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6年全省疫情报告1 753例,发病率为0.31万/,与2005年的1 518例比较上升15.48%。嗜人按蚊疟区18个县市,发病1 472例,占全省病例的83.97%;发病率为0.98/万,较2005年同期1 269例上升16.00%。中华按蚊疟区63个县市,共发病281例,占全省总数的16.03%,发病率为0.07万/,较2005年249例上升12.85%。结论湖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疫情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宣城市历史上为安徽省疟疾高发地区之一,曾发生多次疟疾大流行[1],据档案资料记载,1954~1955年前后,疟疾发病率达836~1036/万,1961~1963年,发病率达664~820/万,1973~1975年,发病率达179~203/万,所有县(市区)均有疟疾病例,部分乡镇甚至出现暴发流行的情况。经过近30年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低疟区疟疾发病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疟疾发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5~2009年发现疟疾病人38例,均为输入性病人,其中外来人员11例,本地居民到有疟疾疫情地区打工感染27例;间日疟35例,恶性疟3例;2005年12例,2006年17例,2007年7例,2008年2例。5年合计,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8337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在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村屯(街道)周围人群中,血检疟原虫11784人均阴性,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检测12186人阳性2人。[结论]玉林市2005~2009年发生的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辖17个市(州),81个县(市、区),60120788人。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8℃,境内大小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田面积占耕种面积的50.00%~60.00%。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媒介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湖北省属不稳定间日疟流行区,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18个县(市、区)同时有嗜人按蚊分布。1954-1955年和1968-1973年发生过两次疟疾大流行。经过多年综合防治,上个世纪80年代疫情开始呈逐年下降势态,90年代发病率连续10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全省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㈣。2002年全省疟疾疫情首次大幅度回升,枣阳、襄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2003年疫情持平,2004年局部暴发流行范围减小,疫情大幅度下降。2005年进一步下降,现将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03-2012 年上海市疟疾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3-2012 年上海市疟疾疫情资料, 对疟疾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分析消除疟疾启动前(2003-2008 年)、试点阶段(2009-2010 年)和消除阶段(2011-2012 年)的疟疾流行特征。结果 2003-2012 年上海市共有疟疾936 例, 其中间日疟616 例, 恶性疟110 例, 其他疟疾210 例, 年发病率均低于1/10 万, 2010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逐年降低, 但恶性疟病例数逐渐增多。消除疟疾启动前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 消除疟疾试点阶段发病高峰期缩短、峰值降低, 消除疟疾阶段疟疾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期(χ2=37.36, P<0.001)。在所有的疟疾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82.80%, 本地感染病例占11.43%, 感染地不详者占5.77%。随着消除疟疾工作的启动和推进, 上海市疟疾疫情由国外输入比例增加、国内输入比例减少, 感染地不详和本地感染病例逐步消除, 至2012 年上海市疟疾疫情均为国外输入, 2011 年起无感染地不详病例, 2009 年起上海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上海市疟疾年发病率逐年降低, 已连续4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 但国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2009—2014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除港、澳、台地区)和全国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国2009—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34 843例,年均发病率为0.43/10万,其中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06/10万、0.55/10万、0.30/10万、0.18/10万、0.29/10万、0.22/10万,疟疾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012,P=0.003);疟疾多发于夏季,发病高峰为6—8月,3个月的疟疾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42.05%;报告疟疾总发病数居于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安徽(8 868例,占25.45%)、云南(7 546例,占21.66%)、河南(3 390例,占9.73%)、江苏(1 975例,占5.67%)和广西(1 888例,占4.88%),5个地区的疟疾报告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7.92%;病例类型分为间日疟(20 758例,占59.57%)、恶性疟(9 769例,占28.04%)和未分型疟疾(4 316例,占12.39%);2009—2014年本地感染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90.57%下降至2014年的1.92%,而境外输入病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9.43%上升至2014年的98.08%。结论 中国疟疾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特征,境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疟疾感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特征,为评价控制疟疾效果和制订消除疟疾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1951—2019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951—2019年报告疟疾病例34 408例,疫情经历了快速上升转为快速下降的过程。1951—1955年为疫情快速上升期,年发病率从273.08/10万上升至1 746.70/10万;1956年起疫情快速下降,至1965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年发病率从860.70/10万下降至7.92/10万;1966—2019年年发病率在0~14.70/10万。1991—2019年共报告病例441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卵型疟、未分型疟所占比例分别为70.07%、14.74%、0.45%、14.74%;疟疾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79.59%;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21∶1,职业分布前4位分别为民工、工人、农民和学生,占比分别为36.05%、12.02%、10.43%、10.43%。 结论 海口市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病例分型以间日疟为主,6—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以20~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泗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5~2011年疟疾监测数据及控制有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疟疾发病率1.63/万。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7、8、9月份。2011疟疾发病率下降到0.11/万。结论泗县疟疾疫情经历了从低发、高发到有效控制3个阶段,控制传染源是消除疟疾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2005-2017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疟疾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5-2017年余姚市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余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78例,包括本地病例13例,国内其他地区输入性病例153例,境外输入1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发病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5.159,P<0.001);间日疟168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发病以10~39岁人群为主,占70.22%;男性发病率(1.75/10万)高于女性(1.