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两种不同电压(45 V、65 V)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胸背部PHN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PRF电压不同分为两组:A组(45 V)和B组(65 V),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胸神经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为靶点进行PRF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普瑞巴林口服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PSQI、普瑞巴林剂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随访中,B组患者的VAS、PSQI和普瑞巴林剂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与45 V相比,65 V的PFR治疗PHN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脉冲射频电压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射频电压为45 V;B组射频电压起始为45 V,逐渐升高至65 V;C组射电压起始为45 V,逐渐高至患者最大受水平(65 V).所有患者均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进行穿刺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比较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匹森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3组总有效率、加巴喷丁用量、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匹森堡睡眠质量评分、加巴喷丁日用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A组比较,C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VA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加巴喷丁日用量下降[(840±396.56)vs(525±320.98)mg]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有效率比较,B组(70%)、C组(90%)高于A组(55%),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提高脉冲射频电压可以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加巴喷丁的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CT引导下选取3种脉冲射频电压参数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胸段PHN患者118例,根据不同电压参数分为A组(电压45 V)、B组(电压65 V)、C组(电压85 V)。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每个随访时间点3组患者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1)。在长期随访中(3、6、12个月),B、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 <0.05),并且术后6和12个月时,C组的VAS评分最低(P <0.05)。术后3 d时B组和C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增大(P <0.05),术后12个月3组皮肤麻木面积较术前减小(P <0.05)。结论 提高脉冲射频电压参数(85 V)能提高对胸段PHN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张思思  焦保良 《医学综述》2022,(7):1453-1457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8例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加巴喷丁胶囊(第1天每次0.3 g,每日1次;第2~3天每次0.3 g,每日2次;此后每次0.3 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VAS和PSQI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间点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1周、3周后两组VAS和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32/34)比76.47%(26/34)](χ2=4.22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对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脉冲射频治疗及后续护理.结果 所有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脉冲射频治疗对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安全,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姜开洋  董莉丽 《重庆医学》2016,(16):2261-2263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温度及不同电压对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PHN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3)、C组(n=31)和D组(n=37),4组患者均行PRF治疗,A组患者术中应用标准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B组患者应用标准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C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D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时间均为120 s ,2个周期。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7天(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指数B表(LSI‐B)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4组患者T1~3时VAS、PSQI均明显降低,LSI‐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T1~3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C、D组患者T1时PSQI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SI‐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老年PHN安全有效,高电压射频脉冲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睡眠治疗和生活质量,不同温度缓解疼痛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于背根神经节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患者通过CT进行引导后给予其在背根神经节处进行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持续治疗,并记录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VAS)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按照规定时间在术后2个月中按时对其疼痛的缓解情况进行探访,通过对VAS评分情况进行汇总归纳,疼痛基本消除(VAS评分情况大于75%)的患者共有44例,疼痛明显减缓(VAS评分情况在50%~75%)的患者有47例,疼痛没有明显改观(VAS评分情况小于50%)的患者有21例,其总有效率为81.25%(9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经过治疗的患者后期观察中均未出现局部严重神经损伤、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使用双极手动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严重出血、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组为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严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逐渐改善,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17.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采取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利于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伤后大鼠进行远红外线干预,探讨远红外线干预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免疫及细胞因子等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8周龄30只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健康安静组(A)、受伤+安静组(B)、受伤+红外+安静组(C)3个组.采用付氏改良造模方法,在动物造模治疗后第3、10、17天进行断尾取血,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IL-1β、TNF-α、TGF-β1.结果 在造模后,受伤大鼠的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上升,其中C组大鼠的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相对较小,与B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组的TGF-β1则相对较高,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远红外线干预能改善受伤后大鼠免疫应激能力,减少创面持续的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免疫反应变化与TGF-β1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1β、TNF-α在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IL-1β、TNF-α在DM组和DN组中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也有增高趋势),在DN组中TNF-α明显高于DM组(P<0.01),IL-1β也有增高趋势.结论 IL-1β、TNF-α在DM和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银莱汤对发热大鼠体温和血清IL-1β、TNF-α、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连续测温3次,选取合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建立大鼠发热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银莱汤高剂量组、银莱汤中剂量组、银莱汤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0.5 h和造模后5 h两次灌胃给药,造模后每小时测温一次,于末次给药后3 h取血,通过ELISA和RIA方法检测血清中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结果 银莱汤各剂量组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1),银莱汤各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银莱汤对发热大鼠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IL-1β、TNF-α、IL-6的产生或加速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2例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与42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及42例血压正常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把42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42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同期对照组,将4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检测,观察三组人员的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进行血清TNF-α、IL-1β和sVCAM-1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炎症在肿瘤的生长与增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更为密切.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存微环境,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同时也促进了肿瘤的转移,因此研究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与乳腺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药物组(A组)、脉冲射频加药物组(B组)。根据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神经痛受累节段,A组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B组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分别于术前(TO)、术后1d、7d、1个月、3个月(T1~4)进行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和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T1~2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B组术后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T1~4时VAS、SIS和SF-MPQ均降低(P〈O.05)。结论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孔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复方倍他米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秦啟军 《吉林医学》2022,(7):1956-1959
目的:探讨调整脉冲射频温度和时长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低温短时长组30例(120 s、42℃)、低温长时长组30例(600 s、42℃)、高温短时长组30例(120 s、45℃)、高温长时长组30例(600 s、45℃),比较四组不同时段疼痛程度,曲马多、普瑞巴林用量,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四组疼痛程度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温短时长组疼痛评分最低,低于低温长时长组、高温长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长时长组疼痛评分最高,高于低温短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温短时长组相比,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与低温长时长组相比,高温短时长组的曲马多、普瑞巴林及高温长时长组的普瑞巴林服用剂量均更少,与高温短时长组相比,高温长时长组的曲马多服用剂量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疼痛均有缓解,高温短时长组显效率均高...  相似文献   

17.
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34例严重创伤患者 ,动态观察伤后 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 ,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 ,内毒素、TNF α、IL 1 β分别于伤后第 2、3天达高峰 ,随后下降 ,第 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 ;IL 6、IL 8早期即有升高 ,伤后 5~ 7d升高明显 ,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峰值水平、伤后第 5天IL 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 ,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邓红  丁永永 《重庆医学》2017,(30):4220-4222
目的 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神经妥乐平(NTP)硬膜外注射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年龄60~8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组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对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并计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把我院心外科20例需进行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10)。对照组不予处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组予以1%利多卡因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分别于术前20min,麻醉后20min,手术20min,体外循环20min,体外循环后20min取血标本,检测皮质醇、IL-1β、IL-6、TNF-α的血浆浓度。结果皮质醇在体外循环后20min时,星状神经节阻滞组(353.09±129.34)与对照组(486.84±152.20)有明显差异(P0.05)。IL-1β、IL-6、TNF-α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星状神经节阻滞组[IL-1β(0.15±0.06)、IL-6(293.50±54.41)、TNF-α(2.37±0.52)]在体外循环后20min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β(0.22±0.08)ng/ml,IL-6(341.17±43.06)ng/ml,TNF-α(2.92±0.57)ng/ml,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TNF-α、IL-1β和IL-2的水平,并分析三个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MAP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1),IL-2水平下降(P〈0.01),以SAP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血TNF-α、IL-1β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结论动态观察AP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2的水平变化,对SAP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