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热卡达标率、喂养不耐受率、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护理第4、7天,研究组热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4、7天,研究组AL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4、7天,研究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分级护理可提高ICU脓毒血症患者热卡达标率和ALB、PA水平,以及降低喂养不耐受率和APACHEⅡ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肠内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66例,均在入住ICU后48 h内,给予胃镜下空肠置管。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24~48 h内行肠内营养;晚期肠内营养组33例,于入住ICU 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腹泻腹胀、肝功能受损、高血糖、应激性溃疡、肺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晚期肠内营养组为少(P<0.01)。两组肠内营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在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54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分别按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ICU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ICU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共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及相应的肠外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护理(如基础护理、营养管及营养液的管理、健康指导等),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3.26±4.49)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3.95)g/L,APACHEⅡ评分为(10.53±2.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5±2.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平均为(7.42±1.4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15±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ICU危重患者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腹部术后患者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于术后12h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留置鼻胃管,以肠外营养为主,等肠蠕动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生活指标、生化指标、胃肠道恢复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及营养代谢障碍,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部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改善肠道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减轻患者胃肠不耐受症状,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国  杨中民 《吉林医学》2010,(35):6478-647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P<0.01),住院天数少(P<0.01);两组患者术后10d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彭小会  王敏 《吉林医学》2011,(5):1007-1009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和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大黄水清洁肠道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实验组均优于普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清洁和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提高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林丽华 《吉林医学》2010,31(19):3160-316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减压量和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均较肠外营养明显缩小(P<0.01),肠内营养患者的术后Hb、PP、ALB、Ig A、Ig G、Ig M均较肠外营养患者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翠  陆瑶 《现代医学》2023,(10):1478-148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模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7例PD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46例PD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营养状态、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前与术后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胰瘘、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早期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管理模式能显著降低PD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炎患者ICU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耐受量、精神症状、平均ICU住院日进行比较[1]。结果:观察组患者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ICU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能增加肠内营养量,减少精神症状,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5例胃癌且术后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注方法,对两组患者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病人的肠内营养输注的主观舒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病人腹胀和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对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感觉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病人常常感觉肠内营养液温度偏低(P<0.05);实验组在舒适度方面,感觉严重不适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肠内营养患者应用前馈控制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ICU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馈控制护理.连续护理3~5 d后,比较两组胃残余量、入住ICU时间、耐受度、满意率及堵管发生率.结果:护理3~5 d后,观察组胃残余量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耐受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胃残余量,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耐受度及满意度,并降低堵管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关胃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预后营养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8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各49例,对两组VAP发生率、30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撤机后对照组再次发生VAP多于研究组(χ2=4.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8.90±2.43) d少于对照组(12.09±3.67)d;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53.8±3.90)h也少于对照组(62.90±4.9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少VAP发生,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8例重度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对照组经胃管管饲,观察两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天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呼出潮气量(VE)、氧合指数、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呼出潮气量P<0.01)、血尿素氮、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P<0.05);观察组反流及误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腹泻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返流及误吸,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意识的恢复,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4~72 h内开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研究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于肠内营养开始后1、4、7、15 d晨空腹抽血监测白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等指标,记录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严重程度,观察患者预后情况,比较ICU住院天数和GCS、SOFA、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在营养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在1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在各时相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ICU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5)。在营养第15天,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益生菌能更好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缩短ICU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营养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以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1例、腹泻2例、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导管感染3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