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1,P<0.01);境外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分别占境外输入病例的83.33%、16.67%。讨论余姚市输入性疟疾来源由国内高疟区转变为非洲及东南亚,输入性疟疾为目前防控工作重点,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福建省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5年度全省疟疾疫情,更好地开展疟疾监测和管理工作。[方法]对2005年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及各地一年来疟疾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当年全省报告病例44例,发病率0.13/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莆田、宁德和泉州。对55个村(点)传疟媒介调查和复查,捕获按蚊2915只,未查到嗜人按蚊。[结论]我省疟疾疫情依然保持稳定,发病率比上年下降了30.2%,但不可放松警惕,应继续有效控制传播媒介,以防蚊媒密度过高引起疟疾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950—2011年无锡市疟疾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对今后疟疾防治给予警示,以巩固疟防成果。方法收集1950—2011年疟疾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疟疾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发病率为1/万为流行与非流行临界线,无锡市疟疾流行可粗略分为前32年(1950—1981年)为流行年,后30年(1982—2011年)为非流行年。流行年无锡市曾出现过2个高峰,分别是1961年(621.22/万)和1972年(34.82/万)。结论在控制流行至基本消灭的过程中,疟疾的发生和流行,除与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人群有关外,还受自然灾害、社会政治、经济、政策、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阳市疟疾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阳市1995-2018年疟疾流行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18年,我市共发生了159例疟疾,大多分布在林州市和安阳县。男女发病比例为132:27,本地感染54例,境外输入105例,年龄大多分布在30~50岁。结论安阳市疟疾发病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境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市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商丘市近5年疟疾疫情流行状况,以便更好的指导全市疟疾防制工作。方法对全市2003年-2007年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疟疾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疟疾发病由2003年21例上升到2007年的2174例,5年间累计发病6470例,分布在9个县(市、区)的134个乡(镇),占全市总乡数的66.01%,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10月3个月份,无死亡病例,无恶性疟病例报道。结论全市疟疾病例自2003年开始回升,2005年快速回升,呈东高西低态势,并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年扩散。  相似文献   

14.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亚热带,其次为温带,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疾病之一.南通地区虽非疟疾流行区,但每年仍有少许病人,为掌握该市疟疾流行情况,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对2005年~2007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广西疟疾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8年广西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全区疟疾疫情资料及各种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48例,发病率0.009/万,比上年下降43.75%.查见本地感染疟疾2例,占病例总数4.17%,病人分布于南丹县和右江区.流动人口输入疟疾46例,占病例总数95.83%,病人分布于22个县(市、区).结论 消除疟疾31市县疟疾疫情稳定,基本消除疟疾地区部分县疟疾传播尚未阻断,流动人口输入疟疾为巩固防治成果主要威胁,疟疾监测工作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6.
任建庆 《中国校医》2013,27(4):275-275,277
目的了解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今后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5-2011年徐州市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 2005-2011年徐州市通过疟疾专报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927例,其中间日疟896例,占96.66%,恶性疟29例,占3.12%,三日疟2例,占0.22%。781例为厚薄血膜显微镜检查阳性者,占84.25%,107例为临床症状典型结合流行病学史诊断,39例为试治有效病例。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疟防知识宣传,提高劳务输出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疟防水平,同时强化疫情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疟疾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程强  孙震 《现代预防医学》2016,(13):2305-2306
目的 分析武汉市洪山区45年来疟疾病例的发病和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70-2014年全区所有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0年发病率最高,后逐步下降,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0.84%。1980年发病率为93.82/10万,1986年为9.94/10万,以后呈现较低发病率趋势。2000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3.07/10万,之后一直维持在2/10万以下水平,2007年后所有疟疾病例均为输入病例。5-9月为发病高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91∶1,以20-29岁的青年人群发病数最多,占所有发病数的33.07%。本地感染以间日疟为主,输入性病例以感染恶性疟为主。结论 1970-2014年武汉市洪山区疟疾防治成效显著,但近年来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复杂,疾控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加大健康教育和防治培训力度,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疟疾病例流行特征。 方法  利用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上报系统,导出2005-2017年疟疾的流行病学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在时间、地区及人群的分布情况。 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7年期间共报告疟疾发病111例,死亡病例1例,年平均发病率0.26/10万;在报告的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及未分型疟疾中,恶性疟最多(54.5%,60/111),无混合感染;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9月的夏秋季节(52.0%,58/11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青壮年(93.7%,104/111),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52.9,P < 0.001);发病以干部职员为主(33.3%,37/111);海淀区26个街道和乡镇都有疟疾病例报道。国外输入性病例81例,占总病例的71.4%,其中74例(91.36%)感染来源于非洲。 结论  疟疾发病呈散发性,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加强出入境对疟疾的监控,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义乌市1950~2004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义乌市1950~2004年疟疾疫情的分析,了解疟疾的流行特征、疟疾传播媒介种类及传播潜势等,为下一步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慈溪市属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非稳定性地区,经“两根治、一预防”为主的综合防制后,1989年通过省基本消灭疟疾考核。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仍有外源性病例发生,且发病率有回升现象。现将慈溪市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