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柴胡是最常用之药,也是争讼最多之药。关于治疟,“禁用”,“必用”,就是二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为求得正确理解,以便临床使用有所依据,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评议。一、“治疟必用柴胡”“治疟必用柴胡”语出《本草害利》,该书作者凌奂是主张“疟非少阳勿用”的,所以他说这是一种误解。但古今不少医者,确是治疟必用柴胡的。如李东垣主张:“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转录了此说,也认为肺疟、肾疟等皆可用之。张锡纯说:“柴胡为疟疾之主药,而小心过甚者,谓其人若或阴虚燥热,可以青蒿代  相似文献   

2.
<正> 自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柴胡劫肝阴”之语后,即有许多附庸者,铺张其说,视柴胡为药队中之坏品,害人伤命,于是柴胡一药便被冷落,即使有用者,亦微其量,发挥不出应有之功,甚是可惜。究天士原意,实际是针对当时的“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作为治疟常规法而告戒之,并补充了桂枝白虎汤、正气散、四兽饮等方剂,教人治疟审证选用,不当概以柴胡剂治之。笔者近年来用柴胡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柴胡截疟这一观点论述极为精辟。本文从柴胡截疟非出本经、中国医学“疟疾”疾病的概念、张锡纯对柴胡的认识、截疟必用柴胡、反驳对柴胡截疟的质疑、“柴胡截疟”论对后世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张锡纯的观点予以阐述。张锡纯在研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将“寒热邪气”阐发为少阳外感之邪,将疟邪定位在少阳经,或以柴胡为君药,或以柴胡为臣使之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本病而取效,得出“方中无不用柴胡也”之结论,从而确立了柴胡在治疗疟疾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同样具有治疟作用的青蒿,张锡纯明确提出青蒿不能代替柴胡,其原因是疟邪可通过柴胡的升发之性透膈而出,而青蒿不具备此功用。后世医家应用柴胡类方药治疗疟病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于柴胡是否有直接抗疟的作用仍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金匾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中云;“疟多寒者,名日北疟。”由于收为阴类,牡为阳底,所以导致理解“收疟”的病机多与明寒、阳虚有关。承之者如第五版《金匾要略讲义》、《简明中医辞典》等等。可仲景所言并非如此,于斯试将掘识浅析于次。首先当从仲景论方药组成去探析“收疟”病机非为寒:蜀漆散方中仅有三味药物组成,其中蜀漆为主药,性味如《本草求真》云:“常山,辛苦而寒……根即蜀漆。”功用如《本经》云“主伤寒寒热,热发湿疟”。仲景在方注中亦明文指出。“温疟加蜀漆半分。”可见蜀漆治疗的是温热之邪所致疟病;再看方中龙…  相似文献   

5.
邢梦秋 《河北中医》2004,26(11):868-868
柴胡劫肝阴之说,元明之后,论者颇多。人们对此早有不同的看法。当前,肝病较多,柴胡在临床应用广泛,因而“柴胡劫肝阴”问题仍为人们关注。自从《神农本草经》而后。论柴胡功能综合有:长于和解,能引邪外出,升阳举陷,引药上行,疏肝解郁,理气而和血,祛邪以养正。在临床运用时能入和、汗、下、补、泻火、滋阴诸剂。  相似文献   

6.
“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一语,见叶天士《幼科要略》论疟一节。笔者早年囿于叶氏之说,治温热病极少用葛根。后读谢映庐撰《得心集医案·头痛门》治阳明风热所引起的眉棱骨痛,药仅石膏、生地、石斛、丹皮、葛根五味,一剂而愈,顿有所悟,试之辄效。中年以后,读书稍多,临症亦有粗浅体会,认为葛根治疗温热暑湿诸病,若用之得当,绝无竭胃汁之弊。除上述诸贤之成法常用于临床之外,个人尚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福建名医俞宜年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曾针对“柴胡不劫肝阴”之说,撰写《为柴胡辨冤》一文收入《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一书中,从中可以发现当年不少医患受“柴胡劫肝阴”之说迷惑甚深…。晚清福建寿宁名医郭彭年(1843~1908),光绪年问悬壶台江。有一举子温冠春,因日夜苦读,而成鼻衄,有时出血盈碗,长时方止,多方延医不效。  相似文献   

