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β25~35对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以及双苯氟嗪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老化的Aβ25~35加入到培养7 d的海马神经细胞中,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释放度(LDH%),观察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选择1.0 μmol/L Aβ25~35制备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海马神经元LD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钙荧光强度,观察双苯氟嗪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25~35 0.1、1.0及10.0 μmol/L 均能明显升高海马神经元LDH%,造成神经元损伤.给予1.0和10.0 μmol/L双苯氟嗪均显著降低1.0 μmol/L Aβ25~35升高的LD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而双苯氟嗪(1.0和10.0 μmol/L)处理后明显降低.结论 双苯氟嗪对Aβ25~35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血状态下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及氟桂利嗪阻滞钙离子内流的作用。方法 用Flu 3 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标记物 ,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缺血条件和加用氟桂利嗪后细胞内荧光强度 (△FI)的变化。结果 给予缺血处理 10min后 ,神经元胞浆内钙离子△FI明显升高(17.5 2± 3.16 ) ;经氟桂利嗪预处理后 ,可以明显抑制钙离子的△FI(9.5 5± 2 .10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氟桂利嗪对无钙培养液缺血神经元胞浆内的钙离子浓度亦有抑制作用。结论 缺血状态下 ,神经元内钙离子明显升高 ,氟桂利嗪抑制胞浆内钙离子的升高 ,除通过阻断胞膜的电压敏感性钙通道外 ,可能还影响细胞内钙池的钙释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孕1718d SD胎鼠培养皮质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记录式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先加入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刺激,后续实验使用1μmol/L氟桂利嗪刺激,比较加药前后钠电流相关曲线的变化。结果 0.1、1.0、10.0和100.0μmol/L氟桂利嗪对峰值电流抑制率分别为(14.70±4.39)%,(43.48±3.21)%,(61.91±7.41)%和(77.0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桂利嗪达到半数最大抑制率时的药物浓度为0.94μmol/L。与加药前比较,加药后钠电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了17.03mV;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由(7.51±0.05)ms增至(19.46±0.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Hz、50Hz脉冲频率下,加药后钠电流较加药前减少幅度分别为[(21.63±7.36)%至(9.44±5.13)%]和[(45.83±10.04)%至(12.56±6.72)%,P<0.05]。结论氟桂利嗪对皮质神经元钠电流的抑制效应,或能解释其预防偏头痛发作的另一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氟桂利嗪 (FNZ)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糖和氧气来模拟脑缺血缺氧 ,观察不同浓度FNZ对缺血缺氧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乳酸脱氢酶 (LDH)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并观察FNZ对Bcl 2、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 ,FNZ可对缺血缺氧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过高浓度不但没有保护作用 ,反而加重损伤。缺血缺氧可使Bcl 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BDNF蛋白表达明显上升 ,FNZ(5 0 μmol/L)可使缺血缺氧神经元Bcl 2表达明显升高 ,BDNF表达下降。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之内FNZ可保护缺血缺氧神经元 ,可能与诱导Bcl 2蛋白表达和抑制BDNF蛋白表达有关 ;过高浓度FNZ有可能存在某种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C12细胞质Ca2 + 浓度的变化和核转录因子 (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在特制的装置中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 ,建立研究所需要的细胞模型并施以氟桂利嗪进行干预 (氟桂利嗪处理组 ) ,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质的Ca2 + 浓度 ,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NF κB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氟桂利嗪处理组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细胞质Ca2 + 浓度和NF κB的表达均有降低。结论 氟桂利嗪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质PC12细胞Ca2 + 和NF κB的上调 ,可能具有细胞保护性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 κB的激活可能存在着Ca2 + 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介导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与诱导神经元凋亡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 ,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凋亡细胞 ;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来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谷氨酸处理神经元造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用MK 80 1做保护研究。结果 体外培养 9d的大多数神经细胞 ,用 1mmol/L谷氨酸处理后 ,细胞内钙离子快速增加 ;谷氨酸处理后细胞死亡的形式主要是凋亡。预先用MK 80 1(10 μmol/L)可明显的减少由谷氨酸介导的钙离子反应 ,并且MK 80 1可同时减少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与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关系 ,钙离子内流在与谷氨酸毒性导致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对大鼠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节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炎性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5只,取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3d组、致炎剂7d组,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IL-1β的表达。取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预防对照组、0.5mg/kg氟桂利嗪组、1mg/kg氟桂利嗪组、2mg/kg氟桂利嗪组和4mg/kg氟桂利嗪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预防对照组和2mg/kg氟桂利嗪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内NALP3炎性小体及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致炎剂1、3、7d组IL-1β表达明显增高(0.606±0.069,0.868±0.077,0.952±0.098 vs 0.384±0.027,P0.01)。与预防对照组比较,2mg/kg氟桂利嗪组、4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前体、胱天蛋白酶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2mg/kg氟桂利嗪组NALP3、胱天蛋白酶1、IL-1β荧光红斑较预防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氟桂利嗪抑制三叉神经初级伤害感觉神经元的炎症作用可能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发生的机制及氟桂利嗪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的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各亚区谷氨酸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氟桂利嗪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各亚区谷氨酸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1) ,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1;脑缺血再灌注第1天和第2天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高,与药物组及对照组比较P <0 .0 1,其第2天表达增高最为显著,与第1天比较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第7天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广泛性脱失,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缺血再灌注组和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均少于对照组(P <0 .0 1) ,但给药组存活的神经元数目又明显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 <0 .0 1)。