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4例50岁以上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术中发生非容量性低血压原因,结果:非容量性低血压的发生与体位变换关系密切(P<0.005),与术前伴有高血压、小气道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P<0.05),50岁以上与60岁~69岁年龄组之间非容量性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P>0.05)。预防措施:①摆放最佳的麻醉、手术体位,且动作轻柔;②对术前伴有高血压病人,术中应实施专业性的护理;③协助麻醉医师做好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2.
老龄病人开胸术后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病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储备力降低,调节能力差,多伴有其他疾病,开胸手术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出血、疼痛等原因常常导致呼吸功能不全,从而增加死亡率,因此在围术期管理中必须精心护理,发现异常情况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1992~1998年97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8.7岁。全组均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其中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7例,占38.1%。资料显示,年龄越大,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21例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非手术治疗,5例行胆囊切除术,治愈20例,死亡1例.结论 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有一定特点,干预性护理尤为重要,结合原发病情况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4.
朱以芳 《现代护理》2006,12(20):1903-1904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非手术治疗,5例行胆囊切除术,治愈20例,死亡1例。结论开胸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有一定特点,干预性护理尤为重要,结合原发病情况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5.
张志慧 《天津护理》1998,6(3):105-105
开胸术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影响了呼吸循环系统,常常引起一些术后并发症。因此开胸术后肺部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成为手术病人顺利痊愈的重要环节。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性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血液透析(HD)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1]。其原因错综复杂,反复发作的HD中低血压不仅会使患者残余的肾功能破坏殆尽,并可导致患者各器官的缺血性伤害及病变。1998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8人,3650次透析中,并发低血压者63人843次,发生率为2310%。本文参阅相关资料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148例中,男109例,女39例,年龄15~73岁。其中慢性肾炎、尿毒症118例,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8例,其它原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7.
24例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忻  张琴 《山西护理杂志》1998,12(5):216-21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标准对133例发生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产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与产后机体生理机能改变﹑妊娠期贫血﹑体力消耗过多、产时产后出血、产后补充能量不足、产后活动状态等有关。结论:根据产妇产后机体生理变化,及时提供健康指导,能有效地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中非典型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非典型症状性低血压的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21%,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76%:非典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4%。结论:及时发现、正确治疗血液透析中非典型症状性低血压,可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6例产妇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86例产妇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产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产后血容量不足、产程长、体力消耗过多、产后卧床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及体力消耗过多,及时补充血容量,产后给予正确的饮食、活动及安全指导,是防治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 ,也称立位性低血压,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以有临床症状或无症状,其病因复杂。且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增高而增高[1 ] 。6 5岁的老年人约2 0 %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 %可出现此现象[2 ]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1999年3月至今,本院综合内科对发生在该科的31例出现症状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病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针对其病因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并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 0~8…  相似文献   

12.
开胸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胸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殷文(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金华321000)由于胸内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高龄及肺功能减低病人开胸术后低氧血症加重,并发症也增多。我院在1995年共施行开胸手术130例。现将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并进行分...  相似文献   

13.
<正>帕立派酮注射针剂(善思达注射液)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第1次150mg三角肌注射,1周后100mg三角肌注射,以后每月根据病情需要的剂量进行三角肌或臀大肌注射。善思达常见的副反应:锥体外系症状、QT间期延长、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心率过快、口干等。一般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多见,引起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较少见。现把本科收治的1例使用善思达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病人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原因的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54例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4例低血压患者经及时抢救处理,无1例死亡。结论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对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关注高发人群,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 ,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秀敏 《现代护理》2005,11(16):1370-1370
总结了1例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Shy-drager综合征)病人的护理。针对这例病人,在完成基础护理和症状护理的基础上,保证病人的安全、心理护理和促进有效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加强心理护理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是弥补护理工作不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晓萍  何方 《护理与康复》2007,6(9):614-615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活动状态等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处于卧位、坐位变立位时,与老年患者血管硬化、静脉回流机能障碍、服用药物、血容量变化等因素有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先测卧位上肢血压,然后请患者直立3 min后,测同侧肢体立位血压,记录血压值、患者的主诉,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降压药)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6%;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无合并基础疾病、无联合用药患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合并基础疾病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联合用药致血容量变化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体位性低血压是人体突然改变体位时发生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摔倒而发生损伤或骨折。通过病因治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措施,可预防其发生,以下通过病因分析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本科38例尿毒症患者8220例次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1028例次的原因,并针对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护理对策.38例患者透析效果满意,无1例死亡.认为详细评估病情,关注高发人群,可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达到有效透析治疗目的,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性低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性血透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1].随着人口的老化和高龄患者的增多,低血压的发生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探索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成为血透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1994-1997年我院血透室共进行了9720次血透,其中并发低血压980例次,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8岁,透析时间平均为24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0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狼疮肾病1例,痛风肾病1例。1.2透析方法:采用带反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