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肝外胆管梗阻时“软藤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8例“软藤征”的病因,其中恶性疾病28例(占58.3%),良性疾病20例(占41.7%)。据本文资料,作者认为“软藤征”是肝管分叉部及肝外胆管急性完全(或接近完全)性梗阻时肝内胆管扩张的特征性X线表现,并非恶性梗阻特有,良性梗阻亦常见。作者指出,只要肝内胆管无或仅有轻度炎症,胆管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扩张性,不论良、恶性病变都可出现“软藤征”。那种认为当梗阻病变未显示时,仅根据“软藤征”即可作出恶性梗阻诊断的观点很值得商榷。作者认为,“软藤征”的定性及病因诊断主要应根据PTC或ERCP,或二者联合显示梗阻局部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软藤征”、“枯树征”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附66例报告)梁立华,陈义雄,冯友权,刁胜林,周国英,周钊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具有直接显示胆管系统的特点。本文就66例PTC结果分析发现,"枯树征"、"软藤征"是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特征性X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 5 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 ,其中胆管癌 2 1例 ,胰头癌 15例 ,壶腹部癌 8例 ,胆囊癌 4例 ,胆管癌合并胆囊癌 2例。结果 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胆管扩张 ,表现为“软藤征” ,“截断征” ,“双管征” ,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和腹水等。结论 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有无、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定较准确 ,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管癌、壶腹部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PTC检查的X线表现,讨论了梗阻端及狭窄段的形态和部位以及肝内胆管扩张形态(“软藤征”、“枯枝征”)与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壶腹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诊断壶腹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壶腹癌的MRCP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结果:20例壶腹癌中显示局部软组织肿块13例、胆总管腔“截断征”17例、肝内胆管软滕样扩张19例、胆囊增大17例和“双管征”14例。结论:MRI,特别是MRCP能显示典型的“双管征”、“软藤征”和较清晰的癌肿范围,对壶腹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玲 《放射学实践》2000,15(2):153-154
图1 a)胆总管结石:梗阻以上肝管、胆囊管均扩张,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完全梗阻。 b)胆总管结石:梗阻端呈凹面向上的弧形杯口状充盈缺损。 图2 胆总管中下段癌:梗阻为不完全性,胆总管中下段呈不规则线条状,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PTC不但可明确胆道梗阻部位、范围,而且对于胆道梗阻的原因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收集了经PTC检查并手术证实的26例病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PTC检查在胆道梗阻诊断上的优越性,同时指出PTC检查的局限性。材料与方法 本文26例包括胆管癌12例、胆总管结石8例、胆总管炎症粘连5…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胆道扩张的形态学的影像表现对不同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分析,判断其原发病灶的性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共计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根据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形态,肝外胆管扩张末端变化,梗阻部位及原发病性质。结果良性梗阻多为轻度胆管扩张,呈枯枝状;即使中度扩张也极少呈软藤状,而较多呈残根状。恶性梗阻多为中、重度胆管扩张,且多呈软藤状;高、中位胆道梗阻多见于恶性病变,低位胆道梗阻良性与恶性病变发生的比例相近;恶性梗阻扩张肝外胆管末端突然中断,良性梗阻扩张肝外胆管末端逐渐变细。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分析胆道扩张的形态特征,对鉴别良、恶性梗阻病变有较大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RCP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断及胆道内支架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胆道梗阻ERCP表现和内支架植入情况。结果:19例恶性胆道梗阻ERCP表现直接征象:胆管截断征9例、不规则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9例、不规则充盈缺损1例。间接征象:梗阻近端胆总管中、重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征;胆囊增大;胰管扩张等。19例共植入支架22个,一次操作成功率95.65%,低位梗阻减黄有效率达92.85%,高位梗阻减黄有效率达80.00%。结论:ERCP对于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可以作为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贵喜  刘小兵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35-83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脓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2 7例肝内胆管脓肿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均可见肝脓肿及胆源性病变表现。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单发圆形(8例 )、多房或簇状 (9例 )或不规则多发 (10例 ) ,增强扫描示脓肿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呈“肿块缩小征”6例 ,“周围充血征”8例 ,“簇状征”9例 ,“环靶征”仅 4例。胆源性病变CT表现包括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并明显强化 ,胆道积气及胆道结石等。结论 :CT扫描可发现肝脓肿及胆道病变 ,是临床诊断肝内胆管脓肿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胆道梗阻使胆汁排泄障碍,胆汁成分在肝内、外胆管内郁滞,胆管内压力增高,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呈现“双枪管征”,易被B超检出;而无胆管扩张的胆道梗阻患者,无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典型,B超往往不易作出胆道梗阻的诊断。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B超诊断的可能性,回顾我院1984~199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胆道梗阻,而声像图不表现胆管扩张者21例,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肝外胆管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以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均做了CT检查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51例,其中良性41例,恶性10例。