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姜为佐餐的食品,也是常用药物,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姜经过不同加工炮制,可分为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姜汁6种,一般习惯称为"姜六药"。姜六药同出一物,功效却有所不同。生姜有发汗解表的功效。生姜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热饮,既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又可以用于胃寒疼痛。生姜还有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各种呕吐。近年来美日等国的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具有防氧化、抗衰老  相似文献   

2.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三大功效。因此,除做日常调料外,生姜在夏季可治疗不少病症。民间也有大最关于生姜益处的谚语,如“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吃萝卜早吃姜,郎中先生急得慌”,“家里备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等等。专家提醒,适屋喝姜汤不仅能预防“空调病”,而且对吹空调受凉引起的一些症状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治疗心系疾病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 Excel 2016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药性、药味、药效药物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以 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6.0行关联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 51首方剂,涉及中药 49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甘草、桂枝、生姜等;得到关联规则 20条,其中二项关联规则 3条,如“生姜、大枣”三项关联规则 14条,如“生姜、人参 +大枣”、四项关联规则 3条,如大枣 +生姜 +桂枝”聚类分析得到 9组,如“芍药”5个药对聚合组,“甘草、;其中有 4个单味药物组,“瓜蒌”等; 如网络链接关系网状图可见网络链接关系较强的有“生姜 -大枣”“半夏 +黄芩”“茯苓 +白术”等;“桂枝 -甘草”等;高频药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为“桂枝 -甘草”。结论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多注重温通心阳、调理气机、健脾补中、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4.
何鸿钦 《中国药业》2000,9(8):27-27
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固定,都是针对某证型疾病最一般的表现而设计的。临床上为适应各自不同的具体病证,除辨证选用中成药外,还可应用单味中草药或某些食物,制备成“药引”,送服相应的中成药,以获更佳疗效,这种方法为历代中医所习用。“药引”的种类很多,现将常用的“药引”制备与应用介绍如下。1 生姜 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取生姜片10~15g,水煎取汤,送服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中成药,有助药力、增疗效的作用。2 芦根 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之功效。取鲜芦根3…  相似文献   

5.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主并治第二十》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欠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细辛、当归、木通而成。方中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内外之寒;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更以木通引诸药入血脉而温经通络,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相似文献   

6.
姜不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调味品,也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1.生姜: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辛,微温.入脾、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名医别录>有:"生姜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祛痰下气".<药品化义>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祛秽气、通神明".用生姜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可与红糖煎服或泡服,也可加入辛温解表剂中增强发汗解表作用;治胃寒呕吐,可单用,还可随配伍之不同,治疗各种呕吐;取其温肺止咳之功,用于风寒客肺,咳嗽痰多;又可解鱼蟹中毒致吐泻,单用或配紫苏同煎.  相似文献   

7.
方药组成与方义:桂枝汤,是以桂枝、芍药、灸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柯琴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内经》谓:“风淫于内,以辛散之,以甘缓之”,此方是也。 方用桂枝为君,以散邪气而固卫,是辛甘发散为阳之义;芍药味酸性寒,能和荣气,退热、治身痛为臣;甘草、  相似文献   

8.
仲景《伤寒论》共有113方(缺禹余粮丸、实为112方),其中使用大枣者有37方,约占34%,故有研究的必要.大枣、性温,味甘平,质润多液,入脾胃二经.《甘草经》云:“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古人很早就已入药应用,民间亦为滋补营养之上品. 一、调和诸药:1.调营卫、以发散:《伤寒论》方中大枣常与生姜同用,温中散邪扶正的作用,如《伤寒论》发散剂桂枝汤类共  相似文献   

9.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源于《金匮要略》,其组成为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脉,主治素体虚弱,微风受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易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1]。  相似文献   

