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将桐城共识的适应证(表2)中“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修改为“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桐城共识“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指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我国新的慢性胃炎共识报告(2006年)已将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作为根除H.pylori的适应证,并已将肠化生定义为有萎缩(化生性萎缩),  相似文献   

2.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辩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信息参数与胃镜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参数,观察记录慢性胃炎患者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探讨舌象参数与胃黏膜形态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胃黏膜血管显露伴糜烂及胃黏膜糜烂组舌色指数显著降低(P〈0.05);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舌苔厚薄指数显著高于无胆汁反流者(P〈0.05);炎症活动期及Hp阳性者苔色和润燥指数显著低于非炎症活动期及Hp阴性者(P〈0.05)。结论:舌象参数可以反映胃黏膜的某些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胃丸对慢性胃炎大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综合法建立大鼠慢性胃炎模型,用安胃丸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胃炎进行治疗30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GAS、SS和EGF的变化情况。结果:安胃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和EGF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各组对SS则无明显影响;中、高剂量组胃黏膜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胃窦部黏膜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安胃丸中、高剂量组具有保护胃黏膜、减轻黏膜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损伤的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肽类激素分泌来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减轻其对胃黏膜损伤,从而起到治疗慢性胃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疹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方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5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建华 《九江医学》2010,(2):101-102
慢性胃炎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性炎症病变,一般无黏膜糜烂,故亦称之为非糜烂性胃炎。此病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黏膜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先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炎症。慢性胃炎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乙醇是酒精的主要成分,长期酗酒可引起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高浓度乙醇可直接腐蚀胃黏膜组织,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黏膜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对胃黏膜酸暴露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率居所有胃病之首。老年人常会出现牙齿缺失、咀嚼食物不充分、食道黏膜及胃黏膜萎缩、蠕动力差等情况,因此患慢性胃炎的几率更高。据统计,在5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24 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检测49例慢性胃炎患者,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与pH>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可能会促进H.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对胃黏膜酸暴露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活检标本80例,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采用W-S银染法,ICAM-1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ICAM-1主要表达于胃黏膜间质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表面,其表达随着Hp感染和慢性炎症的程度而增强;在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病例中,ICAM-1表达强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5.6%、52.0%、47.4%。结论Hp感染促进胃黏膜组织ICAM-1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变化程度呈正相关,ICAM-1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胃炎各阶段黏膜细胞凋亡状况及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TUNEL法检测 6例正常胃黏膜、5 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及 2 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凋亡指数(AI)CSG >CAG >正常胃黏膜 (P <0 .0 5 ) ,而且炎症黏膜凋亡细胞分布与正常有所不同 ;在CAG ,AI在肠化区 <非肠化区。结论 :细胞凋亡在CAG黏膜萎缩及肠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G黏膜AI下降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英林  张炜  杜蕴珉 《中外医疗》2011,30(34):192-19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黏膜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胃癌发展模式。CAG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治疗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医以辩证为主,并搀和现代医学之理论,治病求本,明晰精微。擅用药对,处方简单,药简力杰。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变,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chronicge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黏膜层,严格的讲,应称为"慢性胃黏膜炎".本病临床非常多见.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印可形成慢性病变,病因较复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细菌、病毒感染.如结核杆菌、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胃炎有关,牙齿、齿龈、扁桃体、鼻窦等处慢性感染灶细菌或毒素吞入可导致胃黏膜炎症改变.粗糙食物及过热、过冷、过酸的刺激性食物,长期饮酒、浓茶、浓咖啡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胆汁反流、长期吸烟可破坏胃黏膜屏障.持续精神紧张、多种慢性病、×线照射、胃内潴留、遗传、免疫等因素均可参与发病.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由Marshall在1982年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发现的一种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关的病原菌。1 Hp的发现过程与临床意义1.1 Hp的发现过程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Warren在给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做组织切片时,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的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窦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联想到这种细菌可能和慢性胃炎有关系。由于胃内是强酸性,其他细菌在胃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病检提示胃黏膜内出现肠型上皮时称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Correa提出了胃癌的发病模式即“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进展缓慢,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按病变组织学改变的不同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有时黏膜局部呈不典型增生甚至可癌变.特殊类型胃炎临床少见.按病变的部位和病因不同可分为慢性胃窦胃炎(B型)和慢性胃体胃炎(A型)两种.前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属中医的“胃脘痛”、“痞满”范畴。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orren和Marshall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经过研究证实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近年来,我们对80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并改良而成的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镁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