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将1988~1998年收治的4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术后病例作淋巴引流区放疗,放疗量DT 25~30Gy,个别病例增加至DT 40Gy。结果 本组病例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93.7%、80%;Ⅱ期:82%、63.6%、60%;Ⅲ期33%、17%、0%。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淋巴引流区放疗,对晚期的应加用化疗,从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自1975年至1985年收治的69例Ⅰ,Ⅱ期扁桃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7例。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中度恶性37例,(53.6%),高度恶性32例,(46.4%),Ⅰ期20例,Ⅱ期49例。全组均用~(60)Co外照射,设双面颈联合野,双下颈及锁上淋巴区域均用前切线野。原发灶放疗剂量30~65Gy,预防剂量30~40Gy。32例放疗后辅用CTX,VCR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为58.0%(40/69),  相似文献   

3.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id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80年10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睾丸NHL26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17例,ⅡE期6例,ⅣE期3例。全部手术治疗。首程术后化疗24例,以CHOP方案为主,3~6周期,化疗加放疗9例,其中对盆腔/腹主动脉旁/阴囊等区域进行预防性放疗7例,针对病灶区放疗2例。阴囊区用9~12M eV电子线,其余用6~8MV-X线照射。照射剂量范围在36~50Gy,预防照射的平均剂量为40Gy。单纯手术和手术加放疗各1例。结果:全组一、三、五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6.0%、78.1%、52.0%和70.2%、55.3%、49.2%。总失败率为53.8%,其中对侧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率分别为15.4%、11.5%,腹膜后淋巴转移率19.2%。结论:睾丸NHL一般为中-高度恶性,结外器官和淋巴结受侵率高,睾丸和腹膜后区分别占结外器官和淋巴结受侵的首位。所有期别的睾丸NHL都应化疗。ⅠE、ⅡE期病例应常规行腹主动脉旁、同侧髂血管旁和阴囊区预防性照射。ⅢE、ⅣE期以化疗为主,残留病灶辅以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4.
陈志霄  张铁宁  胡烨 《中国肿瘤》2014,23(6):509-513
睾丸精原细胞瘤是青壮年男性的好发肿瘤之一。过去放疗一直是Ⅰ期及ⅡA/B期精原细胞瘤的术后标准治疗;但近年来Ⅰ期患者术后,密切随访、放疗、化疗均为可接受方案。ⅡA期术后标准治疗是放疗。ⅡB期可放疗或化疗。对于放疗患者,Ⅰ期可行单纯腹主动脉旁照射,或腹主动脉旁+同侧髂淋巴结区照射,剂量20Gy/10次,2周。Ⅱ期行腹主动脉旁+同侧髂淋巴结区照射20Gy/10次,2周,结束后针对病灶缩野加量至30Gy/15次。3周至36Gy/18次,3.6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综合治疗的几个预后因素。方法:1984年~1996年间我院放疗科收治2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均行患侧睾丸副睾切除加精索高位结扎,术后均采用放疗或化疗。结果:2年生存率Ⅰ期患者为83.3%(10/12)、Ⅱ期患者为100%(7/7)、Ⅳ期患者为0(0/2);5年生存率Ⅰ期患者为58.3%(7/8)、Ⅱ期患者为85.7%(6/7),Ⅳ期患者为0(0/1)。结论:Ⅰ期、Ⅱ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应行术后放疗,Ⅱ期应加用2~4周期化疗,综合治疗后可延长生存期。年龄对预后影响不明显,单纯化疗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3年至 1999年 ,对 3 0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 ,设“狗腿子野”对膈下、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淋巴结引流区行预防照射 ,每次DT1 5~ 1 8Gy ,总DT2 5~ 3 0Gy。结果 随访 1年半~ 7年 ,平均 4年 2个月 ,仅 1例在放疗后 4年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经再次放疗及全身化疗后治愈 ,其余患者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辅以“狗腿子野”放疗 ,治疗效果好 ,病人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将 1988~ 1998年收治的 4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术后病例作淋巴引流区放疗 ,放疗量DT 2 5~ 30Gy ,个别病例增加至DT 40Gy。结果 本组病例的 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Ⅰ期 97%、93 7%、80 %;Ⅱ期 :82 %、6 3 6 %、6 0 %;Ⅲ期 33%、17%、0 %。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淋巴引流区放疗 ,对晚期的应加用化疗 ,从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77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1-2007年收治的77例ⅠB2和ⅡA期(局部肿瘤>4 cm)宫颈癌患者先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阴道黏膜下0.5 cm(源旁1 cm)剂量20~30 Gy,10~12 Gy/次,1次/周],10~14 d后评价疗效并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治疗并发症、术后临床病理学特征、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前放疗后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8例.全组仪5例放疗后出现1、2级血液及胃肠道副反应.全组5年生存率为83%,盆腔复发率为12%.结论 术前阴道黏膜下0.5 cm腔内后装放疗20~30 Gy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生存率较高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率,是该期别肿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论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1992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Ⅰ期精原细胞瘤,7例行腹主动脉旁和腹股沟区分野照射,剂量30~50Cy。17例行“狗腿野”(不分野)照射,剂量25~35Gy。结果 1例病人放疗后2个月发生肺转移。无肾、膀胱、小肠等并发症。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隔下淋巴引流区“狗腿野”预防照射,剂量以25Gy为宜,阴囊不必照射。  相似文献   

10.
