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平阳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为优选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26例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48例,B组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43例,C组采用平阳霉素和碘化油联合注射35例,并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经12个月随访观察,A组优良率81.3%,B组优良率90.7%,C组优良率91.4%,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的3种联合用药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鱼肝油酸钠及碘化油合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类型、大小和部位以及患者的年龄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手术围手术期氨溴索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肺部手术的2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A、B、C、D治疗组,每组各59例。A、B、C、D组术后分别使用30、60、90、120mg盐酸氨溴索,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100mL。比较各组术后排痰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C、D组治愈率、好转率均高于A、B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治疗;A、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D组(P〈0.05)。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治疗组(P〈0.05),A、B、C组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D组(P〈0.05)。结论:氨溴索可有效防止肺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临床剂量使用应适当偏用高剂量,具体最适剂量仍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联合尿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尿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尿素瘤内注射;B组采用单纯平阳霉素瘤内注射;C组采用单纯尿素瘤内注射,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平阳霉素联合尿素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平阳霉素组或单用尿素组,治愈疗程也较单用平阳霉素组或单用尿素组明显缩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用平阳霉素组或单用尿素组。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尿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治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唐中贤 《吉林医学》2022,(9):2423-2426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MPP患儿150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阿奇霉素序贯治疗,B组使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C组先用红霉素后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发热、咳嗽和肺部啰音消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消除时间短于B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A组较C组咳嗽及肺部啰音消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胃肠不良反应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MPP能缩短患儿发热、咳嗽和肺部啰音消除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胃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克林霉素预防干槽症的效果。方法 :A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克林霉素治疗 ,并与B组单用克林霉素治疗和C组不给药作对照。结果 :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克林霉素预防干槽症优于B组和C组 ,临床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头皮颌面颈部血管瘤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临床治疗中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12月用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头皮颌面颈部血管瘤238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占30例,包括发热6例,皮疹4例,食欲不振14例,疼痛反应4例,晕厥2例。并发血管瘤局部坏死性溃疡12例,其中2例并发局部瘢痕畸型。结论平阳霉素配伍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头皮颌面颈部血管瘤,术前5min肌注适量地塞米松(1~2mg),可减少发热反应、疼痛反应、皮疹等过敏反应。术前10min水合氯醛灌肠(1ml/kg),减少晕厥反应。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大小和部位配制平阳霉素不同浓度的注射液分点注射,并且控制每次注射的平阳霉素的剂量,可以减少局部坏死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肝血管瘤的最佳栓塞治疗方案 ,分析比较不同栓塞方法的疗效 ;方法 :45例肝血管瘤患者被分为两组 ,A组 1 6例 ,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进行栓塞 ,B组2 9例 ,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微粒进行栓塞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病人经栓塞治疗后 6个月开始行CT扫描检查 ,A组中瘤体缩小 5例 ,保持稳定 1 1例 ,B组中瘤体缩小 2 0例 ,保持稳定 9例 ,两组统计学检验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平阳霉素乳剂治疗肝血管瘤有效 ,而平阳霉素乳剂加明胶海绵微粒的混合性栓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桂醇与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在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08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平阳霉素组,分别采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聚桂醇组疗效和并发症均优于平阳霉素组。结论:聚桂醇疗效优于平阳霉素,并发症低于平阳霉素,作为硬化剂,是治疗血管瘤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沈英  柳昌炳 《右江医学》2003,31(2):154-15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克林霉素预防干槽症的效果。方法:A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并与B组单用克林霉素治疗和C组不给药作对照。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克林霉素预防干槽症优于B组和C组,临床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禁忌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禁忌的5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A组);另选无禁忌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等分头孢茵素治疗组(B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C组),比较3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发热、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两组临床疗效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禁忌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抗炎、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案,与头孢菌素类疗效相当,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喻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99-100
目的 总结出流行性角结膜炎舒适、缩短病程的治疗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探讨流行性角结膜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20例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彼此对照,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接受干扰素配成眼药水治疗组,患者普遍感到舒适,但不缩短病程;接受阿昔洛韦眼药水、利巴韦林眼药水及微量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制剂点眼组,患者感到病情明显好转,大多数用药3d痊愈,缩短病程;而接受阿昔洛韦眼药水治疗组,患者仍然感到疾病痛苦,病程并不缩短。结论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接受干扰素配成眼药水治疗会感到疾病痛苦明显减轻,明显改善症状,但不缩短病程;阿昔洛韦眼药水、利巴韦林眼药水及微量地塞米松配成混合制剂点眼,患者感到明显好转,缩短病程,受到患者欢迎,两种方法均优于阿昔洛韦眼药水点眼治疗,是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巯甲丙脯酸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A组在进入少尿期口服巯甲丙脯酸25mg,日3次;B组在少尿期并发高血压时开始服用,剂量方法同A组。C组在少尿期并发高血压时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每日3次。其他治疗相同。结果A组无1例发生高血压;B组用药后4~6小时血压开始下降,72小时后血压稳定且正常。C组血压偏高。A、B组肾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病程短。结论巯甲丙脯酸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可减少或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李广德  程小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04-105,108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胸腔给药,A组患者接受尿激酶,B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C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结果 A、B、C三组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分别为:A组:(17.4±3.5)d,(1.92±0.35)mm,26.2%;B组:(17.0±3.7)d,(1.87±0.39)mm,31.0%;C组:(13.5±2.9)d,(1.32±0.29)mm,7.1%。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B组(P〈0.05),胸膜厚度显著薄于A组与B组(P〈0.05),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伍配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伍配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12 0例过敏性鼻炎经SGB治疗时伍配地塞米松 ,按地塞米松不同途径给药分组 ,即 :注射伍用 (A组 ,n=60 )、口服配伍 (B组 ,n =60 ) ,设 60例不伍用药 (C组 )为对照组 ,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穿刺部位疼痛状况。结果 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 (P均 <0 .0 5 ) ,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 1、2周、2 0d后明显低于B组、C组 (P <0 .0 5或 0 .0 1) ,而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GB治疗过敏性鼻炎伍配地塞米松疗效满意 ,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菌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取Wistar大鼠24只分为4组,设A组和B组两笼大鼠为实验组,各饲养大鼠8只;C组和D组两笼大鼠为对照组,各饲养大鼠4只。A、B组每天饲喂醋酸地塞米松,两周后随机选取A组和B组大鼠各3只,C组和D组大鼠各2只,分别经右胸注入卡氏肺孢子菌肺组织匀浆各0.2ml,饲养6周后解剖。结果 A、B两组大鼠经肺组织印片检查均查到卡氏肺孢子菌。C、D两组大鼠肺组织印片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菌。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可降低实验大鼠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卡氏肺孢子菌性肺炎(PCP),PCP可使卡氏肺孢子菌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分为四组:对照(A)组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恩丹西酮(B)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恩丹西酮8 mg.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6%,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和C组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45-148+152
目的研究IMB引导护理干预对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肺腺癌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140例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肺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7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70)采取IMB引导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引导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肺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明显,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措施,方法 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分为DDFA组(A组)29例和非DDFA组(B组)23例,研究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血糖尿素氮变化及肺部,腹部等各种并发症,DDFA包括D:地塞米松,D;低分子右旋糖酐,F:5-氟脲嘧啶,A;抑肽酶。结果 治疗后第3天,第5天A组观察各项指标较B组有显著或极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 DDFA对重症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5d,各组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粘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的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退热、淋巴结肿大、粘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时间较B、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A、B、C各组CA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的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