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与肾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肿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行肿瘤手术治疗者9例,术后行放疗化疗治疗者5例,因输尿管肾盂积水行输尿管支架治疗者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者8例。5例急性肾衰竭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14例患者放弃治疗;11例患者死亡。生存期限7 d~7年不等。结论肿瘤与肾损害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基础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干预。肿瘤合并肾损害治疗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不能手术者应尽早化疗或放疗。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定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疗效的措施。方法 心脏手术病人发生ARF29例,术前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20例。术前肾功能正常21例,氮质血症8例。全组采用早期强化利尿治疗,最后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早期或晚期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全组药物治愈14例,透析治疗15例。透析治疗存活8例,死亡7例。透析治疗病例中,腹膜透析8例,存活6例,死亡2例;其中早期腹透7例,存活6例,死亡1例,晚期腹透1例,死亡。血液透析7例,存活2例,死亡5例;其中早期血透3例,存活2例,死亡1例,晚期血透4例,全部死亡。结论 提高心脏手术后ARF疗效的方法是及时诊断、尽早治疗、强化利尿和积极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做为常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性中毒及其他疾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肾替代治疗中移植固然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好办法,但是并不影响血液透析的发展,反可促进透析技术的提高。现将我院血透室2002年3月~2005年8月260例患者7000次血透急性并发症及处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0例透析患者,其中男性173例,女性87例,年龄17~106岁。急性肾功能衰竭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67例,急性中毒及其他疾病51例。维持性透析病程最短半年,最长7年(现维持性血透中),平均透析疗…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常见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小儿腹膜后肿瘤及2例巨大肾盂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25a。肾母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畸胎瘤l例。胎中胎合并畸胎瘤l例。巨大肾盂积水2例。全部病例均作包块切除术,术中死亡1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存活2a以上。良性病例均存活。术前应用抑肽酶4例。结论:小儿腹膜后肿瘤术前有时很难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是首选治疗。应用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恶性肿瘤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华峰 《中国医刊》2001,36(11):32-33
胰腺损伤较少见 ,我院自 1995~ 1998年共收治胰腺损伤 30例 ,通过对 30例临床观察 ,对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预防等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5~ 60岁。致伤原因 :车祸 13例 ,井下炭车撞伤 15例 ,木杆砸伤 2例。单纯胰腺损伤 5例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 5例。其中合并 1个脏器损伤 10例 ,合并 2个脏器损伤 10例 ,合并 3个以上脏器损伤 5例 ,其中术后死亡 3例。术后存活时间最短为 12小时 ,死于多器官衰竭 ,术后存活时间最长为 5 0天 ,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另2例形成胰瘘 ,经有效引流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人血透长期生活问题。方法 将32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行规律性充分血透。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存活组存活5a者10例,6a者7例,7a以上者4例。结论 早期充分有效血透可减少差发症,提高 生育率。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5例雷公藤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表明从服药到出现肾损害的时间,最短1天,最长18天,有6例超过10天。提出雷公藤中毒可引起延期肾损害,并有累积性中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匡彬 《当代医学》2010,16(16):41-42
目的观察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急性加重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CRF急剧加重患者78例临床资料。结果导致CRF加重的因素:感染30例(呼吸系统14例、泌尿系统11例、消化系统5例);血压波动18例(明显增高14例,显著降低4例;因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肾功能恶化者17例;药物有关7例;其他6例。予综合治疗后63例病情有缓解,血肌酐由加重期(398.78±89.45)μmol/L降至(267.67±67.56)μmol/L;15例病情进行血透治疗,9例血肌酐降至(254.78±43.48)μmol/L,继续维持性透析3例;死亡1例。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CRF急性加重,CRF急性加重治疗前后相比较,虽然肾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还是有所下降(267.67±67.56)VS(212.67±45.56)mol/L,维持性透析治疗3例;死亡1例,部分患者所致肾损害有不可逆转加重趋势,所以要重视各种原因在CRF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泌尿系恶性肿瘤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易合并恶性肿瘤 ,其肿瘤发病率约为年龄匹配的非CRF人群的 2 - 7倍[1] 。可能发生的肿瘤包括泌尿系肿瘤、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 ,其中泌尿系肿瘤最为多见。现对我科 2例CRF合并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情况 ,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 1,女性 ,6 2岁 ,慢性肾炎并CRF ,于我科血液透析中心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 6 0个月余。 12个月前出现肉眼血尿 ,经对症治疗无效 ,1周后经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膀胱癌 ,病理报告为移行细胞癌 ,分级为原位癌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术后接受膀胱内灌注化疗 ,经随访 12个…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和广泛普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依靠透析长期存活已成为现实.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十分常见,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重者导致死亡.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当血清白蛋白从40g/L以上降至30~35g/L时[1],每年的相对死亡率增加5倍,所以早期对营养不良的护理干预,以及科学合理的调整病人的营养标准,对提高CRF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长期血透5年以上38例病人进行营养管理及护理干预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33例脑肿瘤中医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肿瘤有效途径.[方法]对133例临床明确诊断为脑肿瘤手术后或手术+放化疗后患者采用以熄风清热、化痰散结、祛瘀通络为主,佐以滋补肝肾中草药治疗.