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 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人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马俊珩  葛卫红  于锋 《吉林医学》2012,33(31):6759-676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09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血栓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0.98%),出血8例(发生率7.8%),口服华法林剂量(3.125±0.5)mg,实际INR值(1.7±0.5)。结论:口服华法林抗凝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时,能降低血栓或出血的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华法林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173例(92.0%);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mg/d,PT为(18.6±2.4)s,INR为(2.1±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8—2.5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早期抗凝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方案。方法5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三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天和第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组均术后第5天达到抗凝要求(INR1.5~2.5)且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华法林1组,PT、INR持续升高,术后第5天有10例患者>2.5与其他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天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不需增加其他辅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控制不同血浆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预后和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低抗凝组)41例,调整INR 1.5~2.0;B组(常规抗凝组)40例,调整INR 2.0~3.0. 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及安全性终点情况.结果 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INR和华法林的剂量,A 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终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都没有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出血事件比例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可预防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凝强度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高龄(≥80岁)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4例,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2分的给予华法林抗凝,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随机分为低强度组(INR:1.6~2.0)和标准强度组(INR:>2.0~3.0),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低于标准强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将INR控制在1.6~2.0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服用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44例(观察组),无出血事件发生者8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及INR值。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依据Youden指数拟合最佳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INR显著高于对照组(3.42±0.75 vs2.41±0.57,P<0.05)。INR评估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5%CI:0.75~0.92),最佳临界值为INR=2.9,该临界值下预测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和77.3%。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情况,探讨基层医院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方法: 调查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NVAF患者256例,分析华法林使用情况;将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随机分为3.125 mg初始剂量组和5 mg初始剂量组,2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 256例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者47例;高危患者164例,其中有29例应用华法林,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率阵发性房颤(6.8%)低于持续性与持久性房颤(21.7%)(P < 0.05);3.125 mg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125 mg组的INR增高发生率低于5 mg组(P < 0.05),2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 目前我国部分基层医院NVAF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以3.12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的达标并稳定。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2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华法林2.5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1.5~2.5,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出血并发症及血栓性并发症,随访3年。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86例,利伐沙班20mg/d,肾功不全者15mg/d;华法林组8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3例,占3.49%;出血2例,占2.33%。华法林组发生栓塞4例,占4.65%;出血9例,占10.47%。两组间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该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华法林抗凝时,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区间对保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通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液透析留置长期透析导管的72例患者分为低INR组(24例),高INR组(25例),对照组(23例)。留置长期导管后第3天开始抗凝治疗,低INR组和高INR组口服华法林,并调整剂量使INR分别维持在1.5~2.0和2.1~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观察18个月。记录每组导管的通畅率及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低INR组、高INR组与对照组导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I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推荐使用华法林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血栓栓塞,并建议INR维持在1.5~2.0。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7年7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29%、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危房颤患者120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17%,阿司匹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该研究抗凝标准的98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46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15天使INR达到2.0~3.0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病人增加或减少药物、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2次,密切随访。结果:治疗组9~15d(平均10.1±2.2)INR达2.0~3.0(平均2.25±0.11),其中INR在1.8~2.5(平均1.92±0.23)之间者占90.7%,治疗组未出现脑梗死,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脑梗死,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瓣膜病房颤病人选择华法林3mg/d加强服药后监测及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剂使用中,使用PT监测时INR比值的允许范围。方法:在我院随访治疗的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使用华法林后PT值的检测,仪器选择北京普利生C2000-A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结果:男性PT-INR值在(1.84±0.65)之间,女性PT-INR值在(1.80±0.62)之间。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PT值的INR允许范围。国人INR比值以1.8~2.5为宜,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