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分别测量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全部病例RFCA术前、后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房室结内双径路、房室旁路可能不是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测量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QTd、QTcd、JTd、JTcd。结果: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RFC术前、术后QTd、QTcd、JTd、JTcd略有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侧消融组和室侧消融组 术前、术后QTd、QTcd、JTd、JT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FCA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整体心室肌复极离散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其中左侧旁道40例,右侧旁道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扑7例。RFCA总成功率为98.3%(117/119);术后复发率为4.2%(5/119);并发症发生率5.04%(6/119)。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对心率、QT间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率、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时比分析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RFCA术前、术后的PP(RR)间期、QT间期、QTd变化。结果 RFCA术后PP(RR)间期明显缩短,心率加快;QT间期随心率加快而缩短;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FCA可导致窦性心率加快,对校正的QT间期、QT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射频消蚀(RFCA)治疗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RFCA治疗43例老年PSVT患者。结果:消蚀总成功率93.0%(40/43).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2例(32条单旁道).成功消蚀旁道29条.成功率90.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1例,慢径消蚀成功率100%。3例左侧旁道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心包填塞.1例一过性冠状动脉痉挛)、术后平均随访14.7±9.2个月.AVRT复发3例,再次行RFCA成功。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患者成功率高,但左侧旁道消蚀并发症率较高,需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2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手术未成功2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成功率90.5%,并发症率4.8%,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有效、安全微创手术,可以在各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食管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差异,以确定经食管电生理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将142例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患者的术前食管电生理与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体表心电图V1导联P波-经食管心电图P波(PVI-PE)〉25ms、心电图R波(R)-PE〉70ms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PVI-PE≈0、R-PE〉70ms为右间隔旁路;PVI-PE〉25ms、R-PE〉150ms,且R-PE〉PE-R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RT);PVI-PE〈25ms、R-PE〈70ms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论:经食管电生理的PVI-PE和R-PE对PSVT的类型及旁路定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荣炎  吴桥  汪慧敏 《安徽医学》2010,31(4):348-349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102例,均予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其中显性预激综合征15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永久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及射频电流对心肌的影响。 方法:选择2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12例,女104例),平均年龄(43.3±14.0)岁,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测其术前及术后2 h血肌钙蛋白T(cTnT)浓度。 结果:RFCA治疗PSVT中AVRT消融成功率为97.1%,AVNRT消融成功率为98.7%,总成功率为97.6%(211/216)。AVRT消融复发率3.6%,AVNRT消融复发率5.1%,总复发率为:4.16%。并发症发生率:1.8%。216例PSVT患者术后2 h cTnT浓度[(0.850±0.083)μg•L-1]与术前cTnT浓度[(0.132±0.002)μg•L-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1例射频消融单次放电术后2 h cTnT浓度[(0.630±0.142)μg•L-1]与115例2次或2次以上放电术后2 h cTnT浓度[(1.200±0.091)μg•L-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索他洛尔对射频消融患者QT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房室旁道射频消融 (RFCA )患者 QT离散度 (QTd)及电生理作用的影响 ,对药物在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作评估。 方法 :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接受 RFCA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18例 ,单纯行 RFCA)和药物组 (18例 ,RFCA+顿服索他洛尔 16 0 m g)。药物组服药后每 30 min测量 1次电生理参数 ,观察 2 .5 h。两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测量 QTd。 结果 :两组术前 QTd无差异 ,对照组术前、术后 QTd无明显变化。药物组服药后 ,电生理参数与服药前比较相差显著 ,RFCA术前、术后 QTd分别为 (30 .9± 14.3)和 (2 4.7± 9.6 ) m s;QTcd分别为 (33.7± 17.1)和 (2 5 .2± 10 .1) m s;QTL cd分别为 (30 .8± 14.1)和 (2 5 .6± 19.4) m s,3项参数均 P<0 .0 5。两组术后比较 QTd,QTcd,QTL c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索他洛尔可轻度降低 QTd,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低 ,无器质性病变的 RFCA患者术中应用可帮助终止心动过速频繁发作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各部位心肌细胞复极不一致,表现为心室复极的离散度增加,心室易损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ANI的病死率也相应增高。本文观察了36例AMI患者发病2或3日的QT、JT离散度,并与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发病后早期死亡组(8例)ATd、JTd较存活组(28例)明显增大(P<001)。认为用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早期预后有一定意义,且QTd、JTd监测方法简便、易测、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3.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Td、QTcd及JTd逐渐增大。中、重型及死亡组与轻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窦律时和心脏起搏时蝙蝠葛碱(Dau)、普卡胺(pro)和利多卡因(Lid)对体表ECG的影响。Dau能明显延长QRS时间,轻度延长QT间期,QT延长主要是由于QRS时间延长所致,而它对JT间期的影响甚微。Pro同时延长QRS时间和JT间期,从而使QT间期明显延长。Lid通过缩短JT间期使QT间期缩短,它对QRS时间无何影响。结果表明,Dau对ECG的影响与Pro和Lid明显不同,而与晚近报道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对ECG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训对指战员心血管系统及常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QTd的影响。方法:用常规方法检测某部指战员海训前的血压、心率,通过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别在海训前、海训结束后检测HRV时域指标和QTd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海训结束后指战员的心率减慢、舒张压值降低与海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收缩压较训练前则元显著差异(P>0.05)。常规心电图的轻度异常率为46%。,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P<0.05);QTd则稍延长,但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QTd和HRV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海训可显著改善指战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但长期超强度海训可导致心电活动异常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1 5 6例成功实施PTCA及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记录术前 1天和术后第 1天的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QTd、QTcd。结果 :术后患者心电图QTd、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可使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心肌缺血得以改善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及功能得到恢复 ,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从而使QT间期离散度显著缩短 ,可有效地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QTcd对患者近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蔚  杨希立  杨劼  郑玲 《海南医学》2010,21(2):18-19
目的探讨手汗症患者胸2-胸4(T2-4)Q—T离散度(QTd)变化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用同步12导心电图测定112例手汗症患者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R—R间期即心率(HR)、Q—T间期、最小QT间期(QTmin)、最大QT间期(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QTc—max)、QTmin(QTc—min)数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4dQT间期和R—R均较术前缩短,QTd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QT间期、R—R间期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较术前延长,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手汗症患者T2-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与交感神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