结论 氟桂利嗪可以阻止谷氨酸的持续性高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下降,从而对DND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氟桂利嗪抗神经细胞内脂褐素积累与钙超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细胞内脂褐素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方法 运用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摸型——无血清条件下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检测细胞内脂褐素自发荧光和结合细胞内游离钙的Fluo3/AM激发荧光,比较氟桂利嗪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脂褐素的影响。结果 1.含40μmol/L的氟桂利嗪的无血清培养液能显减少细胞内脂褐素含量(荧光值)(与对照组相比);2.含40μmol/L氟桂利嗪的无血清培养液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值)(与对照组比较)。结论 氟桂利嗪能抵抗或延缓神经细胞内脂褐素积累和钙超载(细胞老化的两个重要指标),其抗神经细胞衰老与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及神经节苷脂(GM1)对受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培养原代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 GM1分别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进行MTT,凋亡流式细胞检测等.结果 进行类缺血再灌注后,任一时间点的缺血组、实验组的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组,凋亡率高于正常组.1 h时缺血组与实验组的细胞活性和凋亡细胞染色无明显差别,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实验组低于缺血组;在随后的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缺血组,凋亡率显著低于缺血组.结论 GM1可保护类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从再灌后1 h即可出现,6 h~24 h时这种作用逐渐加强;GM1可减轻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从而对损伤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吡咯喹啉醌对谷氨酸诱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对谷氨酸诱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毒性剂量的谷氨酸诱致皮层神经元损伤,用吡咯喹啉醌做保护研究。结果体外培养8d的皮层神经细胞用谷氨酸处理后细胞,细胞内Ca^2 快速增加,细胞以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死亡,细胞的存活率降低;预先给予吡咯喹啉醌可明显减少由谷氨酸引起细胞内Ca^2 的增加,减少由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死亡。结论吡咯喹啉醌对谷氨酸诱发的皮层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符合标准的慢性脑脉供血不足患者147例随机分为脑脉泰组82例,氟桂利嗪组65例,脑脉泰组患者给予口服脑脉泰胶囊,氟桂利嗪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与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脉泰胶囊和氟桂利嗪胶囊一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供血,可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原代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观察双苯氟嗪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别与1.0 μmol/L β25~35、双苯氟嗪(0.1、1、10 μmol/L)孵育24 h后,检测细胞内漏出液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酶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海马神经元与β25~35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GSH-Px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海马神经元与不同浓度双苯氟嗪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GSH-Px及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双苯氟嗪可对抗β25~35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该作用可能与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神经元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甙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淫羊藿甙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乳鼠皮质神经元,在缺氧缺糖4、6、8 h时检测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淫羊藿甙处理组的神经元细胞噻唑蓝、乳酸脱氢酶(LDH)病理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在缺氧缺糖4、6、8 h后噻唑蓝值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LDH漏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淫羊藿甙组与相应模型组比较,可提高缺氧缺糖的神经元生长能力,使噻唑蓝值有所上升;LDH漏出率有所下降;改善细胞形态。 结论 淫羊藿甙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淫羊藿甙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钙蛋白酶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中的表达及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乳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d后用于实验,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钙蛋白酶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钙蛋白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谷氨酸引起80 kD与76 kD钙蛋白酶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且分布于凋亡的细胞核内.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明显提高细胞生存率及降低神经元凋亡百分比.结论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引起钙蛋白酶大量激活,钙蛋白酶抑制剂MDL-28170对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缺糖缺氧(OGD)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EAA)、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8~12d后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正常换液培养;模型组、丹皮酚组、地佐环平(MK-801)组均制备OGD再灌注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丹皮酚组于每个再灌注时间点前分别加入丹皮酚,MK-801组则加入MK-801溶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一般形态学变化,用MTr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分别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及RT-PCR法测定NMDA受体结合力、NR1亚基mRNA表达,以氨基酸分析仪检测EAA含量。结果模型组神经元肿胀或变形,突起缩短并逐渐消失,胞质内颗粒变性明显、甚至完全崩解;丹皮酚组及MK-801组神经元形态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胞体完整,突起较清楚,基本保持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降低,NMDA受体结合力、NR1亚基mRNA表达及E从含量明显升高,而丹皮酚组及MK_801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皮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OGD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AA及NMDA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初生大鼠乳鼠的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7 d后用于实验,建立谷氨酸损伤模型,用Hoechst33258核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 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结果谷氨酸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MT)提高细胞存活百分率(P0.01)。谷氨酸组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P0.01),吡格列酮SB203580和SMT均能降低细胞凋亡百分比(P0.01)。谷氨酸组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明显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谷氨酸引起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降低磷酸化p38MAP激酶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治疗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CP)患者的辅助疗效及其对CSF中一氧化氮(NO)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30例氟桂利嗪治疗组(A组)和3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治疗前后CSF中NO水平与癫痫发作次数改善。结果 两组患者CSF中NO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氟桂利嗪组癫痫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氟桂利嗪辅助治疗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大类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脑缺血时神经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浓度大大增高,而谷氨酸的兴奋毒性在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与谷氨酸的相互作用可保护神经元,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