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成人合并Kendy's Ⅱ类牙列缺损的错略畸形方法: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牙he畸形、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铪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在矫正治疗结束后,根据情况进行种植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合并牙列缺失的错略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不仅是有效、可行;而且可一并修复牙列缺失.  相似文献   

2.
种植体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不同程度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在排齐牙齿和纠正咬合关系的同时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并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在缺牙区共植入76枚种植体,随访时间12~48个月,除2枚种植体因种植体周围炎被拔除外,其余74枚种植体均稳定无松动,种植体平均承载32个月,累计成功率为97.4%。结论对于牙列缺损伴错畸形的患者,采用正畸与种植义齿联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种植体支抗矫正错He畸形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He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Ⅱ类牙He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外科种植支抗在正畸、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并在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Angle Ⅱ类牙he畸形,合并牙列缺损,无法常规使用磨牙或根本无磨牙作为支抗的14例患者.选用种植体植入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he畸形,并存此基础上修复牙列缺损,结果:腭部植入的支抗种植体,种植体支持的后牙未见明显近中移位,前牙内收6~8mm。在颊部颧牙槽嵴处植入的支抗种植体,3例失败。5例成人Angle Ⅱ类Ⅰ、Ⅱ分类错he畸形.同时合并下颌Kennedy Ⅱ类牙列缺失的病例,至8~10个月正畸治疗基本结束,植入的牙种植体未发现移位:正畸效果明显,下前牙内收达约6~8mm、下前牙排齐、中线纠正,下前牙间隙关闭。再利用原牙种植体,重新制作种植修复体,修复缺牙,恢复牙列的完整性。结论:在缺乏支抗的正畸、修复病例的治疗中,使用种植体支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基于246只牙种植体植入的临床经验,获得近期疗效为97.1%的成功率,提出在目前的普通设备及条件下,提高牙种植体成功率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示了进行牙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几项成功要点,为在我国各基层医疗单位更好普及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方法对Angle菌素Ⅱ类牙(牙合)畸形、无法常规使用磨牙作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从上颌颊部颧牙槽嵴以及硬腭前份植入上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牙合)畸形,观察其可行性及疗效.结果对大部份病例都是极为有效的尝试.结论对Angle Ⅱ类牙(牙合)畸形的矫正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微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angleⅠ类双颌前突和kngleⅡ上颌前突错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Angle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和10例AngleⅡ错[牙合]上颌前突患者,前者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后者拔出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微型种植体从颊部牙槽嵴分别植入上下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验畸形。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的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和前牙内收程度。结果:除1名患者因2枚种植体松动再次手术植入,2名患者因4枚种植体脱落拒绝再次植入而改用传统支抗外,其他病例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复袷、覆盖关系,患者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位置稳定,减少了口内矫治器附件,易于患者接受,疗效肯定,是某些严重错验畸形治疗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拔牙后立即植入钛牙种植体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6只成年杂种狗,在拔除双侧下颌前臼齿和第一臼齿后,立即植入螺旋状和叶状钛牙种植体。分别在植入后1,2,3个月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拔牙后立即植入牙种植体,能与骨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螺旋状种植体周围骨愈合较快。作者认为拔牙后立即植入牙种植体只要手术设计合理,操作正确,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炜 《口腔正畸学》2011,18(4):223-226
往第一部分已讨论了使用支抗种植体的适应证,支抗钉植入前的准备和植入后的检查等问题。在这部分将重点讨论支抗种植体的种类和主要结构;不同植入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植入微螺钉种植体的注意事项;临床中根据错[牙合]畸形的类型,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植入部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二期骨移植和骨整合种植体在唇腭裂畸形牙列修复中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该方法的优点,影响该方法成功的因素,包括二期骨移植的时机,移植骨量,移植体植入的最佳时机,二期骨移植与种植体植入之间的时间间隔,种植体因素和供体骨来源,以及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5 290 名中小学生牙列错牙合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开展牙列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和口腔预防保健工作,作者于2000-03、2001-03、2002-09、2003-94次对郑州市3所中小学共计5290名中小学生的牙列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常见伴发错[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病例,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虽然能够修复缺失牙余留的间隙,但很难达到美观、功能、稳定兼顾的效果。作者对12例伴发错[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正畸与固定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先正畸矫治错[牙合]畸形,调整咬合关系,调整余留牙与缺失牙在牙弓中的位置,以获得固定修复的适应症,然后对牙列缺损进行固定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研究即刻人工种植体的愈合,作者应用ITI系列的螺钉型种植体植入成犬的拨牙窝内进行了观察。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植入种植体,另一组植入种植体后,再植入骨松质,观察期分别为1、3个月。结果发现:种体植入后1个月有显著的新骨形成,有骨松质植入的标本上骨量明显增多。3个月的标本上,新生骨已成熟,骨量有所减少,有骨松质植入的标本与无骨松质植入的标本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体联合治疗下前牙先天缺失伴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200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15例下切牙缺失伴错畸形的患者行正畸治疗,开辟种植义齿修复间隙,然后行种植义齿修复缺失牙。结果经联合治疗后15例患者均获得正常的覆、覆盖关系和美观效果。共植入25枚种植体,随访时间12~24个月,均稳定无松动。结论正畸与种植体联合应用治疗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畸形,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二期骨移植和骨整合种植体在唇腭裂畸形牙列修复中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该方法的优点,影响该方法成功的因素,包括二期骨移植的时机、移植骨量、种植体植入的最佳时机、二期骨移植与种植体植入之间的时间间隔、种植体因素和供体骨来源,以及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畸技术联合种植修复技术治疗先天缺牙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例先天缺牙患者采用正畸技术集中间隙后植入14枚XIVE柱状螺纹纯钛种植体,治疗完成后用活动保持器保持。结果:14枚种植体经过12-3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失败,并且牙列的咬合关系保持良好。结论:正畸联合种植义齿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先天缺牙错[牙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将三种类型国产骨内牙种植体——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二段式种植体(HA-Ti),纯钛叶状种植体(Ti-Blade),纯钛螺旋状种植体(Ti-Screw)共35枚植入21例患者上下颌骨内,均已作永久性修复,临床观察19-48个月,除4枚已取出外,其余尚留于口中行使功能。作者认为,适当选择适应证,合理设计上部修复体对3种类型国产牙种植体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三种根型牙种植体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三种根型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分为即刻植入组与常规植入组,共为120例牙列缺损患者植入了160枚三种不同形状的根型种植体,对上述三类种植体的存留率进行了比较。结果:经半年至四年的临床观察,即刻植入组的存留率为90.0%,常规植入的存留率为96.9%,在即刻植入组,FRIALIT-2种植体的存留率(95.0%)高于IMZ种植体(80-%),在常规植入组,三种种植体的存留率基本一致。结论:常规植入组的疗效优于即刻植入组,即刻植入组中圆锥状FRIALIT-2种植体的疗效优于圆柱状的IMZ种植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的效果。方法:恒河猴6只随机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三个月植入牙种植体,切取标本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VBG组:术后12周移植骨与种植体之间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16周呈完整的骨性结合,NVBG组:术后12周其界面为纤维结缔组织,少量骨少梁,24周大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呈完整的骨性结合。结论:VBG或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均能形成骨性整合,但NVBG组形成较晚,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