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固性室性早搏的治疗在临床上常感棘手 ,1994年1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采用胺碘酮联合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 17例 ,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 17例中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35~ 72岁 ,平均 5 1岁。病程 4个月~ 3年。均曾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包括慢心律、心律平、氨酰心安、胺碘酮、安搏律定、索他洛尔、胺碘酮 +氨酰心安、慢心律 +氨酰心安 )治疗无效。其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 10例 ,扩张型心肌病 1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例 ,原发性高血压 1例 ,二尖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与安博律定合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9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普罗帕酮组)30例,每日服用普罗帕酮450mg,共4周。Ⅱ组(安博律定组)31例,每日服用安博一100mg,共4周。Ⅲ组(普罗帕酮联合安博律定组)40例,每日服普罗帕酮300mg,安博律定50mg,共4周。共34小时Holter监测评价用药前后的疗效,同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结果 Ⅰ组显效30例,总有效率73%;Ⅱ组显效32.25%,总有效率70.90%;Ⅲ组显效65.78%,总有效率92.1%。Ⅲ组与Ⅰ,Ⅱ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DR监测单独用药时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较联合用药发生率高,均为A型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帕酮与安博律定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优于单独用药,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新型抗心律失常药,1978年由德国首先生产,1982年我国研制成功,临床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新药。现将其药物相互作用综述如下。1.普罗帕酮与地高辛:普罗帕酮能使地高辛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使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有人报道36例受试者,合用普罗帕酮150mg/日和地高辛0.375mg/日,使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赵文炳  张晓  韩保卫 《临床荟萃》2002,17(22):1330-1331
虽然经胸直流电转复慢性心房颤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但成功率未超过 70 %~ 80 % ,因此 ,最近有人探讨对顽固患者作心内转复以提高成功率。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转复心房颤动的方法。但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转复房性心律失常的争议较多 ,疗效报道不一。本文报道了口服普罗帕酮后直流电转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将连续 6 0例适合作直流电转复的各种类型的慢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心房颤动 ,典型或不典型心房扑动 )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普罗帕酮组 30例 ,口服普罗帕酮 (190±4 5 )mg/d ,平均 (14…  相似文献   

5.
李加生  龚亚驰 《临床荟萃》2005,20(21):1241-1242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患者多伴有心悸症状,还可诱发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危险[1,2],往往需要住院转复心律.在转复PAF的各种方法中顿服普罗帕酮是最为简便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陆续报道了顿服普罗帕酮与安慰剂、顿服普罗帕酮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对比研究[3-6],但顿服与静脉普罗帕酮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顿服与静脉应用普罗帕酮,探讨顿服疗法转复P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普罗帕酮属于Ic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各种原因大量服用后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我科成功地利用血液灌流技术治愈了1例服用大剂量(10 000 mg)普罗帕酮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彭玲 《临床医学》1999,19(11):44-45
普罗帕酮(Pr)系Ic类抗心律失常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也屡有报道,尤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危害较大。本文收集26例Pr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病例,旨在分析Pr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26例均系男性,年龄69~82岁,平均75岁。冠心病(CAD)18例,高心病(HCD)6例,肺心病(PCD)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6例,Ⅱ~Ⅲ级2例,余心功能正常;用药前单纯房早10  相似文献   

8.
美托洛尔增强普罗帕酮对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用来转复心房颤动 (房颤 )或心房扑动 (房扑 )以及长期抑制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已显示其较好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阵发性房颤发作前连续服用倍他乐克 (或阿替洛尔 )的患者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时较未服药者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用药量小 ,且临床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 ,我们将平时服用 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于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房颤前 30min口服倍他乐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 995年 8月~ 2 0 0 1年 4月的住院及急诊患者 ,年龄 2 8~ 78岁 (平均 56 6±…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的症状 ,有时可致室颤而猝死 ,为了避免抗心律失常西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我们应用中药制剂复脉口服液经过二年多的临床使用 ,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0 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其中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3岁 ,平均 5 0岁。病程1个月~ 2 5a ,平均 9 3a。对照组 10 0例 ,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5岁 ,平均 5 1岁 ,病程 2个月~ 2 4a ,平均9 5a。治疗组中 ,频发室性早搏 90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0例。其中心肌炎 2 0例 ,…  相似文献   

