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包括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其合并症与病死率很高,有关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近来诸多研究发现CRF患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后者在CRF中尤其在其进展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微炎症状态既有别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亦不同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反应状态。慢性微炎症反应状态与CRF时心血管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RF预后的可靠指标,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Case Report Form,CRF)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参与CRF发生、发展及恶化的全程,及早寻求减轻炎症反应,对防止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重要意义。目前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病尚不明确,其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CRF"微炎症状态"与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脂)等相关文献梳理后,从中医学"痰-瘀-虚"模式探讨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病,从而为临床治疗CRF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微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微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以CRF"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微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切人点,结合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及其在CR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理解巾医学"毒邪"与微炎症的关系及在cRF中作用的病机,探讨中医治疗cRF从毒邪立论的思路与方法.结果 毒损肾络是CRF微炎症状态的病理基础,并贯穿cRF微炎症状态的始终.炎症因子的作用与中医学的"毒随邪生、变由毒起、毒损肾络"观点相一致.结论 解毒通络、健脾补肾法重在保肾,清除毒素,可抑制炎症因子在CRF中的致病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CRF)中医并无此病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应属于中医"关格"的范畴. 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疗法,其疗法大体有:营养疗法、内科保守治疗、透析疗法、血液净化、肾移植术等.中医中药对CRF的保守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自50年代天津、60年代南京等陆续报导以来,中医治疗CRF的疗效已被承认,特别是大黄治疗CRF的机理已被接受,为非透析疗法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RF CKD分期Ⅲ~Ⅳ期非透析患者15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F)的浓度并根据其浓度分为微炎症状态组(56例)和非微炎症状态组(94例),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肾功能水平。结果微炎症状态组较非微炎症状态组肾功能下降明显。结论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控制微炎症状态对CRF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2)和血液净化组(n=9),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48h、72h后APACHE11评分、血肌酐(SCr)、淀粉酶(AMS)、血气分析、TNF-α、IL-1、IL-6、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72h后,血液净化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清除血肌酐、降低淀粉酶及纠正酸中毒方面,血液净化治疗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血液净化治疗组S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着下降(P〈0.05)。血液净化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数值上小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清除SAP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以及有毒代谢产物,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继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经验采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属于祖国医学中"虚劳"、"水毒证"等范畴.虽然肾脏移植手术和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为CRF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技术复杂,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难以普遍推广.著名中医任继学教授从医50余年,对CRF有着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CRF非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CRF患者共45例治疗前的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IL-6、TNF-α与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01)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P<0.001)。2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RF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尿毒清联合结肠透析能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起到延缓肾衰竭速度及保护残存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苏叶地黄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CRF患者68例,辨证均为脾肾两虚兼湿浊证,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苏叶地黄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1、TNF-α、IL-6、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苏叶地黄汤能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CKD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改善微炎症状态是延缓慢性肾脏病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西医对CKD微炎症状态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改善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文章主要探讨微炎症状态对CKD患者的临床影响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严重时可加重CRF进程,导致肾功能恶化、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故改善CRF微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虚气留滞”是CRF微炎症状态的基本病机,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以不同的形式影响CRF的形成与转归。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优势,在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笔者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从微炎症状态与CRF的关系、中医对CRF微炎症状态的认识及其中药防治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提出脾肾衰微(虚气)为CRF微炎症状态发病之本,瘀浊毒邪(留滞)为其发病之标,虚气与留滞相互胶着,互为因果,呈螺旋式发展,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中药多具有补益脾肾、袪瘀泄浊之功效,通过下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微炎症指标,从根本上祛除或因脾肾虚衰衍生的病理废物,减轻微炎症状态,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而达到祛邪外出、保护肾功能的目的,可为临床治疗CRF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患者的临床观察,阐明CRF患者免疫炎症损伤与中医病症相关性及揭示黑地黄丸干预机制。方法随机设黑地黄丸、尿毒清组,每组30人,分别予黑地黄丸、尿毒清干预,同等条件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肾功能(BUN、Scr、Cc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炎性因子(TNF-ɑ、IL-6、CRP)水平。结果黑地黄丸有效降低BUN、Scr及升高Ccr水平,提高CD3、CD4及CD3/CD4比值水平,降低CD8水平,且减低炎性因子IL-1、TNF-α,CRP水平。结论地黄丸对CRF患者肾功能具保护功能,对"微炎症"具良好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通过纠正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抑制炎性因子的致炎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CRF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CRF患者因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而蓄积于体内,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屏障,加剧肠源性尿毒素的合成并蓄积于血液中,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加剧CRF的病程进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靶向治疗CR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中医认为肾病及肠,从肠治肾,脾肾与CRF的发病及肠道菌群最为密切,中药以其多靶点、多效应及多成分作用于“肠-肾轴”在CRF临床治疗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可明显延缓CRF的进程,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肠道菌群和CRF的相关性,结合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和梳理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CRF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发生率更高。是导致MHD患者营养不良、难治性贫血、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整体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但目前临床上对此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故本文通过总结微炎症状态的研究现状,以期发现更多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毁损,最终发展而成,预后严重。晚期药物治疗不理想,而主要依靠血液净化及肾脏移植等替代疗法治疗。因而有必要加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的防治,以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程进展。笔者应用解毒活血汤治疗30例CRF患者,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RF)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肾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CRF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每周结肠透析3次,隔日1次,结肠透析后以解毒泄浊颗粒肠道保留灌肠治疗3d;对照组予以解毒泄浊颗粒灌肠,每日1次。2组同时予对症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肌酐及相关微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CRF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功能及血清CD_4~+/CD_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CRF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CD_4~+、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职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泄浊方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治疗CRF,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