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霍嘉欣  马丽琳 《广西医学》1998,20(2):163-166
通过对24例老年健康者,2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I期,26例老年高血压病Ⅱ期及15例老年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每30分钟,夜间每60分钟记录一次,每例监测时间22~24小时,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各期的血压负荷值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增高更明显(P〈0.01),尤其  相似文献   

4.
蓝闯 《右江医学》1999,27(1):1-2
近年来,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广泛开展,对血压的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文对50例高血压病病人的ABPM参数值与正常血压者ABPM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对象和方法1.对象①高血压组:按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及昼夜规律。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病患者(EH)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得到日间6AM~10PM,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间的血压差异,了解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并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关图,收缩压与心率的相关图,血压分布直方图等。结果夜间血压明显低于日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杓型”,具有昼夜节律性,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非杓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压模式的改变及昼夜节律的消失见于重度高血压或心、脑、肾靶器官受损害者。  相似文献   

6.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58例随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根据White提出的标准分为动态EH组和随测EH组,结果如下:(1)所有病例都存在一定的血压负荷值;(2)血压曲线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表现为杓型或非杓型,非杓型存在并发症;(3)28例动态血压正常。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准确地反应血压状况,对拟诊高血压病者应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人体测量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相互关系,确定与血压水平联系最密切的人体测量指标。方法 2000-2001年在柳州某城区分层整群抽取25岁以上居民4044人作为研究对象(男2160名;女l884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将人体测量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 人体测量指标与血压水平指标多呈现相关性;人体测量指标中,腰围的贡献最大,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最密切,其次是体重。结论 腰围是本组人群中与血压水平联系最密切的人体测量指标;血压水平受体重、体质指数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血浆胆汁酸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检测了62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血浆总胆汁酸水平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了血浆总胆汁酸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血压负荷值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血浆总胆汁酸水平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增高;舒张压负荷超过60%者较小于60%者血浆总胆汁酸水平亦升高。提示:胆汁酸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uremonitoring,ABPM),区分高血压病的类型,杓型与非杓型,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心脏事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认知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 根据患者的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化指标、MoCA子项目评分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结果:非杓型血压组、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记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反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在注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正常血压曲线组患者的MoCA评分明显高于异常血压曲线组,MCI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oCA评分低于非杓型血压组,且MCI的发生率较高,超杓型血压组患者的MCI发生率明显高于反杓型血压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具有异常动态血压曲线形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超杓型血压曲线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全天血压动态监测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血压动态监测仪对血压进行每日动态监测,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机偶测血压的方法进行每日血压监测。所有患者依据每日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治疗三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无差异(P>0.05)。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差值均值为(16.6±1.0)mmHg、舒张压均值为(10.7±0.8)mmHg,心率为(11.5±0.7)次/min,优于对照组差值(5.0±0.9)mmHg、(2.7±0.7)mmHg、(1.6±0.6)次/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用药期间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4例、心前区疼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6例、恶心呕吐5例、心前区疼痛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两组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全天血压动态监测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左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无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法统计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并对合并SMI进行诊断,分析高血压患者SMI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药物应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检出31例SMI,而对照组仅19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8例患者的血压正常,对照组有42例保持正常,并且合并SMI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无SMI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LVH患者SMI发作率较高,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可提高SMI的临床诊断能力,实现SMI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家庭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家庭血压测量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基础,不同年龄及对高血压健康宣教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对家庭血压测量有明显影响。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385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及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参加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情况。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65~79岁)、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结果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分别为62.9%(78/124)、66.5%(119/179)、68.3%(5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家庭血压测量患者,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降压目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间不规范,接受高血压健康教育比例低,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其年龄制定不同防治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成伴LVH组和不伴LVH组两组,分析比较全天(24h)、白天、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1)EH伴LVH组24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不伴LVH组(P〈0.01);(2)EH患者LVMI与24h、白天、夜间的SBP、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SBP变异性相关性最强(r=0.45);(3)24hSBP负荷〉25%预测LVH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7%、89.7%、91.7%。结论(1)在LVH的形成过程中,SBP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加比舒张压负荷及其变异性更为重要。全天尤以夜间影响最大;(2)24h血压负荷〉25%可能是中国人群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与尿微量蛋白和高血压患者肾受累的关系。方法:对52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 -微球蛋白(α1-MG)、β2 -微球蛋白(β2-MG),并对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H 组尿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PM 显示EH组M-ALB与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及其负荷值和24 h SBP负荷值有相关性(r= 0.31~0.38,P< 0.05~0.01)。结论:M-ALB可作为EH患者肾脏早期受损的一个指标。ABPM 在评价EH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态与动态血压监测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纳入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1例,均采集病史、行常规生化检查、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得分情况将其分成正常组58例,为1组;轻度抑郁组32例,为2组;重度抑郁组31例,为3组;比较3组的间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结果 老老年高血压抑郁状态与动态血压多参数见存在相关性,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收缩压负荷与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24h收缩压负荷或许可以成为患者抑郁状态的一个预测指标;进而通过积极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使血压的更加稳定,最终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接受药物和常规护理治疗.干预后1、3、6个月末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于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在进行控制1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控制,且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3、6个月末时,干预组患者血压仍然得到较好控制,而对照组患者血压有所升高,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波依定的降压疗效,选用波依定5mg/d口服4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8例,并用动态血压监测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变化规律;②波依定的降压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对昼夜血压均有平稳的降压作用;③动态血压监测具有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观察疗效安全、准确、科学等优点。表明波依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钙离子拮抗剂类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