原发于咽淋巴环的非何杰金淋巴瘤——103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至1986年治疗103例原发于咽淋巴环的非何杰金淋巴瘤。中度恶性与高度恶性分别占58.3%和30%。放疗给予扩大的面颈联合野Dr40~55Gy/5~7w,锁骨区Dr40~55Gy/5~7w。Ⅰ、Ⅱ期中有53例单纯放疗,其余皆放疗加化疗。五年生存率Ⅰ~Ⅳ期别为93.3%,53.9%.36.4%和7.7%。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为期别,由于低度恶性病例少,恶性质与预后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1988年 5月~ 1995年 5月收治 10 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皆采用60 Co放射治疗。结果 :总 5年生存率为 79 6% ( 86/ 10 8)。其中Ⅰ期为 98 1% ( 53/ 54) ,Ⅱ期 80 6% ( 2 9/ 36) ,Ⅲ期 2 2 2 % ( 4 / 18) ,Ⅰ、Ⅲ期比较 (P <0 0 1)。术后至放疗间隔时间 <1个月为 98 3% ( 57/ 58) ,>1个月为 58 0 % ( 2 9/ 50 ) ,(p <0 0 5)。放射剂量以 2 6~ 35Gy者预后为最好 ,与 <2 5Gy和 >35Gy比较 (P <0 0 5)。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时机应在 1个月之内 ,放射剂量以 2 5~ 35Gy为佳 ;年龄及肿瘤部位对预后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睾丸切除术后确诊为非精原细胞瘤的病人,应根据病变程度的估计,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单纯使用放疗、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或化疗或它们的联合治疗。单纯放疗,五周内给予5500拉德能有效地根除淋巴结转移灶。照射野包括同侧髂窝腹股沟区及主动脉旁两个部位。睾丸切除术后单纯放疗治疗Ⅰ期和Ⅱ期病人其三至五年生存率各为75~90%和44~82%。Tyrrell 的一组29例Ⅱ期病人,放疗后12人发生了腹腔淋巴结转移。作者认为单纯放疗对Ⅱ期病人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13.