8.
张雪娟  董旭  李清文 《河北中医》2002,24(5):363-364
柴胡性微寒 ,味苦 ,归肝、胆、心包、三焦经。《神农本草经》曰 :柴胡“主治心腹邪气 ,去胃肠中结气 ,饮食积聚 ,推陈至新”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 ,平肝、胆、三焦、心包相火 ,及头痛 ,眩晕头昏 ,赤痛障翳 ,耳聋鸣 ,诸疟……” ;《本草正义》曰 :“用其凉散 ,平肝之热。其性凉 ,故寒热往来 ,肌表潮热 ,肝胆火炎 ,胸胁痛结 ,兼治疮痛 ,血室受热 ;其性散 ,故主伤寒邪热未解 ,温痛热盛 ,少阳头痛 ,肝经郁证。”其气味俱薄 ,轻清升散 ,善疏泄条达 ,能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眼与肝、胆、三焦等脏腑均有关系。《灵枢·大惑论》说 :…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10.
对柴胡窃肝阴一说,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现教科书及近贤多倾向这一观点。查阅中药学教材,提及阴亏津少、肝阳上亢不宜使用。岳美中氏云:“不知柴胡为解郁疏肝专闰之材,若恝置不用,是治肝病药法中之一大损失。然在使用柴胡时,亦宜注意它的适应范围,无论外感或内伤病,若舌无苔或绛或干,或淡红嫩红,脉细数或沉数,均属肝阴不足,当然不宜滥投柴胡。只允许在舌苔白润,脉弦或濡,并有柴胡证,方可应用。”(《新医药资料》肝病用药法4∶7 1977)。笔者认为柴胡无窃阴的副作用,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没有慢性肝炎的记载。其辨证论治是围绕着胁痛的范畴。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索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刺热》说:“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按胁痛的特征,常分为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阻滞、肝阴不足等证型。其治法常采用硫肝理气、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通络、滋阴等。我在1982年前治慢性肝炎,以解毒为中心;用清热解毒药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活血等。方如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造遥散等一系列苦寒辛散性味之药物。“老病号”见到处方就问;…  相似文献   

12.
前人治男科病多以治肾为常法,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藏精气为生殖发育之源。故有“男子治肾,女子治肝”之说。但在临床上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男科诸病者亦多,如明代医家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载:“龙胆泻肝场,治阴囊肿痛、或溃栏作痛、或睾丸悬挂及一切湿痒、腥臭等症”。验之临床,只要谨守病机,每多获良效。本文将对此方治疗男科请病的病机作一分析,使之应用此方切中病机,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龙胆泻肝汤药物组成特点龙胆泻肝汤始出自金元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所组成。《…  相似文献   

13.
柴胡味辛、苦、微寒,性平,归心胞络、肝、三焦、胆经。《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柴胡本为气分之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柴胡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中之脏,故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同时,柴胡在临床中只要配伍得宜,可用于各种“发热”之证。这即是《药性论》所云:“主时疾内外热不解”。现就柴胡在三阳病发热中的运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柴胡汤原载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自芍、大黄、生姜、大枣八味组成。方中柴、芩、夏以和少阳,大黄、枳实以通阳明,乃有表有里,少阳、阳明合治之方,故周禹载曰:“大柴胡总以少阳为主治,而复有里者也。”但“少阳之上,火气治之”,火盛则灼阴,故加芍药以滋肝家之木,而收炎上之火。而方中生姜,与黄芩相配则消痞而寓  相似文献   

15.
<正>"柴胡劫肝阴"之说首见于李北海重刊张司农《伤暑全书·序》:"柴胡劫肝阴,葛根耗胃汁。"其后叶天士《幼科要略·虐门》曾应用,王孟英亦大肆渲染,导致后来影响颇大。然而柴胡是否劫肝阴近人多有异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范畴。《内经》中有“酸入肝”、“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亦有“夫肝之病补用酸”的记载 ,均提示酸味药能补肝、泻肝 ,具有补肝之体阴不足及泻肝之用阳有余的作用。临床辨治乙肝胁痛时 ,如随症加入酸味药 ,有利于较快消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迅速改善肝功能。1 气郁胁痛 ,白芍诃子功著气郁胁痛以胀痛和痛随情志变化增减为特征 ,属实证。因慢性肝病程长 ,气血耗散 ,体质虚弱 ,治宜疏泻兼收 ,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 ,加白芍、诃子 ,以加强柔肝敛肝的作…  相似文献   

17.
医案二则     
建中宫,治阴吹阴吹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师曰:“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指出本证之成因,是由大便闭塞,胃气下泄所致。针对谷气实的病机,仲景提出用润燥导下之“猪膏发煎”治之,使大便通利,则阴吹自止。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其脉因证治日趋完善。如有因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主以十全大补汤加升麻、柴胡,升提以治之;而因水饮停积中焦所成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说:“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  相似文献   

18.
秦平山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1):487-487
妇女阴痛症从肝论治225604江苏省高邮市张轩乡卫生院秦平山妇女阴痛症,主要表现是阴道拘急痛,有时牵引两侧少腹,轻则阵发性掣痛,重则刺痛难忍。病因多数与足厥阴肝经有关。《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胁……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属肝”。肝经...  相似文献   

19.
柴胡“劫阴”之说,最早是由金元时期的张洁古提出。后经叶天士、张山雷等人的发挥、有些医家便认为柴胡是“劫阴”之峻品,从而畏用柴胡。《伤寒论方解》说“自从张洁古、李东垣、缪仲醇诸前辈所倡柴胡‘升阳劫阴’的说法风行以后,柴胡的用途就于无形中缩小了。”其实柴胡“在黄芩配伍之下,是不会有什么升阳劫阴的副作用的。”林照辉,在1962年《中医杂志》第二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治疗妇科疾病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第318条,原文为:“少阳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条文所述多种症状系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致,治疗当疏肝解郁。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伤血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