结果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良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或残根状轻、中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漏斗样改变,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弥漫性增厚;恶性多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中、重度扩张,梗阻部胆管呈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并伴肿块,肝外胆管壁呈环形局限性增厚。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注意观察胆管的形态改变,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47例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为52 2岁。胆总管扩张分轻度(9mm≤管径<10mm)、中度(10mm≤管径<15mm)及重度(管径≥15mm)。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软藤状、残根状和不典型3类。结果 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 中度扩张18例, 15例为结石, 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 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 5例可见“双环征”, 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6年11月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肝内外胆管的CT征象、临床表现对判断良恶性梗阻的意义,旨在提高诊断水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MRI成像技术诊断肝门区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肝门区梗阻性黄疸27例,分别采用FLASH T1WI、FSE T2WI、T1WI+FS及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等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恶性梗阻15例中,有肝门区软组织肿块13例,其MRCP胆管梗阻端多突然中断、鼠尾状狭窄和(或)腔内不均匀充盈缺损信号,肝内胆管多出现中重度“软藤状”扩张;良性梗阻12例中,有肝门区软组织肿块1例,其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杯口状、细线状或腔内略呈类圆形充盈缺损信号,肝内肝管呈轻中度扩张。结论:多种MRI技术结合MRCP,对肝门区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收集2005年8月-2007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曾经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和MRI检查的患者,分析其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期为肝内外胆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胆道梗阻性病变的PTC.ERCP诊断(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讨有关胆道梗阻性病变的PTC.ERCP诊断问题。方法:100例中PTC40例、ERCP60例。结果:本文胆道完全性梗阻占36%,可分为不规则状、杯口状、平直状和圆钝状四种类型;不全梗阻占64%,可分为充缺型与狭窄型两种类型。结论:“软藤征”并非胆系恶性梗阻的特征性表现。胆道胶冻样物质潴留不容忽视,极易造成误诊。胆道梗阻性病变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着重要依据梗阻端或狭窄段的形态,结合胆系其它X线改变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系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系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胆系梗阻性病变46例,均作了厚层法及薄层法MRCP和MRI检查,39例作了FSPGR T1WI抑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类病变在MRCP及MRI上的表现。结果MRCP厚层法与薄层法各有优点,对胆管结石总的检出率为100%,对胆管炎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扩张显示清晰,炎性病变呈移形性扩张,肿瘤性病变呈截断征或圆锥征。结论厚层法及薄层法MRCP是诊断胆系结石的一种理想方法,结合运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胆系炎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稞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6例经SCT或MRCP显示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SCT或MRCP对全部16例病例胆管梗阻程度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SCT为80%,MRCP为83.3%。结论:SCT和MRCP对肿瘤局部浸润和肝内局限性转移高于MRCP,MRCP对于阴性结石以及局部血管推移和累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评价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其中26例平扫后进行了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进行了MRCP、ERCP、PTC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为20例,恶性病变为26例,螺旋CT定位的准确率为96%,定性的准确率为87%.结论 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综合各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是提高确诊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胆道梗阻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4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管癌15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10例,转移性癌10例,原发性肝癌4例)行MRCP检查,结合PTC、ERCP检查、手术、病理结果、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3例患者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管及扩张胰管显示满意,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83.7%。肝门区癌肿MRCP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或类圆信号缺损,肝内胆管扩张以肝门区为中心呈“枯枝”状或“蟹足”样扩张;肝外胆管癌胆管断端呈模形或“鸟嘴”样截断;壶腹癌胆管断端呈横形、“鸟嘴”样或“鼠尾”状截断;胰头癌胆管断端呈“鸟嘴”样或“鼠尾”状截断,90%(9/10)伴“双管征”;转移性癌肿MRCP表现与转移部位有关;转移至肝门附近与肝门区癌肿相似,肝外转移者与相应部位胆管癌、胰头癌相似,常规MRI可见明显转移肿块或淋巴结。结论 MRCP是胆道恶性梗塞影像学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可为恶性胆胰肿瘤术前可切除性提供评价,对不可切除的癌肿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