[结果]对133例各型肿瘤患者进行了随访统计,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0年,仍在参加工作,存活时间最短者仅3年2个月.[结论]中草药治疗脑肿瘤病具有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分为HD+HP组和HD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抽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氯(CL^-),血清钙(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24例HD+Hp患者中治愈16例,明显好转4例,无效4例。12例HD患者中治愈6例,死亡6例。HD+HP组治愈率明显高于HD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钾和血清钠均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HD+HP组治疗前后p2-MG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单纯HD组治疗前后β2-MG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D+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治疗老年人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73例老年人慢性肾衰患者伴有相关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低血压的纠正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使干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生脉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慢性肾衰患者的透析相关低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健脾补肾为主、佐以化瘀祛 浊中药组成的康肾片对慢性肾衰维持血透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80例慢性肾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成康肾片治疗组(简称中药组)和单纯血透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两组在对症处理相同、血透相关因素一致条件下维持血透治疗,中药治疗组同时服用康肾片。系统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SCr) 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平均每周透析次数、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透析生存率、电解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比对照组SCr、BUN均降低(P<0.01),平均每周透析次数减少(P<0.05),长期透析充分性提高(P<0.01),营养指标改善(P<0.01),高磷状态降低(P<0.01),细胞免疫功能提高(P<0.01)。透析生存率延长(P<0.01或P<0.05)。[结论]康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维持血透患者,具有提高患者长期透析充分性和减少透析次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高磷状态,提高患者透析生存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衰系列方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CRF)血透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肾衰系列方药(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肾衰灌肠液)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30例,并与单纯血透组30例、胶囊配合血透组(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30例;灌肠配合血透组(肾衰灌肠液)30例对照观察.[结果]肾衰系列方配合血透组、胶囊配合血透组、灌肠配合血透组在延长血透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纯血透组(P<0.05).[结论]肾衰系列方药能延长透析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血透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透析方法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降钙素(calcitionin,CT)、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等的变化规律,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12例和LFHD组18例,连续观察4周。健康成人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BGP、CT、PTH、β2-MG及透析4周后PTH、β2-MG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BGP、PTH、β2-MG及P3-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CT和Ca2+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和P〈0.05) LFHD组透析后β2-MG升高(P〈0.01),HFHD组降低(P〈0.01) BGP、PTH在HFHD组下降更明显(P〈0.01),CT在透析前后LFHD组升高,HFHD组降低(P〈0.01) 透析前、后和透析4周后PTH、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HD组患者皮肤瘙痒、关节疼痛、抽搐、肌肉痉挛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可用于普通透析,且透析效果更好,对清除PTH、β2-MG等大分子物质效果显著,优于LFHD。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将150例CR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BUN、Scr、CCr)、炎性指标(TNF-α、IL-6、IL-8)、胃肠激素(GAS、Leptin、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联合杏丁注射液治疗CRF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89名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体内IgG型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H-PF4)抗体发生率,并探讨该抗体的作用。 [方法] 取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gG型抗H-PF4抗体。 [结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有8名患者IgG型抗H-PF4抗体阳性(8/89,8.9%),其中有3人发生了血栓性并发症,抗体阳性组中动静脉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3/8 vs 8/81, p<0.05)。 [结论] IgG型抗H-PF4抗体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影响.[方法]将肾移植术后发生ATN的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使用环孢素A、泼尼松、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需要采用护肝、保护胃粘膜及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在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清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较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内发生2例次急性排斥反应(AR),对照组发生1例次AR,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能促进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黄藿苓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 istar大鼠灌服腺嘌呤复制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检测肾功能、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并观察大黄藿苓汤的影响。[结果]给药1、2组肾脏病理改变较模型对照组轻;尿素氮、肌酐、尿酸均较模型对照组低(P<0.05);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DG F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黄藿苓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PDGF表达,进而抑制肾脏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