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学经典的间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对6058例患者输血前和960例再主院患者进血清二三抗体检测。结果 输血后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较输血前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血不足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州市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状况,为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法招募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MSM220人,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分别为11.36%、14.54%、1.36%。感染状况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活动场所密切相关。结论 MSM人群中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存在局部流行的可能性,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控制其流行及向一般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非输血感染的急性丙型肝炎45例,经1年随访观察转慢率为28.9%。45例中发热者与不发热者转慢率分别为0和38.2%(P〈0.05),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转慢率分别为9.5%和45.8%(P〈0.01),单纯丙肝与乙丙肝合并感染者转慢率分别为12.1%和75.0%(P〈0.0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金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检测情况,探究血液安全隐患,保证血源质量和供血安全。方法:对本血站2015~2019年25 074例无偿献血者的HBV、HCV、TP、HI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四种传染病检测中,2015~2016年采用ELISA检测,2017~2019年对ELISA阴性的样本增加HBV、HCV和HIV核酸检测。结果:25 0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阳性382例,阳性率为1.523%,其中以TP阳性率最高,为0.483%;其次为HBV,阳性率为0.467%;HCV阳性率为0.387%;HIV阳性最低,为0.187%。年度间比较,总阳性率、HBV、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和TP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昌地区献血人群中梅毒和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丙肝次之,应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速筛查以及日常联合检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现患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现患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检测3679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结果 3679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3.52%(497/3679),抗-HCV阳性率为1.25%(46/3679),TPAb阳性率为1.36%(50/3679),抗-HIV1/2阳性率为0.33%(12/3679)。显示患者输血前均有可能被传染性病症感染。结论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检测,对保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减少医源性传染,降低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依赖者艾滋病梅毒感染的临床控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治疗1 1 实验对象和治疗 ,对自愿及强制吸毒者 ,进入戒毒所戒毒者 ,检验室对每个戒毒者进行静脉抽血 5ml作HIV/AIDS和梅毒检测 ,采用抗—HIV ,抗体ELISA法 ,连续两次阳性 ,再作免疫迹法 (Wes eembiot WB)确认阳性者 ,再经过国家卫生部门指定HIV/AIDS实验室 (深圳市卫生防疫站 ) ,再一次抽HIV阳性吸毒者的全血 5ml进一步检测确定HIV阳性者 ,才定为HIV阳性。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法有USR ,TRUST(是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RPR。1 2 对收治 2 70 5例均为我所来自自愿及… 相似文献
8.
输血引发丙型肝炎4例分析姚展成,刘卫东,吴胤荣,邱杰文1989年日本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将肠道外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目前已知输血是丙肝主要传播途径。本文介绍4例由输血引发丙型肝炎。[例1]女,55岁。因行膀胱癌切除术输血1000ml,术后恢... 相似文献
9.
输血感染丙型肝炎是一类较常见的医疗纠纷争议,虽然针对输血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常规规范,但由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时间阶段的法律法规及常规规范变化较大,给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医学鉴定中的医疗过错?因果关系和责任认定带来一定困难?现结合江苏省17例鉴定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规规范要求,研究输血感染丙型肝炎鉴定的规律性——输血感染丙型肝炎鉴定路径,以期达到该类案件的鉴定意见和结论规范化?科学化,供鉴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输血后丙型肝炎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1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黄疸型占47.3%,无黄疸型占52.7%,乏力及消化道症状各占90.1%,ALT〉200U者占79%,持续或反复升高者占46%,与乙型肝炎相似。HCV合并HBV感染者占39.5%,HCV合并HAV感染者占6.6%,证实本地区存在HCV与HAV合并感染,HCV与HBV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感染者病情无明显加重。提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标准化试剂筛选献血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献血员献血前及288名输血患者输血前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发现输抗-HCV阴性血液仍然可以传播HCV,其输血后HCV的发生率为4.86%(14/288),并对输抗-HCV阴性血引起输血后HCV抗体阳性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顾性定群研究方法,对济南市11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19例受血者中,抗-HCV阳性31例,阳性率为26.1%,其中14例为临床丙型肝炎患者,罹患率为11.7%。输入经筛检血液的受血者中,HCV感染率和丙肝罹患率分别为14.6%和4.2%,输入未经筛检血液者分别为33.8%和16.9%,差异有显著性(P<0.05,RR=2.30RR=4.02)。对输血量,输血次数及 相似文献
16.
72例丙型肝炎与输血的关系乌云,车秀红,方根(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心血站)本文对189例急性肝炎,肝硬化及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EliSA法),同时检测了中心血站职业就血员300例,从而提... 相似文献
17.
对104例输血病人与130例未输血病人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结果发现输血组抗-HCV阳性率为6.73%,未输血组为0.7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1
相似文献
18.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及经血传播性疾病会议,对非肠道传播的NANBH及其主要致病病毒,被分别命名为丙型肝炎(H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国外报道了HCV克隆的成功及相应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诊断方法的建立,为HC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近年来,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发病率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相对增多。为了解HCV感染与输血的关系,现将我院收治的输血后的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CV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 料 和 方 法 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我院1991年11月~1992年9月门诊与住院患者,男135例,女81例,平均年龄44.5岁(4~82岁);共216例,其中112例系因肝、脾、胃、胆囊、外伤,肾脏及心脏换瓣等原因行手术者及血液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输血或新鲜冰冻血浆者,发病至采血时间数周至2年。 二、诊断标准:1.既往无肝炎病史,输血或输 相似文献
19.
54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临床分析吴宝珍(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传染科243000)我院自1992年元月至1993年12月收治丙型肝炎62例,其中54例有输血史,经抗HCV或HCV-RNA检测确诊为输血后丙型肝炎,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 消除不利的心理影响 ,改善医疗效果。方法 将 60例患者按进行心理护理和非心理护理分组对照 ,比较分析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有效率达 96.70 %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86.7% ,P <0 .0 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缩短疗程 ,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