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的总结鱼骨图在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肿瘤患者穿刺PICC应用鱼骨图进行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鱼骨图能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并能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为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6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以PICC留置期间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血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可明显减少经PICC置管诱发导管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PICC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良好率和留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提高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195例行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BD公司安全型经外周静脉穿刺PICC导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达91%;对照组为75%.结论 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侵入性操作PICC置管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导管堵塞并发症中的应用,为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以PICC留置期间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置留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运用循证护理的试验组血管堵塞的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下降,留置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领域,可明显减少经PICC置管诱发导管阻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晓云  范彬  吴洁华  潘银河 《广东医学》2012,33(10):1522-1524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16例,PICC门诊建立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者为观察组,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6月至2017年09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方案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0%,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8.0%、留置时间(172.5±23.6)d,B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22.0%、留置时间(111.2±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品管圈活动活动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系统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我科45例妇科恶性肿瘤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人全程计划性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对家属及患者同时进行,持续至拔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对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满意度以达到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用于肿瘤化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PICC置管给药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血量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皮损所致疼痛和导管滑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延长恶性肿瘤置管化疗患者的置管时间,降低出血量,改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舒适护理在患儿外周静脉中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PICC的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行PICC过程中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中一次置管成功为9例(15.00%),非计划拔管3例(5.00%);而对照组60例患儿中一次置管成功为1例(1.67%),非计划拔管12例(20.00%);即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而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萍  李莎莎  张庆  周俊  刘玉馥 《重庆医学》2012,41(11):1125-1127
目的探讨病区质量控制小组(质控组)对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筛选病区2~3名护士组成PICC质控组,实行PICC专人维护管理。将成立前后一年内采用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1)质控组成立后采用PICC置管组(实验组);(2)质控组成立前采用PICC置管组(对照组)。对所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质控组成立前后PICC置管操作时间分别为20~30min、15~20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8.3%、92.2%,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1%、6.1%。小组成立后的相同时间内置管例数、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小组成立前(P<0.01)。结论成立质控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可提高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置管护理,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置管护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依从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化疗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2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12月住院化疗并符合PICC置管条件的30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PICC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护理干预,对提高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的依从性,减少PICC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6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PICC继续使用率、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PICC继续使用率96.66%(29/30)优于对照组53.33%(16/30),护理满意度93.33%(28/30)优于对照组66.66%(20/3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静脉血栓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瘤科围PICC置管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瘤科进行治疗的195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了找出PICC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连续质量改进法,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拔针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病人满意度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置管期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这样能够及时发现PICC置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持续改进操作过程和操作技能,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股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PICC组34例和股静脉组34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而股静脉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结论 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轻微,不限制患者的活动,可长期留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股静脉穿刺适宜外周静脉条件差或有上腔静脉阻塞需从下肢静脉输液的化疗病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