10.
<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中阴阳两虚所致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而设名方。仲景原文论述为:"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所组成,具有调和阴阳,潜阳固精之功效。其临床应用广泛,如自汗,心悸,眩晕,不寐,遗尿,等病症均有良好效果。笔者每于阴阳俱虚,固守失职之证应用,皆有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所载中成药药引的临床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2020年版)中成药所载中药药引的数目,对使用药引的中成药品种数、功效分类、药引种类和药引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版药典记载使用药引的中成药为64个品种,涉及科属分类包括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咽喉科、骨伤科及民族药,按中成药功效分为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祛风剂、温里剂、理气剂、补益剂、开窍剂和调经剂等。随着4版药典收载中成药数量的增加,使用药引的中成药数目逐年增加,且无删减,所涵盖的药引品种为19种,包含有中草药类药引薄荷、芦根和生姜等,粮食类药引小米、大米等,调味类药引酒、黄酒、醋、盐、茶、葱、红糖和食用油等,以及果蔬类药引藕汁、梨和大枣等。结论:中药药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在方剂中的特色之处,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中成药与药引配伍得当,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从而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为仲景名方,组成药物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切)、大枣(掰),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应为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和营,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共为君药。生姜辛温,佐桂枝辛甘化阳;大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和营共为臣,以协助桂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炙甘草甘平人脾健中土,调和芍药为佐,热稀粥可增加热量,水液和营养,帮助扶正祛邪为使,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内能化气温阳。  相似文献   

13.
张忠霞  张小军 《首都医药》2004,11(17):17-17
本刊讯每到青海的旅游旺季,冬虫夏草这种青海特产的滋补佳品为很多游客争相购买。但冬草草何以神奇到亦虫亦草,又有何滋补功效却是很多客所困惑的。专家指出,冬虫夏草本身并没有“壮阳”独特功效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称冬虫夏草为蝉花”,记载了它的药效特色;清代吴仪若的《本草从》中才正式称之为“冬虫夏草”,并载有它的药效和出地。冬虫夏草味甘性温,目前看来,主要功效在于润、止咳、化痰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据青海省中医院的专家介绍,虫草以入肺、入脾为主,所以主要用来治疗肺结核或肺虚的病人。近来研究表明,它也具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張仲景伤寒論以113方分治各病症,其中使用桂枝的方剂,共有42方,而属于桂枝湯变化而成的方計29个(桂枝湯包括在內),同时把桂枝湯列于篇首,可見桂枝湯在伤寒論中占居了重要地位。“桂枝湯”一般已认定它是解肌发汗,調和营卫的第一方。因为它有旺血行,溫身体,亢进各脏器机能的效用,所以在各种疾病中可以广泛应用。它以桂枝为主葯,配伍的葯味是芍葯、生姜、甘草、大枣。方中芍葯和甘草并用,隐含有“芍葯甘草湯”的成份,借其通血痺滋阴液的性能,对于急拘疼痛,能够兼顾并治,保持邪去而津不伤;又桂枝和甘草合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补气行血的功效。笔者自2009年以来,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手指麻木1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温扶阳法来源于《内经》,主要适用于阳虚之证。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至真要大论》中曰:“劳者温之”。根据“阳之动始于温”、“甘与辛合而生阳”的理论,本法常用药物的药性多温,气味或甘或辛。如党参、黄芪、山药、大枣、甘草、桂枝、生姜、杜仲、狗脊、续断、附子、肉桂等。  相似文献   

17.
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黄芪、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和生姜5味药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是中医常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对体温、汗腺分泌、血压、免疫功能及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血糖和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桂枝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桂枝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本为治疗“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之血痹证而设。笔者根据其组方特点,扩大使用范围,用于以下诸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气虚外感证证见发热恶风,头痛肢乏,气短神倦,脉浮缓,舌淡白,苔薄白润,遇风寒即发之反复外感证,可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如某男,45岁,每于秋冬之交即反复感冒,直至仲春渐  相似文献   

20.
治痹心得     
痹之论治,方药繁多,余归纳以制川乌、制附子,桂枝、白芍、当归、黄芪、鸡血藤、防风组成主方。风盛入秦艽;湿重加苡仁;苍术;下肢痛加木瓜、牛膝;上肢痛入姜黄;腰痛加川断、狗脊;血瘀刺痛入山甲、灵脂;久病体虚增选补益气血、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品,适当配用藤类通经活络,顽痹加虫类之味搜风括络,方中佐用引经之品。辨证用方,灵活选药,追访200余例,皆显卓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