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量表(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肢体功能,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组)给予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绀、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情况。结果除发绀外,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开展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4,开展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疼痛反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钱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72-157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并相应常规治疗,且观察组在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连续观察两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继发肺栓塞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继发肺栓塞,对照组有1例继发肺栓塞发生且死亡;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患沟通技巧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成2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护患沟通护理,将2种护理干预成效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预防护患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恐惧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恐惧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n=4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依从率分别为95%和77.5%,P<0.05;组间消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认知行为及护理护理干预在恐惧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护理干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4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进行两组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2.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具有21.6%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折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实现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和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5E康复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下肢DVT、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护理中基于循证支持的护理干预的重要价值。方法:选80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n=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n=40例)行基于循证支持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较高(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护理干预中,基于循证支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可以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患者14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94例,护理干预组7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2周内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丁宏霞 《安徽医学》2017,38(7):935-937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29±1.67)d,短于对照组的(18.25±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以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5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室护理服务.比较2组满意水平;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开始下床锻炼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下肢行走功能的评分、焦虑心理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老年下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水平、下肢行走功能的评分、焦虑心理的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操作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开始下床锻炼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老年下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作干预组(n=41例,行中医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41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23±.25)周,较对照组的(30.35±3.65)周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1±1.05)分、(92.35±3.50)分,对照组分别为(4.85±1.67)分、(72.36±3.48)分,前者疼痛评分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后者(P<0.05).HTH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提升护理满意度,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重视循证护理的实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行循证护理(观察组,n=40)膝关节功能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围术期重视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进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在妊高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取医院妊高症分娩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预防下肢DVT,观察组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下肢DVT,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高症患者分娩后采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下肢DVT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