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 对68例住院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有明确病因者60例,病因不清者8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5例,心源性脑栓塞12例,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炎、烟雾病、偏头痛等共3例,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 (80.9%), ,高血脂 (73.5%),高同型半胱氨酸 (44.1%),吸烟 (32.4%),家族史 (29.4%),饮酒史(26.5%),栓塞性血管病 (17.6%),糖尿病 (14.7%)。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糖尿病、高HCY等危险因素是促发中青年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敏  佘子瑜  梁顺波 《重庆医学》2013,(23):2730-2732
目的探讨18~45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病因、分型,与同期同年龄组参加体检者对比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低年龄段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SOE)的比例与高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型中LAA29.2%,原因不明的脑梗死(SUE)25.4%,青年卒中组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方面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原因未明的脑卒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心脏病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120例(93.5%),病因不清者8例(6.25%),其中高血压病49例(38.28%),糖尿病4例(3.13%),TIA13例(10.16%),高血脂18例(14.06%),吸烟28例(21.88%),家族史13例(10.16%),酗酒10例(7.81%),高凝状态脑梗死3例(2.34%),栓塞性血管病11例(8.5%),高同型半胱氨酸9例(7.03%),低血压2例(1.56%),偏头痛2例(1.56%)。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吸烟、家族史、TIA、高血脂、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临床特点:多见于男性(63.83%),临床上意识障碍少(6.25%),高颅压症状轻,以偏侧肢体无力为主,预后较好。显效率高(95.31%)。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早发性动脉硬化为主,其次有高凝状态、栓塞性血管病等。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一般预后好,治愈率高,死亡及致残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TOAST分型标准,观察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11~2014-06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入研究,记录他们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等,完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检查,并与同期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起青年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组相比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是青年组以血脂异常者为最常见因素,而老年组则以高血压为最常见因素;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老年组发病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仍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18~4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缺血性卒中68例,有病因可寻的50例,原因不明18例;出血性卒中52例中,有病因可寻的41例,病因未明11例.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TIA、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等.结论:青年卒中患者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是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法对10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血管病病人(脑出血26例,脑梗塞74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结果本组病人血浆HCY增高者52例,其中脑梗塞37例(37/74,占50%),脑出血15例(15/26,占57.69%),30例对照组有2例轻度增高(占6.67%),两组相比P<0.01,脑血管病患者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血症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肥胖、吸烟、饮酒这些已知危险因素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有卒中病史的16例患者中,11例为血浆HCY增高,和血HCY正常的5例相比P<0.01,在无已知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1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例HCY增高,与有其它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病患者(33/81)相比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严重,容易反复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霞 《中国医药导刊》2007,9(4):292-293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有明确病因者105例(86.1%)其中动脉粥样硬化56例(45.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6例(21.3%),心源性栓塞12例(9.8%),炎症性血管病10例(8.2%),先天性血管畸形1例(0.81%),病因不清者17例(13.9%)。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临床特点为: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意识障碍少,预后较好。经治疗治愈98例(80.33%),好转23例(18.85%),死亡1例(0.82%)。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为主要危险因素。一般预后好,治愈率高,死亡率、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1例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243例非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高血压、吸烟及男性(均P<0.05);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均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吸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卒中共同的危险因素,三者均是动脉粥样硬化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卒中一样,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后续表现,而不是卒中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病因复杂,除了常见原因之外尚需注意少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26-1527
目的:探讨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TOAST分型。方法:对收住院青年脑梗死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相关的致病因素及病因TOAST分型的亚型。结果:120例青年脑梗死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病68例、有饮酒62例、有高脂血症57例、有吸烟47例、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7例、有心脏病28例、有糖尿病14例以及其它因素等,病因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34.2%;心源型脑栓塞占16.7%;小动脉脑梗死占26.7%;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19.2%;原因不明型占3.3%。