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按判断标准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定义为敏感(Susceptible,S)、中度敏感(Intermediate,I)和耐药(Resistant,R)3类。但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在预估临床疗效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往往比传统的MIC的RIS划分更具有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过去CLSI制定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判断标准过高,事实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某些细菌的MIC≤1mg/L时疗效较高。2010年后CLSI根据临床资料、MIC分布、PK/PD等因素将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标准进行下调,亚胺培南的敏感标准从≤4 mg/L降为≤1 mg/L。  相似文献   

2.
耐药菌是指细菌对某些药物由原来敏感变为不敏感的现象而言, 它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和抗菌药的反复接触,尤其当选药不当、剂量不足,用药疗程过长时,细菌有可能改变代谢途径或代谢方式,形成耐药菌。防止耐药菌产生的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TR和MIC值在酵母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常规方法及VITEK YBC鉴定酵母菌,采用微量稀法测定MIC值,分析酵母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并计算TR值,对TR、MIC、血药峰值、给药途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所分离的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共214株,占78.1%。其对5-氟胞嘧定高度敏感,其TR与MIC的几何均数之比亦最高,为619.82μg/ml(口服2000mg)和1033.04μg/ml(静滴2000mg)。结论 应用TR与MIC联合报告对指导临床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和最佳给药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可使最小的用药剂量和药物副作用达到最佳杀菌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BIOMIC药敏分析系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IS.aureus,/IMRSA)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判读能力。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0株MRSA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BIOMIC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与Etest结果进行比较,WHONET 5.4为分析软件。用BIOMIC推算的MIC值与Etest测得值的比值(BIOMIC MIC/Etest MIC)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MIC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得庆大霉素结果( S、I、R)的一致率为98.00%,次要误差率为2.00%,其余抗生素结果( S、I、R)的一致率为100%。BIOMIC MIC/Etest MIC 比值分析结果为,MIC总一致率为83.92%。 结论BIOMIC分析系统和Etest方法对于检测MRSA具有较好一致性,尤其是药物敏感菌株,可以用于临床检测或耐药监测的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及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种抗菌药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茵浓度(MIC)。采用D试验检测大环内酯类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MLSB耐药),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6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利奈唑胺抗菌活性最高,敏感率为100%,MIC50/MIC90为2、2μg/mL;其次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8.4%,MIC50/MIC90分另4为1、2μg/mL和2、4μg/mL;红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为66.7%~77.8%.大环内酯类诱导型MLSB耐药占23.8%,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占64.5%,结论:我院新生儿分离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1 抗生素后效应(PAE)与临床用药1.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此类包括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四环素类等。此类多无PAE或PAE很短,因此需要持续长时间保持血浓度>MIC才能抗菌,其抗菌效果主要依赖与细菌接触时间,其血浓度达MIC4倍时抗菌效果最好,再增加血浓度,其抗菌效果不再增加,所以要将其总量分成3~4次,即6~8h给药1次[1,2]。1.2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此类包括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此类具有持久的药效和明显的PAE,其杀菌效果和PAE与其峰浓度呈正比,峰浓度为MIC的8~10倍时,疗效最好。如氨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诱导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内毒素的量一效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茵;显色基质鲎试剂(微板法)分别测定0.1、0.5、1.0和10MIC的药物作用细菌2,4、8h后内毒素的释放量(查对内毒素标准曲线)以及细菌形态的变化。结果:丁胺卡那霉素和共孢曲松诱导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丁胺卡那霉素在0.5MIC浓度范围内诱导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着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0.5MIC浓度时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减少。头孢曲松在10MIC范围内诱导产ESBLs大肠埃希茵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10MIC时释放量最大。不同作用时间内毒素释放量的顺序为8h〉4h〉2h。丁胺卡那霉素引起细菌从球杆状变为长杆状,而头孢曲松则引起细菌从杆状变为长链状或长丝状。结论:头孢曲松诱导大肠埃希茵释放内毒素的能力显著强于丁胺卡那霉素,且引起细菌形态的变化更为显著。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加大首次用药剂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非抑茵浓度,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 SDD2.4%)、92.3%(S87.5% 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 SDD3.2%)、93.5%(S83.9% 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 SDD63.6%)和72.8%(S36.4% 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接触抗生素一定时问后,药物浓度下降至最低抑茵浓度(MIC)或清除时,其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PAE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临床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