林厚 《肿瘤防治研究》1998,25(6):491-493
为了观察放疗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对我院1987年~1990年72例接受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1971年FIGO标准,Ⅰ期24例、Ⅱ期41例、Ⅲ期7例。病理分类:腺癌58例、腺鳞癌6例、透明细胞癌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96岁。治疗方法:全盆大野照射,盆腔中平面剂量为DT40GY~50GY,腔内治疗X点剂量20~40GY,A点剂量20GY~30GY。5例单纯体外照射、14例单纯腔内、53例体外加腔内。38例患者放疗后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部分病例无肿瘤残存。腔内放疗作为全盆外照后的补充放疗能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肿瘤。总五年存活率为52.6%,Ⅰ~Ⅱ期五年存活率为:Ⅰ期58%、Ⅱ期51.14%、Ⅲ期28.77%。单纯放疗可适用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不宜手术的患者。对病期较晚、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晚期患可行全量放疗,然后争取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为了提高单纯放疗疗效,在放射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全面的掌握肿瘤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4年3月至1988年10月采用液氮冷冻手术加放疗肺癌32例,其中原发他肺癌28例(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22例)。肺部转移性癌4例。冷冻摘除肿瘤术后一月开始放疗,对胸水较多或转移性肺癌先作全胸移动条野照射DT20~25Gy,再作局部加量照射15~20Gy。其余病例照射原发灶瘤床和纵隔DT50~60Gy。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前快速放射与手术治疗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1987年对228例食管癌分组治疗,Ⅰ组154例行术前快速放射,~(60)CoD_T20Gy/6次,每周5次,放疗后2~4周手术;Ⅱ组74例单纯手术。疗后1,3,5年生存率Ⅰ组为73.8%(110/149),35.7%(45/126)和30.1%(31/103),Ⅱ组为59.1%(42/71),30.8%(18/60)和25.0%(10/40)。Ⅰ、Ⅱ组术后死亡率分别7.8%和5.4%,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7%和8.5%,两组无差异。作者认为由于Ⅰ组病例Ⅲ、Ⅳ期占65.6%,Ⅱ组占27%,Ⅰ组治疗结果优于Ⅱ组,虽然生存率未产生统计学差异,但值得推广术前快速放疗。  相似文献   

16.
评价肾癌术后放疗的作用。1981年至1990年期间对肾细胞癌和紧孟癌患者共36例进行术后放疗,按Brady1983年分期。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Ⅳ期1例。术后2周至12周内开始放疗。采用60Co-r线或18MV-X线,照射剂量30-60Gy。5年生存率Ⅰ期90%周期80%、Ⅲ期50%,10年生存率Ⅰ期50%、Ⅱ期4O%、Ⅲ期20%。肾癌术后放疗是有益的,特别是对侵及邻近组织,淋巴结清扫不彻底者有积极治疗意义,并能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7.
以往、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多主张用放疗,按Pecham分类属于Ⅰ和Ⅱ_A期病人,在睾丸高位切除术后对所属区域淋巴结行放疗,其治愈率在90%以上,而对Ⅱ_B和Ⅲ期病人则疗效差。放疗的失败率分别为40~60%和70~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隐睾精原细胞瘤和阴囊睾丸精原细胞瘤预后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Y  Qian T  Y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74-75
目的分析腹股沟隐睾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提出治疗方法。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58~1991年治疗的43例患者。根据我院精原细胞瘤分期标准,Ⅰ期33例,Ⅱ期8例,Ⅲ、Ⅳ期各1例。所有患者均经腹股沟隐睾肿瘤切除术,Ⅰ、Ⅱ期以放射治疗为主,Ⅲ及Ⅳ期各1例分别行放疗或化疗。结果全组总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0%和90.3%,相应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1%和85.3%。Ⅰ期5年、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Ⅱ期为75.0%和60.0%。2例复发,经放疗治愈。结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腹股沟隐睾精原细胞瘤预后较好,和阴囊睾丸精原细胞瘤相似。建议对Ⅰ期、Ⅱ期早行术后腹主动脉旁和同侧盆腔淋巴结照射。当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或原发肿瘤明显侵及腹股沟周围组织时,再行腹股沟照射。  相似文献   

19.
探讨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3年至1999年,对30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设“狗腿子野“以对膈下、腹主动脉旁同侧髂血管淋巴结引流区行预防照射,每次DT1.5-1.8Gy,总DT25-30Gy。结果:随访1年半-7年,平均4年2个月,仅1例在放疗后4年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经再次放疗及全向化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辅以“狗腿子野”放疗,治疗效果好,病人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0.
1975年3月至1987年12月我院收治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例109例,Ⅰ期73例,Ⅱ期28例,Ⅲ期5例,Ⅳ期3例。治疗方法均为术后加放疗,中晚期的13例会并N-甲酰溶肉瘤素化疗,预后与分期有关。3、5、8年生存率为82.6%、771%、66.7%。主要死因为血道转移.1987年以后对ⅡB期、Ⅲ期于放疗前后采用了以顺铂为主的有计划的联合化疗。结果提示:对于Ⅰ、ⅡA。期患者,单纯隔下放疗即可,ⅡB。、Ⅲ期应放疗合并卡铂为主的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