10.
侯淑萍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94-1095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伍用稳心颗粒治疗各类早搏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8例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服用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g和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温开水口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口服。均4周为1疗程,服药后每周查心电图1次。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18%vs76.47%,P<0.05);心电图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24%vs70.59%,P<0.0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伍用稳心颗粒,对各类早搏均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王彦昌 《临床医学》2006,26(3):32-33
目的 研究QT间期离散度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3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测量治疗前后QTcd及动态心电图,并与1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好转组QTc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QTcd无明显变化,致心律失常组QTcd反而升高。QTcd在服药后3—4d开始变化,5—7d时变化幅度最大,12—14d变化幅度变小。不同药物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不同,乙吗噻嗪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11.2%),胺碘酮6.2%,普罗帕酮1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吗噻嗪、胺碘酮、普罗帕酮用药2周后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cd值的变化是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灵敏而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安搏律定(Apridine)化学名茚满丙二胺,是一种较新的广谱强效Ⅰ型抗心律失常药,由于本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当接近,易出现毒副作用,限制了该药的广泛使用。为了减轻与防止本药的不良反应,便于临床应用。1985年3月至1987年3月笔者试用小剂量安搏律定对不同病因的各种心律失常66例进行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患者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18~73岁,平均40岁。心律失常的病因为冠心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慢性肺心病2例,心肌炎及其后遗症28例,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误用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普罗帕酮致严重窦性停搏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86岁冠心病患者,房颤,表现为右束支、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室率107/min时心电图表现为明显的ST段缺血性压低。予口服150 mg普罗帕酮57 min后出现长达近11 s的窦性停搏,其后缓慢性窦性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交替出现持续1d。患者最终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要警惕心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心脏病为普罗帕酮禁忌证,常量口服即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多为小剂量 ,对大剂量应用的经验不足。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了 3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6 3岁 ,均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 ,3例均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或防止复发。1 2 给药方法 治疗初始阶段 ,先以15mg/min的速度静注胺碘酮 15 0~30 0mg ,并行同步直流电…  相似文献   

16.
徐晔  王玲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421-421
本文收集 1996~ 2 0 0 0年间的 6 2例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病例 ,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中首次住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 41例 ,再次住院的 2 1例 ,分别占 6 6 1%和 33 9%。年龄与性别 :6 2例中男 38例 ,女 2 4例。年龄 12~ 6 4岁 ,平均 2 6 3± 4 8岁。 18岁以下 12例 (19 4% ) ;18~ 30岁 35例 (5 6 5 % ) ,30~ 40岁 4例(6 5 % ) ,40岁以上 11例 (17 7% )。用药情况 :单一用药 32例 ,其中氯丙嗪 6例 ,氟哌啶醇 12例 ,舒必利 6例 ,奋乃静 4例 ,利培酮 1例 ,氯氮平 1例。联合用药 30例 ,…  相似文献   

17.
熊焕宏 《临床荟萃》2003,18(19):1122-1123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对我院 1998年5月至 2 0 0 3年 2月诊治的 182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 ,以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控制及转复心房颤动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2例均有突发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 ,发病 1~ 48小时 ,并有 12导联心电图证实心房颤动 (心室率 >12 0次 /min) ,年龄 2 5~ 79岁。 1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胺碘酮组 91例 ,其中男 5 1例 ,女 40例 ,年龄 2 6~ 79岁 ,平均(5 2 .0± 2 6 .5 )岁 ,房颤的原发疾病 :冠心病 47例 ,高血压 2 0例 ,原发性心肌病 12例 ,肺…  相似文献   

18.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健康人群和各类心脏病患者.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30%~60%[1].近年来作者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 IB)与普罗帕酮联合治疗室性早搏对 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分为IL IB+普罗帕酮治疗组 (IL IB组 ) 2 5例 ,单用普罗帕酮治疗组 (对照组 ) 2 5例。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 2周和停药后 4周的 QTcd。结果 IL IB组治疗后 QTcd明显降低 [(71.8± 2 2 .3 ) ms与 (5 6.9± 18.7) ms,P<0 .0 1) ] ,对照组无变化 (P<0 .0 5 ) ,停药 4周后 ILIB组 QTcd仍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对照组复发率较 ILIB组明显增加 (P<0 .0 5 ) ,复发者的 QTcd较未复发者明显延长 [(77.1± 14 .1) ms与 (68.0± 2 0 .8) ms,P<0 .0 5 ) ]。结论普罗帕酮与 ILIB联用可以明显降低QTcd,使心室肌复极化离散程度缩小和趋向同步 ,可降低室性早搏复发 ,对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明  王伟 《临床急诊杂志》2013,(7):323-324,326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Ⅰc类药物普罗帕酮和Ⅳ类药物维拉帕米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急诊医学科2008-2012年68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进行治疗。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35~140mg在心脏监护的情况下缓慢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5~10mg在心脏监护的情况下缓慢静脉注射。心脏监护持续到转复后2h。结果: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的疗效无差异,严重不良反应维拉帕米较普罗帕酮发生率高。结论:对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个体化,权衡疾病的进展以及药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