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微生物与种植体周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整合牙种植体近年来在口腔义齿修复、颌面整形、正畸等各领域显示出最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种植失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推广应用。失败种植体软、硬组织的病理改变统称为种植体周炎”。关于其发病原因,除已公认的力学创伤因素外,口腔微生物致病学说的提出日渐受到关注。局部及全身抗菌素治疗可使种植体周炎症状缓解甚至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一种新的“图钉”样钛合金表面种植体的稳定性。方法 新的表面钛合金种植体,直径8.0mm,最大厚度2.0mm,钉状突起的底部直径为1.0mm,高1.5mm。在3只成年新西兰兔两侧后肢的胫骨处总共植入24个种植体。45天后,把24个种植体分成3组,每组8个。三组分别受力100克、200克和不受力。在每个种植体受力前、受力30天后分别测量其与定位钉之间的距离;受力30天后测量将表面种植体去除的最小剪切力,HE染色,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结果①除了一个在加力过程中由于误操造成脱落外,其余23个种植表面种植体均固住良好。②以定位钉为标准,100克受力组、200克受力组和不受力组的种植体在受力实验前后的平均位移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三组种植体受力后去除种植体的最小剪切力,最小为18.59N;最大为57.13N,实验三组间以及两两之间去除种植体的最小剪切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大体标本和X光片中,可以见到骨组织将盘状种植体部分覆盖。⑤组织学切片显示:骨与种植体接触面有新骨形成,同时新骨沿着种植体的表面生长,并且覆盖了部分的种植体表。结论“图钉”样钛舍金表面种植体在兔的实验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预测试种植体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不同时期龈沟液(PISF)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A(丝线持续结扎4周)和实验组B(结扎2月后去除丝线并进行洁治),以口腔内另--N不进行丝线结扎的种植体为对照组。各组种植体分别在丝线结扎时(基点)和基点后1周、2月、3月和4月时记录牙周袋深度(PPD)、菌斑指数(PI)和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采集PISF,检测PISF的量以及其中MCP-1的水平。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别种植体各项临床指标、PISF量以及其中MCP-1水平的差异。结果:种植体周围炎早期,种植体周围PI和MBI均出现明显改变,在种植体周围炎中晚期,PI和MBI无明显变化,而PPD出现改变。在临床指标出现改变前,PISF的量以及其中MCP-1的水平开始变化。PISF的量在炎症早期随时间增加,炎症的中晚期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洁治后PISF量降低。MCP-1的变化规律与PISF的量相似,与PISF的量呈正相关。结论:MCP-1在种植体周围炎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状况,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种植体周围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螺纹顶角角度对牙柱状螺旋根骨内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有限元法,对成人上中切牙柱状螺旋钛合金根骨内种植体四种不同螺纹顶角角度在支持组织内产生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螺纹顶角角度的改变,可以导致种植体在支持组织内应力分布水平的变化。螺纹顶角为60°的种植体应力分布较合理,为种植体设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植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并延长行使功能时间,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当菌斑指数升高,种植体周龈组织指数、牙周袋深度均有明显改变;同时也可导致种植体周龈下微生物的改变,随着菌斑堆积时间延长,龈下菌群的改变也越明显,主要表现为可动菌和螺旋体数量的增加。针对以上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素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新的“图钉”样钛合金表面种植体,并且检测其与骨组织的结合情况。方法:新的表面钛种植体,直径8.0 mm,最大厚度2.0 mm,形态犹如“图钉”。在3只成年新西兰兔两侧上颌骨内植入“图钉”样钛合金表面种植体,共6个,45 d后,安装上部结构,30 d后照X线片。使用生物力学测力仪,测量将表面种植体去除的最小剪切力。同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变化。结果:6个种植体均固位良好。去除种植体需要的平均剪切力37.1 N(23.5 N~46.8 N)。组织学切片显示骨与种植体接触面有新骨形成,同时新骨沿种植体表面生长,覆盖部分种植体表面,覆盖的骨组织都是新生骨。结论:“图钉”样钛合金表面种植体与兔上颌骨结合良好,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7.
采用ARIES-Ⅱ图象分析系统,对100枚已植入颌骨内的牙种植体X线片数字图象中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宽度值,间隙灰度值,牙槽骨高度值进行了计算机测量。结果表明牙种植体受载后在颌骨内经历了骨的吸收与重建,其骨高度的改变于一年后趋于稳定进入正常生理改变,间隙宽度变化与时间成象机相关。间隙灰度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CDIC柱状螺纺种植体系统—临床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DIC柱状螺纹种植体系统,是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研制的新一代纯钛种植体系统,临床应用技术是一个成功的种植体系的“软件”。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系统临床操作 临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牙科钛种植体粗糙表面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科钛种植体粗糙表面回顾李德华综述刘宝林审校牙科种植体应用于临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Bronemark引入“骨融合/整合”(Osseo-integrat-ion)概念,使其五年成功率达到:下颌99%,上颌85%[1],这标志着牙种植体临床应用已趋向...  相似文献   

10.
