例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的护理中,应重视预防感染的护理,如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温化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未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持续负压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按照吸痰指证吸痰。观察两组24h护士更换气管垫次数、吸痰操作时间以及护理费用。[结果]持续负压吸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吸痰操作时间、病人费用。[结论]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5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主要包括掌握吸痰指征与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的体位、负压吸引注意事项、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认为对不同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当选用不同的吸痰方法 ,掌握正确的吸痰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吸痰带来的不良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裴文菊 《现代护理》2006,12(10):890-891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方法.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 ml,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以上,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 ml,每日总量在250 ml.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充分湿化气道是气管切开排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方法.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 ml,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以上,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 ml,每日总量在250 ml.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充分湿化气道是气管切开排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