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晋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73-387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并就2组年龄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中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3%,股骨干骨折发生率最高28.1%,3个以上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55岁以上患者发病风险21.6%。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骨折部位和类型、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重要的关系,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骨科创伤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160例患者为本次临床探究的研究对象,将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将余下80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从而找寻引发骨科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多部位骨折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均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基础性疾病,观察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人数远多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耗时及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患者年龄、多部位骨折、手术耗时、术后制动时间及合并基础疾病均为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治疗前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于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索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避免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曾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被选作研究对象的骨科创伤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76岁,平均46岁;在这80例患者中,患者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多发性骨折等四种。将这80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的40例患者均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进而总结出自身危险因素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高血压患者比重、高血脂患者比重、糖尿病患者比重、吸烟患者比重等方面都有差距,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患者自身是否伴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合并症、创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ASA分级、补液量、D-二聚体(D-D)水平、DVT发生时间、位置及首发症状等资料。分析影响健侧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11例患者健侧DVT发生率为4.89%,主要发生于创伤3 d后(24.00%)和术后3 d(48.00%)内,以远端血栓为主(80.00%),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健侧肢体具有较高DVT发生风险,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为预防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危险因素、自身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3.13±0.35)h和(7.33±0.99)h相比于对照组的(2.02±0.32)h和(4.11±0.64)h,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比例为28.13%、25.00%、25.00%和43.75%相比于对照组的12.50%、9.38%、12.50%和18.75%,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在手术方面有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自身方面有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7.
背景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然而脊柱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在国内少有报道。目的 探究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3年我院脊柱外科实施脊柱手术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深静脉血栓有无,对患者性别,BMI,年龄,术前日常活动,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使用内固定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血清D-二聚体以术前1μg/ml术后2μg/ml为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术后双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47例(27.8%)分析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P=0.05),70岁以上(P=0.023),术前日常活动不能步行者(P=0.0006),出血量400ml以上(P=0.005),内固定植入(P=0.047)。血清DD术前值以1.0μg/ml为标准分组(P=0.0004),以术后2μg/ml分组,特别是术后3日(P=0.002),7日(P=0.0004),10日(P=0.012)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脊柱术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严密关注并积极给予抗凝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8.
胡晨  陈佳  于丽丽  董文  马瑞  马坚 《宁夏医学杂志》2023,(2):103-106+9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住的1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血栓组108例,血栓组36例。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肺栓塞发生率为4.2%。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时长与术后卧床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有手术时长与深静脉血栓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手术时长的截止值为6.75 h,敏感度51.7%,特异度为72.2%,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41。结论 本研究中,手术时长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长超过6 h,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临床上应根据这一特征积极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跃琴  孙金殿  成迎香 《河北医学》2016,(11):1893-1896
目的:筛查和研究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和护理防控对策.方法:随机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且对其风险进行筛查,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策;另外再抽取41例老年消化道穿孔手术者作为观察组,根据高危风险筛查结果,予以综合性护理防控对策;对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且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应用高渗脱水剂是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形成的原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栓史、房颤史、胃癌穿孔修补术、手术时间>4h、卧床时间>72h是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发生1例、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对照组9例、发生率21.95%);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8.05%),P<0.05.结论:积极有效筛查老年消化道穿孔术后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防控对策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肯定与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精确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益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06-1207
目的分析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胶质瘤手术患者60例,分析胶质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26.67%)在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都是影响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合并高血压、脑血栓、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胶质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中心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样选取同时期收治的95例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DVT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影响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长>3 h、开腹手术、术后使用止血药物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DVT,其中,恶性肿瘤、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做好预防措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慎用止血药物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年龄、止血带使用情况、卧床时间、创伤部位、合并慢性疾病的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止血带使用情况、卧床时间、创伤部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的患者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止血带使用、卧床时间、创伤部位、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龄、使用止血带、多处创伤、卧床时间长、合并慢性疾病是外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加强干预和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创伤以后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方法:抽取在医院就诊的骨创伤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都包含24个人,由于我们要研究的是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设置的变量为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验组的均为骨创伤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组反之,所有患者都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进而分析两者不同的因素,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创伤的情况,得知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深静脉血栓是否会形成.例如患者骨创伤治疗时间、创伤后修复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造成骨创伤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包含患者自身因素,也包含一些外界因素,在进行骨创伤手术时,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后恢复修养的时间等,还有患者养成的长时间吸烟酗酒的坏习惯也会有影响.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CRP)值对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29例重症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CRP最佳临界值,分析在众多可能影响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冠心病、是否开放性损伤及CPR值)CRP是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确定CRP的最佳临界值为33.95 mg/L,将患者分为高CRP组(CRP≥33.95 mg/L)与低CPR组(CRP <33.95 mg/L).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体重指数及CRP是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体重指数及CRP均是影响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CRP值是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重症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脊柱骨折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脊柱骨折手术术后DVT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93例,进行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的系统回顾。结果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行下肢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对照组发生11例(28.95%)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发生1例(2.63%)深静脉血栓,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63%)明显比对照组小(26.32%),差异显著,P<0.05(χ2=9.90);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干预措施.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案预防措施全面,护理方案预见性、主动性强,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及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受胸部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胸部手术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术前是否合并内科疾病、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输血、卧床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7例,血栓的发生与年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高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术后肺部感染均是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防窗口期"采取综合措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1 05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超声筛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88例,对照组86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HDL-C水平降低、年龄增大、制动时间增加、筛查前未用抗凝药时间增加、输血均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骨折部位不同,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不同。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中,手术患者较未行手术患者血清HDL-C水平降低。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采用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 年10 月-2016 年10 月208 例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 及超过5 天和术后第2、5、7 及14 天8 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总的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新发生血栓的病例数和发生率,通过频数分布表分析伤后和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208 例患者,其中术前抗凝组115 例,有16 例发生血栓,发生率13.91%,术前未抗凝组93 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7 例,发生率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 =0.007)。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第3 天和术后第1 天。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第3 天和术后第1 天。患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从伤后即开始实施,伤后就进行药物预防性抗凝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r)的危险等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依据《美国深静脉血栓预防医嘱》,结合亚洲地区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文献报道,制定出适合西宁地区(海拔2264m)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此表评估住院手术患者。观察组对2011年7月22日-2013年6月30日18岁以上住院患者26560例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程度评估,对中等以上危险因素(评分〉3分)的需手术患者共l235例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对2009年8月1日-2011年7月21日18岁以上住院患者21431例,中等以上危险因素(评分〉3分)的手术患者共2037例,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ll例,发病率为0.89%;对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68例,发病率为3.34%;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青海红十字医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对于中等以上危险(评分〉3分)的需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