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过程中,观察上颌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成年上颌前突患者15例,应用上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观察种植体和切牙在矢状方向上的位置改变,通过模型测量的方法观察上颌第一磨牙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8枚种植体在矢状面上的位置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上颌切牙切端平均水平内收6.99mm,在垂直方向上位置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颗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向移动、旋转和倾斜移动,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种植修复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引发了种植骨结合领域的研究热潮。种植体表面经过处理,可改变其表面性能,从而促进骨结合的形成,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本文对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多种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黄金比例在上颌窦外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种植科上颌磨牙缺失且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约2.0~5.0 mm的患者15例,进行上颌窦外提升术。采用黄金比例确定种植体长度为11~12 mm,行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追踪其术后3~6个月愈合及骨结合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共植入21颗种植体,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影像学检查可见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无1例患者发生上颌窦炎、种植体松动、脱落或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行种植修复,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色泽、形态、质地无改变。结论: 运用黄金比例在上颌窦外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可有效解决上颌后牙区RBH严重不足问题,为种植体长度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ARIES-II图象分析系统 ,对100枚已植入颌骨内的牙种植体X线片数字图象中的种植体周围间隙宽度值、间隙灰度值、牙槽骨高度值进行了计算机测量。结果表明牙种植体受载后在颌骨内经历了骨的吸收与重建 ,其骨高度的改变于一年后趋于稳定进入正常生理改变 ,间隙宽度变化与时间成负相关 ,间隙灰度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病理改变的早期诊断 ,为牙种植体周围结构X线图象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5.
CDIC柱状螺纹种植体系统-临床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CDIC柱状螺纹种植体系统 ,是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中心研制的新一代纯钛种植体系统 ,临床应用技术是一个成功的种植体系统的“软件”。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系统临床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钛种植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在口腔修复中被广泛使用.已知种植体表面形貌、理化特性对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整合具有积极意义,表面形貌改变后其相关理化特性也会随之改变.而通过仿生纳米结构的制备进行种植体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的粘附、形成特定纤维走行等,是延长种植体寿命的方法之一.本文将主要对钛表面纳米结构如何...  相似文献   

17.
牙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种植术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种植体周围微生态失衡易造成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进而导致种植失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了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种植体周围微生物和种植体周围炎症相关微生物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种植体周围疾病的风险,因此寻找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核心微生物组”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AD/CAE软件的自适应和无缝参数传递功能,建立可自动改变直径和长度的微种植体下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微种植体的生物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和选择提供快捷灵活的平台。方法:利用Pro/E软件,根据微种植体相关参数以及松质骨、皮质骨的几何外形,建立可以自适应改变的微种植体骨块实体模型,设定微种植体的直径(D)和长度(L)为变量,变化范围分别为D(0.5mm~1.0mm),L(5.0mm~13.0mm),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单元划分及模型准确性检测。结果:建立了可以自适应改变微种植体参数的下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CAD/CAE软件的自适应和无缝参数传递功能,可以建立复杂的微种植体以及下颌骨骨块装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9.
种植体即刻负载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种植体即刻负载技术有益于缩短种植手术与修复的“等待期”,及时满足患者的美观和咀嚼要求,进一步扩大种植义齿临床适应症,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CDIC种植体植入23例牙缺失患者,共植入49枚种植体,术后一周内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经检测种植体动度、GI及有无种植体周围炎、口腔全景片等指标,评价临床成功率。结果:随访1-6年,23例患者中,仅一例患者的一枚植体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均获临床成功,临床成功率为97.96%。结论:即刻负载修复病例的选择应为牙槽嵴丰满之中青年患者,种植体周围应有足够的骨壁包绕,以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从黏骨膜瓣环切至种植体窝洞预备,都应贯彻“宁小勿大”原则,增加种植体的嵌合能力。一期法、非翻瓣式手术有利于软组织愈合,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机率。前牙即刻加载修复时,多枚种植体的连冠(T-T)修复优于单枚种植体修复,后牙即刻加载适用于2颗以上的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可以分散殆力,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牙种植体即刻负重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种植体即刻负重技术有益于缩短种植手术与修复的“等待期”,及时满足美观和咀嚼要求,进一步扩大种植义齿临床适应证。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操作技巧,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CDIC种植体植入23例牙缺失患者,共植入49枚种植体,术后1周内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经检测种植体动度、GI及有无种植体周围炎、口腔全景片等指标,评价临床成功率。结果:随访1-6年,23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的1枚种植体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均获临床成功,临床成功率为98%。结论:即刻负重修复患者应为牙槽嵴丰满之中青年患者.种植体周围应有足够的骨壁包绕,以增加初期稳定性。从黏骨膜瓣环切至种植体窝洞预备,都应贯彻“宁小勿大”原则,增加种植体的嵌合能力。一期法、非翻瓣式手术有利于软组织愈合,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几率:前牙即刻负重修复时,多枚种植体的连冠(T-T)修复优于单枚种植体修复,后牙即刻负重适用于2颗以上的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以分散[牙合]力,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