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全面整体的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然而观察组在抑郁、焦虑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整体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降低心肌梗死的再发生,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0.11±4.26)d,心肌梗死复发率为14.58%(7/48),焦虑评分为(51.42±4.71)分,抑郁评分为(52.13±3.64)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4.75±3.61)d,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08%(1/48),焦虑评分为(31.25±3.67)分,抑郁评分为(34.32±2.52)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本文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日照市五莲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根据入院的单双数顺序进行分组,单数患者组成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双数患者组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后的效果、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满意程度较高,且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较少,以上3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这一治疗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强患者的满意程度,还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与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血管内科整体护理治疗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护理效果,但是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而且住院时间更短,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治疗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后,生命体征提高较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而且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也起到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汝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EDD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对照组的25.0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老年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阿司匹林,300mg/d,连用3天减量至100mg/d;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氯吡格雷,每次75mg,每日3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以每分钟0.1μg/kg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ST段恢复情况前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00%,对照组为5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8.33%。两组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ST段恢复情况较对照组理想,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非T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救性运用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39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以微量泵注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功能状态、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BNP含量;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比较随访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IMI分级:观察组患者0、Ⅰ、Ⅱ、Ⅲ级患者数分别是0、1、1、38;对照组相应为1、2、2、34;观察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K-MB和BN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不良事件: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7.7%)(P<0.05)。结论:替罗非班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显著增加术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状态,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和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改善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鄢陵县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30例)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MACE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V、LVESV、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LVEF较高,LVEDV、LVESV、LVEDD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本院从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档案的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的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以常规药物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进行持续72 h的盐酸替罗非班药物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硝酸甘油、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依诺肝素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溶栓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先0.4μg/(kg.min)×30min,后0.15μg/(kg.min)。观察梗死血管再通、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治疗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根据该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的7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我们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4.3%,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1.4%,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突出,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