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其余为大量饮酒史、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心脏病史、有卒中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病因TOAST分型的亚型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青年患者预防脑梗死应早期重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同时重视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颈痛等症状,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段青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492-2493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19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1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脂、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卒中家族史、糖尿病、烟雾病、卵圆孔未闭、大动脉炎、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左心房黏液瘤、梅毒感染、CADASIL。2组比较,青年组高脂血症、吸烟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与老年组不完全相同,积极治疗高脂血症、戒烟对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晓岚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42-1644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以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2月间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治疗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进行TOAST病因分型,同期选取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7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AA 32例(42.11%),CE 5例(6.59%),SVO 26例(34.21%),SOE 4例(5.26%),SUE 9例(11.84%);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伴发上述症状者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发心脏病或具有脑卒中家族史而言,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发病率也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小血管闭塞是造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此外,导致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青年卒中和中老年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住院青年卒中(18~45岁)患者100例的病历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100例,进行入院时一般情况统计(年龄、性别、出血性/缺血性、瘫痪部位)及既往病史、个人史。结果:两组的主要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分别为31例,30.7%; 51例,50.5%),青年组其它原因卒中(5例,5%)及不明原因卒中(2例,2%)均高于中老年组(0例,0%;0例,0%)。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1例,1%)及心源性卒中(2例,2%)均低于中老年组(3例,3%;6例,5.9%)。结论:青年组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青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OAST分型标准对15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39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6例,小动脉闭塞型(SAO)18例,其他明确病因型(OD)10例,病因不明型(UND)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糖尿病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861、25.227、21.462、42.653、42.672、15.282和6.491;危险因素构成比方面,高血压、吸烟、饮酒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1.1%、42.3%和41.0%,糖尿病所占比例最低为26.3%。结论:青年脑梗死以OD和LAA所占比例较高,高血压、吸烟、饮酒、血脂异常、脑血管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为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梗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酗酒、心房颤动、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为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庞伟  徐运 《吉林医学》2011,(36):7684-7685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患者(青年组)与116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1.94:1),有多种危险因素的51例(31.4%);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62例(41.3%),OR值为4.201;吸烟62例(41.3%),OR值为2.324;糖尿病30例(20%),OR值为5.897;高脂血症61例(40.7%),OR值为2.19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8例(18.7%),OR值为4.984;卒中家族史28例(18.7%),OR值为5.768及其他(6.79%)。结论:青年脑卒中发病与性别,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致早发动脉硬化,卒中家族史等密切相关,并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繆礁丹  刘鸣  高励 《四川医学》2015,(2):153-155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经过MRI证实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分型给每位患者确定亚型,统计学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TOAST分型的构成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8.4%,心源性卒中型11.9%,小动脉闭塞型22.2%,其他明确病因型4.0%,不明原因型13.49%。危险因素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高血压(73.8%)、血脂异常(58.7%)、糖尿病(26.1%)、高同型半胱氨酸(23.8%)、吸烟(22.2%)、饮酒(15.1%)、既往卒中史(11.1%)。结论本研究后循环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4个亚型,危险因素暴露以高血压、血脂异常暴露率高,高血压在小动脉闭塞型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选择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的80例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进行病因分型,并进行人口学和临床资料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更多见,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SS分型青年组LAA型35.5%,CS型18.4%,PAD型23.7%,OE型9.2%,UE型13.2%,除UE型外,其它各型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青年缺血性卒中组各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吸烟56.6%,高血压43.4%,高脂血症40.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4.2%,饮酒31.6%,卒中家族史21.1%,糖尿病18.4%,青年组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糖尿病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性别分布、病因分型和危险因素的特点与中老年患者不同,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对青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危害极大,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危险因素,也是可干预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Hcy与传统危险因素关系有争议,D-二聚体、NSE和传统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及可控危险因素,为中青年脑梗死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36例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可找到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47.2%),其次为栓塞性血管病(16.7%),高血压、心脏疾病并房颤、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中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积极寻找病因,早期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能降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